当北京时时间为12时,一年中晨线与北半球某纬线的交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A点经度为52.5°E.读图,完成1~3题.
该纬线最接近( )
A.10°N B.20°N C.40°N D.70°N
2.当交点位于A点时,A点的昼长为( )
A.9小时 B.10小时 C.15小时 D.21小时
3.当交点由B点向轨迹中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沙白昼逐渐变长
B.惠灵顿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圣地亚哥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D.北京日落方位由西南变为西北
4.(2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4~5题.
有关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春小麦
②A平原的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
③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秦渠、汉渠、郑国渠、唐渠延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积的自流灌溉区
④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平原约占全区的
⑤宁夏平原在土地利用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土地次生盐碱化。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5.(2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4~5题.
对图示地区降水等值线及农业有关的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②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地区由于距海遥远,天气晴朗,蒸发量大
③A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弯曲,说明降水较周边地区偏多,主要原因是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④当地种植白兰瓜时在田地表土上铺盖砾石,主要目的有增大昼夜温差、减少水分蒸发、保护表土肥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分)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经过该地诙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台风 D.寒潮
7.(2分)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该地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的日期是( )
A.1﹣4日 B.5﹣6日 C.6~7日 D.7~8日
8.(2分)某地储水变化量为该地水量收入与支出之差,如图为四个不同流域多储年平均储水变化量图.读图回答8~9题.
下列事象符合图中②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是( )
A.红壤 B.斑马、长颈鹿
C.游牧业 D.橄榄种植园
9.(2分)某地储水变化量为该地水量收入与支出之差,如图为四个不同流域多储年平均储水变化量图.读图回答8~9题.
下列符合图中④地区典型地貌的是( )
A.丹霞地貌 B.峰林地貌
C.角峰、冰斗、U型谷 D.雅丹地貌
10.(2分)如图1为我国某河流某一河段河道的走向,A岛是河中一个江心洲,图2表示此江心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有关该河所在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以动力指向性工业为主
B.土地的次生盐碱化是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C.该地区在伏旱季节潜水埋藏深度达一年中最深
D.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小麦保温;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病虫害少
11.(2分)如图1为我国某河流某一河段河道的走向,A岛是河中一个江心洲,图2表示此江心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下列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则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因流速减慢而增大
B.若甲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C.该河段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适宜开发水电
D.若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则应在河流南岸修筑防洪大堤
12.(2分)中国电子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泛北部湾等地区都拥有大规模产业制造基地,并拥有覆盖全国数百个城市的市场网络.如图为19792008年全球500强公司在华电子信息产业的功能结构演化图.读图回答12~13题.
我国各大城市吸引全球500强公司在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
B.市场广阔
C.便捷的交通运输及电子商务条件
D.内部交易成本低、科技水平高
13.(2分)中国电子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泛北部湾等地区都拥有大规模产业制造基地,并拥有覆盖全国数百个城市的市场网络.如图为19792008年全球500强公司在华电子信息产业的功能结构演化图.读图回答12~13题.
2002﹣﹣2008年期间,全球500强公司在华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功能增强的原因是( )
①缩短新产品的更新周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分)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反映着产业空间分布的状沉,它的值越接近于,表明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越高;产业区位基尼系数越接近于0,说明行业的空间分布与整个工业的空间分布相匹配.读图表,完成14﹣~15题.中国制造业集聚基尼系数表明( )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加工业
石油化工及炼焦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A.我国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程度最高
B.我国西部省份制造业发达,制造业集聚水平较高
C.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D.空间基尼系数未考虑到具体的产业组织状况、区域差异及企业的规模差异
15.根据我国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统计图表,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资源密集型行业集聚程度最高,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程度最低
②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条件受到自然资源的强烈约束,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因其技术含量低,本身就具有广布性特征
③除去资源型行业,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基本上是与技术密集型一资本密集型一劳动密集型的路径一致
④我国产业集聚整体上依然是一种依靠生产要素自然分布自发形成的低端水平集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2分)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16~17题.
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0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
C.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
D.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没有关联性
17.(2分)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16~17题.
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现状,我国政府应( )
①吸引外来移民迁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2分)如图为“四个国家某年某种农作物生产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8~19题.
丙国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的分布地域是( )
A.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B.澳大剩亚、欧洲、北美、南非
C.东亚、东南亚、南亚
D.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19.(2分)如图为“四个国家某年某种农作物生产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8~19题.
我国与甲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地域是( )
A.南方地区
B.东北、西北
C.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D.横断山区
20.(2分)近50多年以来,随着全球变暖,中国主要农业区趋向干旱.保证农业用水成了农业稳产的重要任务,农业用水与气候因素、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如图示意某一时期中国干旱指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的变化(干旱指数是水分亏缺量与持续时间的函数).读图完成20~21题.
图中曲线①~③代表的地理事物依次是( )
A.①农田灌溉用水量②有效灌溉面积③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
B.①有效灌溉面积
C.①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②农田灌溉用水量③有效灌溉面积
D.①有效灌溉面积②农田灌溉用水量③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
21.(2分)近50多年以来,随着全球变暖,中国主要农业区趋向干旱.保证农业用水成了农业稳产的重要任务,农业用水与气候因素、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如图示意某一时期中国干旱指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的变化(干旱指数是水分亏缺量与持续时间的函数).读图完成20~21题.
关于图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农田灌溉用水量的变化和气候变化基本一致
B.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灌溉技术的进步促使有效灌溉面积增大
C.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效益
D.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的变化是影响单位灌溉用水量的重要因素
22.(2分)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如图为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和地形的关联图,据图完成22~23题.
有关该河流分布地区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黑土广布
B.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C.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
D.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23.(2分)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如图为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和地形的关联图,据图完成22~23题.
有关该地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为外流河,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
B.冬季降水量少,径流量小
C.季节性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
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24.(2分)读世界某平原地区区域资源、工业、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24~25题.
有关图示地区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乌拉尔山脉是R河、乌拉尔河同东坡鄂毕河流域的分水岭
B.图中R河是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与MN段相比,R河的EF段水量较大、结冰期较短,汛期出现时间较早、
D.R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它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中的湖沼间,注入里海,是欧洲第一长河
25.(2分)读世界某平原地区区域资源、工业、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24~25题.
有关该平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地年积雪期比Y地短,主要原因是X地比Y地纬度低
B.煤、铁、石油、锰等矿藏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陆交通发达
C.自然环境具有显著的地带性,自北而南可分为苔原、森林苔原、针阔叶混交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与荒漠等自然带
D.北部和西北部以冰川侵蚀地貌为主,地表起伏不平,多湖沼;中部为主要冰碛平原,南部多泥沙质平原
26.(10分)铁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图中阴影区域为我国铁观音起源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铁观音起源地适宜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
(2)某校高一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发现,甲地比乙地更适于铁观音的种植,据图说明坡度对铁观音生长条件的影响.
(3)该地区春季易受低温、霜冻的影响,为减少春茶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当地茶农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喷水,防茶树受冻,以减少损失,简析其地理原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图
材料二:朝鲜半岛部分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
雄基
新义州
全州
西归浦29.5
材料三:朝鲜半岛部分城市气温年较差
城市
气温年较差
(1)根据图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朝鲜半岛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征及m地降水少的主要原因.
(2)据图表资料推测,朝鲜半岛从南向北气候变化有何特点?
(3)图中浦项与松林相比,浦项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
(4)描述朝鲜半岛河流的主要水系特点.
28.(12分)甘蔗是我国主要糖料作物之一.最适宜甘蔗生产的水热条件为年降水量1500~2000mm之间,生长期内≥10℃积温6500℃以上.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广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甘蔗主产区分布图.
材料二:1990~20]0年两广地区甘蔗生产状况统计表.
年份 |
(102hm2) |
|
||
广东 |
广西 |
广东 |
广西 |
|
|
29.06 |
31.99 |
2165.5 |
1501.8 |
|
17.81 |
50.87 |
1253.2 |
2937.9 |
|
15.49 |
106.93 |
1300.1 |
7119.6 |
(1)总结1990﹣2010年广东、广西甘蔗生产状况的变化特征,并描述广西甘蔗主产区分布的变化特征.
(2)分析广西西部冬春季节易发生旱灾的自然原因.
(3)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说明广西发展清洁能源的优势方向.
(4)说明广西电力开发与输出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29.(12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如图1
材料二:河流与海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的产物,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墨西哥沿岸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或几百年来,因众多工程(特别是密西西比河长导堤)而改变的地形地貌、自然沉降及气候变化已经给人类、自然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材料三:密西西比三角洲卫星影像图如图2.
(1)对比图中纽约、兰辛、得梅因三地此时湿度高低并分析主要原因。
(2)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最近陆地消失达100km2/a以上,且逐年增加。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简述密西西比三角洲平原湿地急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影响及其可能的对策。
1.【分析】读一年中晨线与北半球某纬线的交点运动轨迹,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当交点为A点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当交点为B点时,为北半球夏至日.
该纬线当交点为A时,为北半球冬至日,通过A点和B点经度计算该纬线的昼长.
【解答】解:该纬线当交点为A时,为北半球冬至日,A点经度为52.5°E,B点经度为7.5°E,两者相差45°,时间相差3小时,根据对称原理,该纬线昼长比夜长短6小时,由此可以判断该纬线昼长为9小时。根据冬至日40°N昼长为9小时09分可以判断该纬线最接近40°N。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晨昏线图的判读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分析】主要考查了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一年中晨线与北半球某纬线的交点运动轨迹,根据图中经度变化可以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京时时间为12时,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A点所在纬度昼弧长短判断A点昼长.
【解答】解:一年中晨线与北半球某纬线的交点运动轨迹,根据图中经度变化可以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京时时间为12时,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从52.5°E到120°为4.5小时,由此可以判断A点所在纬度昼弧为9小时,即A点的昼长为9小时。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昼长的判断技巧.
3.【分析】读一年中晨线与北半球某纬线的交点运动轨迹,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当交点为A点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当交点为B点时,为北半球夏至日.
当交点由B点向轨迹中点运动时,对应的节气为北半球夏至日到秋分日,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的昼长逐渐变短;惠灵顿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圣地亚哥的昼渐长,日出时刻越来越早;北京日出日落方位由东北﹣正东﹣东南﹣南﹣西南﹣正西﹣西北.
【解答】解:当交点由B点向轨迹中点运动时,对应的节气为北半球夏至日到秋分日,直射点向南移动。
A、北京的昼长逐渐变短,故不符合题意;
B、惠灵顿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C、圣地亚哥的昼渐长,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故正确;
D、北京日出日落方位由东北﹣正东﹣东南﹣南﹣西南﹣正西﹣西北,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分析】A地区位于宁夏平原,地处中温带,由于热量的限制,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解答】解:该地区位于中温带,种植春小麦,①对,而该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但该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②错;郑国渠不在宁夏平原,而在渭河平原,③错;从河流流向自南向北,可知该地的地势较高,山地占的比例占3/4,④对;由于过度开采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土地次生盐碱化。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能力题,首先是根据图象进行判断处该地区,从而对该地区条件进行判断。
5.【分析】由图可知降水量自东向西先减少再增加再减少,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解答】解:与太平洋中下游相比,该地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少;A处等降水量向北弯曲,主要原因是贺兰山区地处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比周围降水量多;当地种植白兰瓜时在田地表土上铺盖砾石,主要是砾石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和夜晚的降温较多,利于增大昼夜温差、减少水分蒸发、保护表土肥力。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是对降水量的理解,需要在平时加以积累。
6.【分析】结合冷暖锋对天气的影响:冷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雨,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由此根据图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走势看都呈上升趋势,可判断该地受暖锋影响.
【解答】解:A、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应该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B、暖锋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故正确;
C、台风属于气旋,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是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台风过境时会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带来降温降水天气,会减缓夏季高温干旱,故不符合题意;
D、寒潮属于冷锋,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是根据图中气温呈上升趋势来判断出暖锋.
7.【分析】据图分析,该地5﹣6号温差小,说明此时为阴雨天气,(根据气温的变化趋势可判断该地正受暖锋的影响)
【解答】解:据图分析,该地气温呈上升趋势,说明该地受暖锋影响,暖锋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5﹣6号温差小说明此时为阴雨天气,所以5﹣6号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图示信息可判断该地正受暖锋影响.
8.【分析】由图象可知4个流域中只有②与别的流域不一样,②的冬季比夏季多。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②地冬季出水量丰富,而夏季储水量较少,因此判断出是地中海型气候,因此橄榄丰盛。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能力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对气候知识的判断。
9.【分析】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储水变化量为该地水量收入与支出之差,图中的④地区的冬季和夏季的值都是小于0,说明在冬季和夏季该地的水量收入小于支出.在夏季,储水变化量更小,说明夏季水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更大.应该是干旱地区.所以应该以风力作用为主.
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所以该地区的岩层是可溶性岩石.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
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的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总称.这种地形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雅丹地貌以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
【解答】解:A、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的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总称。这种地形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不符合题意;
B、峰林是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所以该地区的岩层是可溶性岩石。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故不符合题意;
C、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是冰川地貌,故不符合题意;
D、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图中的④地区的冬季和夏季的值都是小于0,说明在冬季和夏季该地的水量收入小于支出。在夏季,储水变化量更小,说明夏季水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更大。应该是干旱地区。所以应该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了典型的雅丹地貌,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10.【分析】东北河流的水文特征有:1.一年有两个汛期,第一个汛期是由于冬天的积雪在春天融化形成的春汛(有的是凌汛,既冬季河流结冰在春天气温回暖是形成的),第二个汛期便是季风气候带来的降雨形成的夏汛;2.结冰期长;3.含沙量较小,上游的水土保持好;4,河流的水量小。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江心洲在7、8月份面积最小,可推测为此时为雨季,可能位于东北、华北地区,又因为该江心洲4、5月份较小,可知有春汛,为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小麦保温;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病虫害少。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某江心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1.【分析】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解答】解:该河段的上游修筑堤坝,泥沙在上游水库中沉积,在江心洲处沉积的泥沙量减少,江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就减慢,若甲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河流右岸为主航道,不难得出河流自东向西流;江心洲形成于水流缓慢的比较平坦的河段,不宜发展水电;若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岸为侵蚀岸,洪水季节容易决堤,应在河流南岸修筑防洪大堤。
故选:D。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2.【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一)自然因素: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气候等有特殊要求.(二)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
【解答】解:读图可知,全球500强公司在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功能结构演化中,商务增加的比重最多;再结合我国人口总量高居全球第一、经济发展迅速等基本国情,可确定市场潜力巨大是我国城市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最主要因素。
故选:B。
【点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关键是具有读图分析能力.
13.【分析】读题可知,四个选项中一定要有三个是正确的,所以只要排除一个选项即可.
【解答】解:劳动力工资高会增加研发成本是工业区位的不利因素,故①②③项正确。
故选:A。
【点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该题采用排除法较好解答.
14.【分析】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的大小,反映的是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并不能代表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地区;从区位基尼系数的大小分析,我国西部省区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高,有较高的集聚水平.
【解答】解:A、图示我国东部产业的基尼系数总体低于西部地区,说明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程度不是最高;故不符合题意。
B、我国西部省份制造业集聚水平较高并不是因为制造业发达;故不符合题意。
C、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是制造业集中分布的地区;故不符合题意。
D、从材料可知,基尼系数只反映着产业空间分布的状况和整个工业的空间分布;故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关键是理解基尼系数,具备读图表分析能力.
15.【分析】工业集聚影响:优势:工业的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弊端:工业“饱和”、污染加剧、各种资源供应紧张、交通负荷加大等。
【解答】解:根据图表可以分析,选项中4个结论都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难度一般,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6.【分析】主要考查了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图中信息表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正值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负值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最大;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并不是最低值,最低值出现在1980年,此时劳动力资源并不短缺;200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解答】解:A、200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正确;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最大,故不符合题意;
C、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并不是最低值,最低值出现在1980年,此时劳动力资源并不短缺,故不符合题意;
D、图中信息表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正值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负值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
17.【分析】主要考查了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解决措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所以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进而减轻就业压力;而吸引外来移民适入,推迟退休年龄,会增加就业压力.
【解答】解: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现状,我国政府应①吸引外来移民迁入,错误;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正确;③推迟退休年龄,错误;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解决措施.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解答】解:从图中看到:丙国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在四国中是最多的;每公顷的收获量是四国中最多的,且多的较多;人均收获量是四国中最少的,且少的多;人均耕地面积也是四国中最少的,且少的多。说明丙国单产很高,耕地面积相对较多,但人口较多,导致人均量较少,人多地少,可能为水稻种植业。
故选:C。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解答】解:图中看到:甲国每公顷肥料使用量是四国中较少的,每公顷收获量是四国中较高的,人均收获量也较高,人均耕地面积是四国中最多的。说明甲国土壤比较肥沃,单产较高,地广人稀,故商品率较高,为商品谷物农业。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广人稀。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判断出甲地为商品谷物农业.
20.【分析】有效灌溉面积: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较平整,一般年景下当年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①曲线有所下降,是农田灌溉用水量;③曲线下降较大,是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剩下的是②有效灌溉面积,有所增大。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相关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21.【分析】有效灌溉面积: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较平整,一般年景下当年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的变化逐渐降低,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效益。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资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难度不大.
22.【分析】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基流系数与温度和高度呈正相关,说明温度越高河流水越多、河流上游水多于下游,可判断该区域是内流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和地形的关联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3.【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流系数随温度升高和高程升高而增大,表明该地区的河流主要水源补给方式是冰雪融水.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很少,河流主要水源补给方式是冰雪融水,因此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水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故季节变化大;但是气温的年际变化相对稳定,故河流的流量年际变化小.
【解答】解:A、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很少,为内流河,河流的汛期短,故不符合题意;
B、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很少,故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流系数随温度升高和高程升高而增大,表明该地区的河流主要水源补给方式是冰雪融水。故不符合题意;
D、河流水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故季节变化大;但是气温的年际变化相对稳定,故河流的流量年际变化小。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是明确西北地区的河流特点以及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规律即可.
24.【分析】读图可知:乌拉尔山脉是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同东坡鄂毕河流域的分水岭.R河流是伏尔加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它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中的湖沼间,注入里海,是欧洲第一长河.纬度越低,结冰期越短,汛期也就出现的早.伏尔加河补给水源以积雪为主体,春季气温升高,积雪消融,径流量大.
【解答】解:A、乌拉尔山脉是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同东坡鄂毕河流域的分水岭。故不符合题意;
B、伏尔加河补给水源以积雪为主体,春季气温升高,积雪消融,径流量大。故正确;
C、纬度越低,结冰期越短,汛期也就出现的早。因此与MN段相比,R河的EF段水量较大、结冰期较短,汛期出现时间较早、故不符合题意;
D、R河流是伏尔加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它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中的湖沼间,注入里海,是欧洲第一长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的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图中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
25.【分析】读图结合经纬度分析可知:该平原为东欧平原,有丰富的煤、铁、石油、锰等矿藏资源,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陆交通发达;该平原自北而南可分为苔原、森林苔原,针阔混交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与荒漠等自然带;冰川活动是形成东欧平原现代地貌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答】解:A、X地年积雪期比Y地短的主要原因是X地距离大西洋较Y地近,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且地势较低,冬季时间较短,故正确;
B、东欧平原上不仅有丰富的煤、铁、石油、锰等矿藏资源,而且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陆交通发达,故不符合题意;
C、自然环境具有显著的地带性,自北而南可分为苔原、森林苔原,针阔混交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与荒漠等自然带,故不符合题意;
D、在第四纪冰期时,东欧平原曾遭到四次冰川侵袭,冰川活动是形成东欧平原现代地貌的主要原因之一,北部和西北部都为冰川侵蚀地貌为主,地表起伏不平,多湖沼;中部为主要冰碛区,冰碛丘陵间夹有沼泽低地;南部为冰水沉积区,多泥沙质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冲沟、坳沟、阶地较发育,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世界某平原地区区域资源、工业、城市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东欧平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分析】此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此题考查铁观音起源地适宜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①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③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铁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从地形,气候,土壤,降水等方面分析该地适合茶树种植的有利条件.
(2)此题考查坡度对铁观音生长条件的影响.茶适合在高海拔800﹣﹣1400米的区间生长,且好品质的茶多是如此,茶不可阳光直射,最好是漫反射,也就是需要山头云雾缭绕才是最佳生长环境,此外土质要求硕石红壤,利于透水性.常年温度平均在18度上下.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荫蔽的生长环境,需要适当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条件.影响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是气候和土壤.根据甲乙两幅图的等高线分析坡度的大小对茶树种植的影响.
(3)此题考查茶农采用喷水,防茶树受冻的原理.根据大气的保温原理分析,喷水防止茶树受冻的原因.
【解答】解:(1)铁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从地形,气候,土壤,降水等方面分析该地适合茶树种植的有利条件.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海拔较高,山区多云雾,相对湿度大.低山地区坡度适宜,排水良好,土壤为酸性,富含化学微量元素的红黄壤.
(2)根据甲乙两幅图的等高线分析坡度的大小对茶树种植的影响.甲地等高线比乙更为稀疏,说明坡度缓,物质迁移的速度慢,泥沙容易沉积,侵蚀作用较弱,土壤厚度更厚,土壤水分条件更好,肥力更高.所以甲地比乙地更适于铁观音的种植.
(3)根据大气的保温原理分析,喷水防止茶树受冻的原因.茶农采用喷水,防茶树受冻,主要目的是使空气中的水分增加,可减小温度变化,还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
故答案为:
(1)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海拔较高,山区多云雾,相对湿度大.低山地区坡度适宜,排水良好,土壤为酸性,富含化学微量元素的红黄壤.(2)甲地等高线比乙更为稀疏,说明坡度缓,物质迁移的速度慢,泥沙容易沉积,侵蚀作用较弱,土壤厚度更厚,土壤水分条件更好,肥力更高.
(3)使空气中的水分增加,可减小温度变化,还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
【点评】此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读图能力要求高,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解题,此题难度中等.
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朝鲜半岛的气候特征:气温、降水的特点;其次考查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河流的水系特点: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水力资源等.
【解答】解:(1)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可从降水总量大小、降水量的方位变化来分析.
(2)朝鲜半岛从南到北气候变化特点可从降水、气温等方面的不同来分析.
(3)影响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可从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
(4)水系特点主要分析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河道河谷的宽窄、水力资源等方面.
故答案为:(1)降水量的分布特征:①大部分地区降水总量丰富.降水量大致有南向北逐渐递减,以东南沿海和中部山地降水最多,东北部内地降水量最少.②降雨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减弱(或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M地降水少的主要原因:M地地处朝鲜半岛的内陆山地,由于地形封闭.处于山地背风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朝鲜半岛从南向北气候具有从海洋性季风气候向大陆性季风气候过过渡的特点,南部地区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较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强;北部地区相对降水较少,季节分配较为集中,气温年较差大,属于温度季风气候,大陆性强.
(3)①资源因素的影响减弱;②(市场、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
(4)特点:朝鲜半岛河网稠密;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8.【分析】1990﹣2010年广东、广西甘蔗生产状况的变化特征,从统计表中可总结得出:种植面积广东减少,广西增加;产量广东先减后略增,广西持续增加.
广西甘蔗主产区分布的变化特征从分布图中可比较得出由北海市向西部沿海平原地区扩展;由南宁﹣贵港向上游河谷地区扩展;由南部地区向北部地区扩展.
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内,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干旱原因应结合对水份的收支进行分析,收入从季风的不稳定性分析,支出从蒸发,用水,下渗等多个方面分析.
广西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
广西电力开发与输出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有利和不利两方面.
【解答】解:(1)1990﹣2010年广东、广西甘蔗生产状况的变化特征,从统计表中可总结得出:种植面积广东减少,广西增加;产量广东先减后略增,广西持续增加.
(2)广西西部冬春季节易发生旱灾的自然原因一是季风活动不稳定性,导致降雨量在月、季分布不均匀,并有较大的年际波动,冬春季降水少;二是蓄水保水能力差(地表坡度大,地表水滞留时间短;地表土壤少、土层浅、祼岩多,加上喀斯特地貌渗水结构,导致地表无法贮存水分);三是广西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加大.
(3)广西省地形崎岖,落差大,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广西制糖业发达,产生大量的制糖废料,可发展燃料乙醇.
(4)广西电力开发与输出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影响: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故答案为:
(1)种植面积广东减少,广西增加;产量广东先减后略增,广西持续增加.
主产区分布变化特征:由北海市向西部沿海平原地区扩展;由南宁﹣贵港向上游河谷地区扩展;由南部地区向北部地区扩展.
(2)冬春季降水少;地表坡度大,地表水滞留时间短;土层较薄,不易储水;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地表水下渗严重;气温高且风力大,蒸发强;受南面海南岛中部山地阻挡,降水较少.
(3)开发水电(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发展燃料乙醇(制糖业发达,产生大量的制糖废料).
不利影响: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防治措施.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能源资源的开发.
29.【分析】(1)影响温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天气、气压带风带、大气环流、海陆因素、下垫面、人为因素等。
(2)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如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湿地减少主要是水量减少、生态环境的改变等。湿地减小影响储水量、生态环境恶化等。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恢复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解答】解:(1)读图可知,此时北美洲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陆地气温低,此时为美国冬季,所以三市总体气温均低。但纽约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大,且是三地中海拔最低的城市,西北为山地,所以受冬季风影响小,因此气温最高。而得梅因地处内陆大平原,中间缺少东西向山脉的阻挡,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可以长驱南下,该市深受冬季风影响,气温最低。而兰辛地处五大湖之间,受湖泊水温调节的影响,气温较高。所以三地的气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纽约>兰辛>得梅因。
(2)根据题干可知,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最近陆地消失达100km2/a以上,且逐年增加,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密西西比河输沙的减少。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水量大汛期长,航运价值高,受河流的堤防及其航运工程,阻止了夏季洪水期间水沙向临近沼泽地的浸流,使湿地不能得到延续生命的泥沙和有机物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数地质作用的影响该区域陆地下沉,导致季风潮和飓风频频登陆并快速改变生态环境,尤其是泥沙的掩埋使湿地面积萎缩;该处靠近墨西哥湾,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由于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及航运工程的建设,有可能引起海水入侵,导致湿地水质变坏,生态系统难以维持。所以湿地面积萎缩,蓄洪能力降低,沿海居民受飓风影响的风险会增加;湿地萎缩,交通不利,水资源缺乏,会对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城市不利影响;湿地萎缩,改变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对生态系统产生威胁,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因此,要加大密西西比河水沙的调入,改善支撑湿地延续生命的泥沙和有机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屏障岛屿和海岸线的恢复与维护;积极植树造林,加强植被的恢复和工程保护措施,扩大湿地及其周围环境。
故答案为:
(1)纽约>兰辛>得梅因。原因:此时为美国冬季;纽约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大,且海拔为三地最低,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最高;得梅因地处内陆大平原,深受冬季风影响,气温最低;兰辛地处五大湖之间,受湖泊影响,气温较高。
(2)主要原因:密西西比河输沙的减少。密西西比河的堤防及其航运工程阻止了夏季洪水期间水沙向临近沼泽地的浸流,湿地就不能得到延续生命的泥沙和有机物;海平面上升和陆地下沉,季风潮和飓风频频登陆并快速改变生态环境;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及航运工程的建设引起的海水入侵。
影响:沿海居民受飓风影响的风险增加;对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对策:水沙的再调配;屏障岛屿和海岸线的恢复与维护;植被措施和工程保护措施。
【点评】本题组以美国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开发和治理措施,难度大,尤其是湿地萎缩的原因,仔细读图,从图中提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