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运输方式 |
线路分布 |
延伸方向 |
表现 |
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
主要分布在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
迂回前进 |
原因 |
修建公路的成本 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
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
地势起伏大 |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地区 |
耕地状况 |
乡村规模 |
河网密布区 |
破碎 |
小 |
河网稀疏区 |
连片 |
大 |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特别提示〗
考向一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影响 |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
原 |
方式 |
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
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
线路选址及走向 |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走向的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 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
线网密度 |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答案】1.A
【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故选A。
2.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故选C。
考向二
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地形 |
高原 |
山区 |
平原 |
分布 |
深切河谷两岸的 狭窄河漫滩平原 |
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
形态 |
多呈狭长的带状 |
条带状 |
团状、带状 |
聚落密度 |
小 |
较小 |
大 |
成因 |
地势低,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 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
举例 |
青藏高原地区 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
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 |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
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
地区 |
地形特征 |
分布特点 |
西北地区 |
沙漠广布 |
多分布在绿洲上 |
青藏高原 |
高原波状起伏 |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
云贵高原 |
地形崎岖 |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
北方平原地区 |
平坦广阔 |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
南方丘陵山区 |
地形复杂 |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
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的聚落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其主要类型对比分析如下。
类型 |
集中式 |
组团式 |
条带式 |
放射状 |
图示 |
||||
形态 |
聚落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
聚落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各片之间有一定距离 |
聚落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河流延伸 |
|
影响 因素 |
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市中心的吸引作用 |
聚落用地限制或河流、地形阻隔;规划控制等 |
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河流限制 |
|
优点 |
便于集中设置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
分散生产,分散管理,环境污染较小 |
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环境污染较小 |
|
缺点 |
集中分布容易产生生产和生活污染等环境问题 |
用地比较分散,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 |
集中于两个方向,两头间运距很长,不便于管理,建设投资较大 |
集中于三个方向,三头间运距很长,不便于行政管理,建设投资较大 |
读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图示比例尺为1∶10 000),完成1—2题。
1.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河水大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河流北岸堆积,南岸侵蚀严重 D.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增强
2.下列关于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聚落多位于北岸,呈带状分布 B.河漫滩平原处有利于港口建设
C.南岸的陆地地势低,不能利用 D.河流弯曲易形成严重洪涝灾害
【答案】1.A
【解析】1.读图可知,凹岸(北岸)侵蚀,凸岸(南岸)堆积,再根据河漫滩的形状可知,该河流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河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河漫滩东部突出部分将因泥沙堆积与南岸相连。河漫滩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故流速较缓,侧蚀较强,下蚀较弱。故选A。
2.河流弯曲,水流变缓,容易产生洪涝灾害;该河段南岸堆积利于聚落分布;河漫滩处水流变浅不利于筑港。故选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流域两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四地中,属于“风水学”中易发“水冲”地(不宜建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①②两河段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①河段冰期长于②河段 B.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②河段较小
C.两河段流向均为自西向东 D.夏季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冬季大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 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
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
4.①②③三条公路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
A.①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 B.②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
C.③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 D.②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
﹝2018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廊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以石头和木材为原料,多就地取材。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地区廊桥数量相对较多的是
A.成都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闽浙山区 D.祁连山区
6.上图示意某区域地形及廊桥位置。关于图中甲乙两廊桥,分析正确的是
A.甲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 B.乙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
C.乙离河流源地近,更容易受洪水冲击 D.甲河面较窄,桥梁较短,桥梁更坚固
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A.沿线风景优美,为方便游客观景 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8.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利,风景好 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
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 D.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
下面左图为某古镇分布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
9.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流在ac处形成曲流的主要原因是地转偏向力
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d
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a、b和c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0.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街区的疏风防寒
C.街区的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11.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
A.a B.b C.c D.d
﹝2018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5月)调研测试﹞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蛇曲多分布在平坦地区,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边境,却能看到“S”型的蛇曲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13.村民在乙地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是
A.距黄河近,水量丰富 B.离聚落近,取水方便
C.岩层过滤,水质较好 D.位置较高,不易被淹
14.(2018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该苏门答腊岛位置和山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3)当地计划沿海岸线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试评价当地自然条件对铁路路线建设的影响。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摩天大楼”。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下图示意希巴姆古城位置及土木大楼景观。
(1)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希巴姆古城选址的依据。
(2)根据材料,说明希巴姆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原因。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3.(2015年广东卷)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2014年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题。
4.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3年浙江卷)下面左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右图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2013年海南卷)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6—7题。
6.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7.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8.(2016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洞头岛景观图
洞头岛避险地分布示意图
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
选址条件 |
主要原因 |
地处山坳 |
利于避风 |
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 |
① |
② |
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
③ |
方便居民就近避灾 |
有通道与外界相连 |
④ |
9.(2018年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考点冲关
【答案】1.A
【解析】
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知,①河段河流落差大,河道较窄,说明其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速较快,图中甲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易受流水侵蚀,不宜建房,A正确;乙地位于凸岸,堆积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不是水冲地;②河段河段。河道较宽,河流落差小,说河流位于河流下游,水流平缓,流水侵蚀作用弱,以流水沉积为主。故选A。
2.该河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①②河流没有结冰期;①河段夏季降水多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河段沉积物半径比冬季大;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①河段流向为自西向东 ,②河段流向无法判断;有上题分析可知,①河段位于上游落差大,流速大,沉积物半径比河段较大。D正确。
【答案】3.D
【解析】3.从图中可读出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呈带状。故选D。
4.由图可知,②线路最短,占用的农田最少,并且大致位于居民点聚集的中间位置。故选D。
【答案】5.C
【解析】5.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廊桥适宜修建在水旱灾害较多的低山地带,且石头、木材的取用都比较方便的地区,据此结合选项可知,闽浙山区廊桥数量相对较多。故选C。
6.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甲位于冲沟的底部,且与冲沟流向一致,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乙的海拔比甲高,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不如甲大;乙离河流源地近,但地势较甲高,且位于冲沟的上游,不易受洪水冲击;甲处桥梁更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不坚固。故选A。
【答案】7.D
【解析】7.从图中可知甲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为减小坡度,修路时多呈“之”字型。故选D。
8.A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风景优美,适合建聚落和疗养城市。故选A。
【答案】9.B
【解析】9.读图,河流在ac处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形成曲流主要受离心力作用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①错;古镇靠近河流取水方便,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便于农耕,②对;河岸d是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夏季降水多,河流含沙量大,沉积作用强,③对;河岸c位于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且靠近湖泊,土层含水量大,易被水流侵蚀,所以c岸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d,④对;河岸a、d为凸岸,d附近有湖泊,a处没有湖泊,在洪水期a不易决堤,⑤错。故选B。
10.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区,不用考虑等高线因素,A错;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用考虑防寒,B错;古镇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与我国的冬夏季风风向一致,主要是为了通风散热,C对;街道走向与河流流向关系不大,D错。故选C。
11.新城布局在a处,会破坏古镇的原有风貌,A错;布局在c、d处,会影响湖泊生态环境和景观,C、D错;所以新城建在b处,凹岸水流湍急,水深,适合发展港口运输,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不影响古镇的环境,B对。故选B。
【答案】12.A
【解析】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难度一般。
12.由图可知甲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错误。故选A。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段黄河含沙量较大,水较浑,村民在乙地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过滤,水质较好,C正确;ABD不是村民打井饮用的主要原因,故选C。
14.【答案】(1)地势特征:西南高,东北低(或从西南向东北倾斜)。
理由:河流从西南向东北流,注入海洋。
(2)分布特点:西南地区多沿海分布,中部和东北地区多沿河流分布(或:沿海、沿河流分布)。
主要原因:沿海沿河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沿河流地区水源充足。
(3)有利:沿海地区地形平坦。
不利: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条件差。
【解析】(1)描述地形特征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②地势特征,即哪里高哪里低。地势高低主要依据等高线和河流的流向来判断。学科~网
(2)参考左图图例可知,图中聚落在西南沿海,此外在该岛的中部河流沿岸也有聚落的分布。故该地聚落的分布特点是:西南地区多沿海分布,中部和东北地区多沿河流分布。聚落分布的原因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经济有关,这些地区从地形来分析位于沿海;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沿海、沿河交通便利。
(3)影响交通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地质、气候来分析。而自然条件对铁路影响的评价要从有利与不利方面来评价。图中甲乙之间若修建铁路线,刚好在东北沿海地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为其修建的有利条件;但该地段经过了河流和沼泽地,而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线附近,多火山、地震,地质灾害频繁。故该区域修建铁路的不利条件是: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基础不稳固
15.【答案】(1)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远离沙漠腹地。
(2)墙厚:隔热降温。窗小:抵御风沙。分排: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
【解析】
(1)古城选址多考虑自然条件中的地形、气候、河流或水源,自然灾害等因素。从图中信息可知古城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位于热带地区,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古城所在地远离沙漠腹地,邻近海洋,降水较多适合人类生存。
(2)题干中主要提到的是民居的特点,任何地点的人文环境都有当地自然环境的烙印,此题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从气候、风沙、大气运动等方面进行。该地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古城墙厚,有利于隔热降温。建筑窗小,有利于抵御风沙。窗子分排上下两层,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
直通高考
【答案】1.C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所以,澳门半岛东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故选C。
2.骑行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C项正确。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填海造陆主要方向的关键有两个。第一,确定以“海”命名的道路距海远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第二,结合澳门半岛丘陵为主的地形,澳门半岛原始的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受其影响,街道的布局不规则;而新填海造陆的地形,地势平坦,街道布局比较规则,据此也可以判断出哪些地方填海造陆比较多。
【答案】3.A
【解析】3.阳坡冬季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比阴坡强,气温日较差比阴坡大,故冻融作用比阴坡强,冻融作用越强,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因此该地区居民点多分布在阴坡上。故选A。
【答案】4.B
【解析】4.皇陵一般选择建在地势较高、土层深厚的地方。①地花岗岩山地不适宜,A错误;③地为地势较低的冲积平原,C错误;④地与城市(银川)之间有黄河相隔,交通不便,D错误;②地地势较高,土层深厚,与城市交通联系方便,B正确。故选B。
【答案】5.D
【解析】5.读图可知,甲地处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岸陡水深,宜作为港口用地和防洪堤用地;乙地处凸岸,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宜作为住宅用地和仓储用地。故选D。
【答案】6.D
【解析】该题组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
6.紧临河岸容易受到洪水灾害,A错。接近坡地中部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B错。靠近坡地上部生产、生活取水不便,C错。远高陡坡以避崩塌、滑坡,又要取水方便的地方,D对。
7.在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增加粮食产量,养活更多人口的主要条件是有更多的土地,所以川地面积是主导因素,B对。河流水量不能解决粮食问题,土壤肥力靠自然条件,A、C错。林木多少也不能解决粮食问题,D错。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根据题目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
8.【答案】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区。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解析】避险地要开阔,以便容纳较多的灾民,远离山体可避开滑坡、泥石流隐患区,临近居民区便于居民避险,与外界联系方便可以及时疏散灾民和运输物资等。
9.【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专注题干要求“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