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潜力指数是某地区相对合理人口密度与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之比。人口潜力指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可以容纳更多人口;人口潜力指数小于1,说明该地区的现有人口数已经超过其相对合理人口容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单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影响人口潜力指数的首要因素是
A. 教育程度
2. 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A. 开发历史悠久
C. 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答案】1. D
【解析】
【1题详解】
环境承载力影响人口潜力指数。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日数量,资源、科技水平、文化消费水平等对环境人日容量的影响很大,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2题详解】
美国东北部自然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因此环境承载力大,人口潜力指数较高。
长沙市望城区是长沙市撤销望城县后成立的,其职能、体制和区划不改,实行“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享有县级管理权限。望城撤县设区后,长沙市所辖六城区总面积将达到1923.6平方千米,是原城区面积的两倍。下图为望城区和长沙市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 据图可知,望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有
邻近长沙城区,位置优越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 有京港澳高速公路和湘江经过,交通便利 改革开放政策优惠
A.
4. 撤县设区对望城的意义是
A. 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C. 使望城区城市等级大大提高
【答案】3. B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可知,望城区邻近长沙城区,位置优越,有京港澳高速公路和湘江经过,交通便利。图中无法体现资源和政策优势,故选B。
【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望城撤县设区后,长沙市所辖六城区总面积将达到1923.6平方千米,是原城区面积的两倍。说明撤县设区可加快望城城市化的进程。故选A。
下图示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1950—2050年(含预测)老龄化人口(≥65岁)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分别对应图中的曲线数码是
A.
6. 图中中国老龄化进程中,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其原因很可能是
A.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B. 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降低
C. 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 20世纪50、6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
【答案】5.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老年人口比重最高,且老龄化出现时间早,应为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快,目前比重高,是由于我国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老龄化比重低,应为发展中国家,故选C。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曲线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比重变化情况,在2015年前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比重增长速度加快,而这部分老年人的出生年份为1950-1960年代,当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快,故选D。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城市环境管理并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读下列新加坡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7. 关于该国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中心地带布局大片绿地,不利于城市发展
B. 西南部工业区靠近马六甲海峡,交通便利
C. 因地价便宜,中心城区位置靠近东南边缘
D. 与功能区相应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不太发达
8. 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A. 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C. 土地价格、基础设施
【答案】7. B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读图,该城市中、北部地带布局大片绿地,利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A不正确。西南部工业区靠近马六甲海峡,交通便利,B正确。因交通便利,中心城区位置靠近东南边缘,地价高,C不正确。与功能区相应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发达,D不正确。
【8题详解】
该国面积小,地价高,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的是土地价格、基础设施,C对。该国是花园城市国家,环境质量不是主要考虑因素,A错。城市主要功能区是住宅区,休闲娱乐,产业结构不是主要考虑因素,B、D错。
考点:城市功能区布局原因,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亚洲之星”农业合作社在吉尔吉斯斯坦承包5平方千米土地,并获得自2015-2020年的使用权。在农业开发过程中,该农业合作社灵活、适时地调整农业种植、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的比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限制中亚地区小麦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冬季气温过低
C. 水资源匮乏
10. “亚洲之星”农业合作社的优势是
A. 混合农业,可以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
C. 属中外合作项目,资金、劳动力丰富
【答案】9. C
【解析】
【9题详解】
中亚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降水量少,水资源不足,水资源匮乏是限制中亚地区小麦生产的最主要因素。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农业合作社内不仅有种植业,还有畜牧业,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灵活适应市场变化。
读“世界某区域图及图中甲、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甲地种植玉米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 光照强,有灌溉水源
12. 甲、乙、丙三地农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降水
【答案】11. C
【解析】
甲地位于中亚,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山麓地带有灌溉水源,是种植玉米的优势自然条件。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11题详解】
读图,甲地位于中亚,气候干旱,降水少,B错。沙漠分布广,土壤肥力没有优势,A错。晴天多,光照强,山麓地带有灌溉水源,是种植玉米的优势自然条件,C对。地广人稀,当地市场小,交通不便。
【12题详解】
甲、乙、丙三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所以农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A对。土壤、市场、交通不是主要原因,B、C、D错。
下图为“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对该镇服装产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产服务与社会服务较为完备
C. 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过程集中
14. 该镇各类服装企业高度集中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共用基础设施,便于生产协作
C. 增加就业,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答案】13. A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集聚。
【13题详解】
该镇服装产业对海外名牌服装进行来样、来料、来设备加工,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其中包括本地和国内,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但生产服务(全方位)与社会服务(全方位)较为完备。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14题详解】
各类服装企业高度集中的最主要原因是共用基础设施,便于生产协作,其他选项排除法即可选择。
读下面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有关甲、乙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技术工业区
B. 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C. 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D. 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16. 乙图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较,不同的是
A. 地理位置优越
17. 与传统工业相比,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具有以下特点
A. 以大型企业为主
C. 生产过程集中
【答案】15.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工业区的特征及不同工业区的发展条件比较。
【15题详解】
甲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乙为美国硅谷。两者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形成的,甲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乙以知识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技术工业区,主要生产生产资料,因此并非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C对,ABD错。故选C。
【16题详解】
乙图新工业区是美国的“硅谷”,与我国武汉的“光谷”都属于高技术工业区,相同的发展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美国“硅谷”独特的发展条件是国防部的军事订货。故选D。
【17题详解】
与传统工业区相比,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有以下特点: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资本集中程度低,当地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根据题意,故选B。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甲、乙、丙、丁为四个城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影响图中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城镇布局 地形起伏 河流流向 矿产分布
A.
19. 丁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有
纬度低,港口水域全年不冻 位于河流入海口,常年不淤 地形平坦,便于港口建设 水陆联运便利,腹地较广
A.
【答案】18. A
【解析】
【18题详解】
由图可知,铁路沿线城镇较多,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且铁路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施工难度小。
【19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丁城位于河口,地形平坦,有铁路和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所以,丁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是地形平坦,水陆联运便利,腹地广阔。
下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20. 甲国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 国内市场广大
21. 关于甲国,叙述错误的是
A. 进口石油绝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
B. 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C. 不断有工业向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集中
D.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答案】20. B
【解析】
【20题详解】
据轮廓图可知,甲国为日本;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主要是国际市场,故A项错误;日本为岛国,多海湾,优良港湾多,故B项正确;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内河航运不发达,故C项错误;日本工业制成品主要是出口到国外,故D项错误。
【21题详解】
日本工业不断向南北两端分散布局,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说法正确。
【点睛】日本地理特征
一、日本主要地理信息
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2.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
5.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
6.经济类型: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7.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形成了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和濑户内海业区五大工业区;
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建立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2.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
3.政府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
4.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5.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之一。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为“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
22. 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种农业模式的是
A. 黄土高原
23.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所起作用不明显的是
A. 改善人口年龄结构
C.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答案】22. B
【解析】
【22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地栽培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甘蔗,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B正确。
【23题详解】
循环经济对当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不明显,一个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具有稳定性,短期内变化不明显,故A正确。
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24. 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
B. 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
C. 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
D. 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增加
25. 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调整产业结构 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开发新能源
A.
【答案】24. B
【解析】
【24题详解】
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小,故A项错误;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故B项正确;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没有减缓,故C项错误;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全周期“S”形规律,故D项错误。
【25题详解】
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故C项正确;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故错误;开发新能源不能防止能源消耗,故错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表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绝不动摇,努力实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想。完成下列题。
26.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人口众多,素质低
C. 深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
27. 下列符合“美丽中国”思想的是
A. 大力倡导购买小汽车
C. 建立“河长制”
【答案】26.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去分析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治理好环境可以改善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26题详解】
中国人口众多,人口结构不合理,素质低,深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要求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果地大物博,资源总量丰富,走可持续发展就没有现在这样的迫切性了。选择B。
【27题详解】
小汽车数量越多排放的污染物越多,野外聚餐也会造成大量的垃圾,钢铁企业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这些都不符合“美丽中国”思想;建立“河长制”治理好环境,这符合“美丽中国”思想,选择C。
读我国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题。
28. 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
A. 生态农业
29. 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 东北森林地区;利用林区经济发展
C. 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30. 该地农民使用朝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 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 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 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答案】28. A
【解析】
【28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有大田农业,发展畜禽养殖,进而发展食用菌和蚯蚓养殖,而且用畜禽粪便制取沼气,其废料又能还田,因此属于生态农业。故选A。
【29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有大田农业,发展畜禽养殖,进而发展食用菌和蚯蚓养殖,而且用畜禽粪便制取沼气,其废料又能还田,因此属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江南丘陵地区发展此模式,既可缓解因其能源短缺引起的水土流失,又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故选D。
【30题详解】
使用沼气作为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可以减少农村砍伐薪柴对植被的破坏。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槟榔喜高温多雨,当气温低于5时植株开始出现寒害,要求降水充足且分布均匀,忌积水。微风有利于花粉的传播,但强风则对槟榔有害。海南岛是我国槟榔主产区(图甲),槟榔是海南省的第二大经济作物。
材料二:近几年,“海南槟榔湖南生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海南人要吃到加工的槟榔制品基本来自于湖南。在我国,槟榔消费主要集中在海南、湖南、湖北、广东和上海等地。
材料三:海南岛2017年1—12月接待旅游人数统计(见图乙)
(1)从自然角度分析该地种植槟榔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比较湖南和海南发展槟榔加工业的条件。
(3)海南岛2017年接待旅游人数较多是哪两个季节?并分析成因。
【答案】(1)有利:该地全年高温多雨(光热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形有一定坡度,适宜排水
不利:该地台风灾害偏多,强风严重,易伤害槟榔;冬春季节易遭受冷空气,产生寒害,
(2)原料:海南比湖南靠近原料产地;消费市场:湖南比海南更接近消费市场;交通:湖南比海南对外交通更为便利
(3)冬季多,其他季节较少;夏季略多(或者是从1月—12月,大体上先降低后升高;7、8两月比正常偏高)原因: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偏冷,海南岛纬度较低,在冬季其气候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很多人会选择较温暖的海南岛旅游;夏季我国普遍高温,海南岛由于四面环海,相对比较凉爽,且夏季由于学校放暑假,以致去海南旅游的人也较多
【解析】
【详解】(1)槟榔喜高温多雨,该地全年高温,光热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槟榔要求降水充足,且分布均匀,忌积水。海南岛地形有一定坡度,适宜排水。微风有利于花粉的传播,但强风则对槟榔有害。该地台风灾害偏多,强风严重,不利于花粉传播,易伤害槟榔。当气温低于5时植株开始出现寒害,海南岛冬春季节易遭受冷空气,产生寒害。
(2)槟榔主产地在海南省,从原料角度比较,发展槟榔加工业,海南比湖南靠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从消费市场角度比较,槟榔消费主要集中在海南、湖南、湖北、广东和上海等地,湖南比海南距更接近消费市场。从交通运输比较,湖南比海南对外交通更为便利,交通方式多样。
(3)根据图乙中曲线,海南岛2017年接待旅游人数较多是1月—12月,即冬季多,其他季节较少。7、8两月比正常偏高,夏季相对略多。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偏冷,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温暖,适宜越冬旅游。夏季我国普遍高温,海南岛由于四面环海,气候海洋性强,相对比较凉爽,适宜旅游度假。正值学校放暑假,有时间去海南旅游的人也较多。
【点睛】槟榔喜高温多雨,要求降水充足,且分布均匀,忌积水。海南岛的气候、地形适宜种植槟榔。海南比湖南靠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湖南比海南距更接近消费市场。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偏冷,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温暖,适宜越冬旅游。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7年5月31日,采用中国国铁一级标准建成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时速120千米,取代了100多年前由英国修建的时速不到4千米的陈旧铁路,成为连接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快捷通道。正如该国交通和基建部预测的那样,每修筑一千米铁路,肯尼亚就获得了60个就业机会,铁路建成后每年GDP也将因此增长1.5%。如图示意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
材料二蒙巴萨是肯尼亚第二大城市,东临印度洋,早在Il世纪就由阿拉伯人建为重要商港,现发展为全国重要工商业中心和最大海港。
(1)简述蒙内铁路的修建为肯尼亚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分析蒙巴萨港成为肯尼亚最大海港的区位条件。
【答案】(1)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众多就业岗位;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经济: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连接内陆首都和沿海港口,利于对外贸易,促进肯尼亚经济发展
(2)铁路连接内地,经济腹地广阔;以蒙巴萨为依托,为港口的发展提供资金、客货源等;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
【解析】
(1)社会效益主要从就业机会、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经济效益为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连接内陆首都和沿海港口,利于对外贸易,促进肯尼亚经济发展。
(2)海港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江阔水深、避风,社会经济条件腹地、依托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来分析。
【点睛】
港口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社会经济条件:腹地范围越广,依托城市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机制。选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30万平方公里,包含约50座城市。
材料二 我国“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长三角经济圈”比较,简述“西三角经济圈”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
(3)目前,“西三角经济圈”内建设了多条客运专线,简述客运专线对“西三角经济圈”的积极影响。
(4)西安是关中城市群的核心,简述其在“西三角经济圈”发展中的优势条件。
【答案】(1)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地形:位于四川盆地内,北部有山脉阻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冻害小;且处于成都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种植业。土壤:紫色土壤,费力高。水源: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2)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
(3)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加速人员流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4)处于陇海铁路干线上,交通便利;省内及周边地区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聚集着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科研力量雄厚;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工业基础好等等
【解析】
(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方面来分析。
(2)工业发展区位优势应从资源、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市场等主面来分析。
(3)试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有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加速人员流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4)城市的区位优势应从交通、资源、科技、工业基础等方面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