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特点中属于城市垃圾特点的是( )
①数量大 ②品种多 ③变化大
A. ①②
【答案】D
【解析】城市垃圾的特点:⑴数量大
2. 读图,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A. A
【答案】A
【解析】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应是: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各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近些年来,在大城市周围出现了一些卫星城等。读图可知图A所示符合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选A。
3. 巴黎是河心岛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区位优势是( )
A. 河口位置
【答案】B
【解析】在河心岛等处建设城市,利用天然的河面进行防卫。法国巴黎原是在塞那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斯德岛),主要是利用塞那河的天然河面防卫,选B。
4. 下列各城市,都是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 )
A. 伦敦、巴黎、芝加哥、埃森
C. 利物浦、敦刻尔克、底特律、慕尼黑
【答案】B
【解析】伦敦、巴黎为政治中心,利物浦为英国第二大港;柏林为德国政治中心,纽约为美国最大港口,孟买是印度最大港口和棉纺中心等;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埃森为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据此选B。
5. 自然因素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大城市极少,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生存条件不及东部地区
C. 交通闭塞,对外联系不便
【答案】A
【解析】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等几个城市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mm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部地形上多高原、山地,气候上高寒,西北干旱,自然条件较恶劣,使西部城市密度和规模均小于具有湿润季风气候的东南部沿海地区。植被稀少是干旱造成的结果,并不是西部地区大城市极少的最重要成因,据此选A。
6. 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市区交通拥堵 ④为了加强城市经济,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 ①②
【答案】A
【解析】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工业区向市区外缘移动不能解决交通拥堵,向外缘移动不是为了拓宽城市地域范围。选A。
【点睛】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7. 下图中,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关系不合理的是( )
A. A
【答案】B
【解析】工业区应建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据此,B选项中,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或东南风,防护带的开口设计应朝向西,且图中工业区的位置、规模设置都不十分合理,据此选B。
8. 上海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将浦西的外滩和浦东的陆家嘴联结起来,下列说法不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 在继承历史基础上的创新
C. 知名度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功能区是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的结果,将浦西的外滩和浦东的陆家嘴联结起来是在继承历史基础上的创新,知名度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较大,但昔日的土地利用现在并没有完全改变,选B。
9. 关于中心地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区域内,高级中心地的数目多
B. 高、低级中心地的职能和服务范围相同
C. 同一区域内,高、低级中心地的数目相同
D. 同一区域内,高、低级中心地的数目不同
【答案】D
【解析】同一区域内,高级中心地的数目少;高、低级中心地的职能和服务范围不同,高级中心地的职能多,服务范围大;同一区域内,高、低级中心地的数目不同。
【点睛】
同一区域内,高、低级中心地的数目不同,高级中心地的数目少,高级中心地的职能多,服务范围大。
10.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区,下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
某城市一日不同功能区停车率变化图
A. ①②
【答案】C
【解析】本题以一幅原创的、贴近生活的“某城市一日不同功能区停车率变化图”为素材,巧妙地考查了考查获取图中信息,调动生活体验和“城市功能分区”这一主干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首先从题干中获取该城市有哪些功能分区: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和文化区。其次,根据生活体验把这四个功能区与“一日停车率变化图”建立联系:住宅区的停车率一般是白天(上班时间等)低,晚上高;而商业区的停车率与住宅区相反。由此排除A、B、D选项。正确选项是C。11. GIS中,城市交通图和工厂分布图叠加,可以( )
A. 为商业网点选址
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答案】D
【解析】城市交通图层与工厂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分析工厂的位置及与周边的交通关系,进一步分析出工厂分布区位是否合理。但这两个图层的叠加不能为商业网点选址、估算工农业总产值,不能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选D。
12. 读“某个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图中各点城市区位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图中显示,①处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好,说明位于市中心,地租最贵;②处距市中心最远,交通不便,租金最低;③处居中,由此可见通达度越好,交通越便利,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据此选D。
【点睛】
影响城市地租的主要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
13. 有关气候对城市区位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绝大多数城市的分布与气温有关,而与降水关系不大
B. 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C. 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没有大城市的分布
D. 世界上城市多集中在临海边缘地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世界上绝大多数城市的分布分布在气温和降水均适宜的地区,A错。由于西半球主要为海洋,所以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半球,B错。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也有大城市分布,C错。世界上城市多集中在临海边缘地带,这些地区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地形平坦,D对。故选D。
考点:气候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14. 既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又是年降水量 400 mm 以下的特大城市是( )
A. 包头、乌鲁木齐
C. 兰州、齐齐哈尔
【答案】A
【解析】西安、银川、齐齐哈尔年降水量大于400 mm,且齐齐哈尔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据此A选项符合要求。
15. 关于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在工业革命后开始的
B. 影响城市区位的所有社会经济因素将一直起作用
C.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会随时代发展发生变化
D. 宗教、军事等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答案】C
【解析】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在城市形成早期就起作用,但某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因素为主,并非所有因素同时起作用;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会随时代发展发生变化;科技、交通等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选C。
【点睛】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水运、军事防卫三个方面,其中水运包含河流交汇处,河流航运的起讫点,河口位置等。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濒海、濒湖的沿河的平原地带;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谷地带。
16. 有关城市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
B. 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C. 工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的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
D. 古代城市兴衰起落很大,且城市的发展水平低
【答案】C
【解析】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A正确。劳动分工促进了商品交换,城市的出现,B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的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C错误。古代城市兴衰起落很大,且城市的发展水平低,D正确。
17.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A. 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C. 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答案】D
【解析】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选择D项。
18. 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
A. 产业革命以前
C.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就全世界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产业革命以前,人类处于农业社会,城市经济落后,城市发展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经济遭到巨大破坏,社会动荡,许多城市遭到空前的破坏,城市化停滞甚至倒退。故A、C项错误。产业革命——20世纪初,占世界人口比例较小的欧美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对世界城市化水平影响相对较小。故B项错误。
考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
点评: 该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
19. 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有的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了1 cm,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
A. 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水增多
B. 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 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CO2 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
D. 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O2 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酸雨是因为人类排放污染物质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减产③影响森林生长④腐蚀建筑物、损坏文物古迹。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属于酸雨导致的,故选D。
【考点定位】酸雨的危害
20.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C. 乡村地区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答案】D
【解析】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首先在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各国相继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即逆城市化现象,因此D正确,C错误;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乡村人口数量增多,是逆城市化的表现,并非原因,A、B错误。故答案选D项。
二、 非选择题
21. 读“北京市商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是一座历史古城,北京商业网点的发展体现了______________理论。
(2)北京城内的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形。
(3)原旧城内的完整六边形共有七个,其中间的一个是______________中心,其余六个为______________中心。
(4)新中国成立后,在旧城周边增加了新街口、北新桥、菜市口、广安门、红桥等商业中心并繁荣起来。这说明满足______________理论要求的商业中心布局是合理的。
(5)在图中画出以天安门为中心的高一级中心地的范围。
【答案】(1)中心地 (2)六边 (3)政治 商业 (4)中心地
(5)略(提示: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包括一个完整的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和周围六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三分之一)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任何一个商业中心大体都位于六边形的中心地带,体现了中心地理论。
(2)北京城内的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呈六边形。
(3)读图可知,图中原旧城内的六边形共有7个,其中天安门为政治中心,而其余六个为商业中心。
(4)中心地学者在研究城市时提出了城市空间分布呈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理论模式,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功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的布局,由于商业的繁荣,新增了多个商业中心。
2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______城市(填代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城市位于______________地貌上。
(4)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_______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
(5)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图中字母所示地区适于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是:G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
【答案】(1)B、C 平原地形、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矿产资源丰富
(3)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 河口三角洲
(4)钢铁 河流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旅游 略(在B、C、D、E四个城市铁路交会处标上字母F)
(5)畜牧业 种植业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五城市目前都有铁路相通,但A地处沙漠,D地处山麓地带,而B地处大河的沿岸,且为两条河流的汇合处,C地处河口,所以B、C两地的交通更为优越,且B、C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周围便于农耕。所以最早形成城市的应该是B、C两个城市。
(2)A、C两地附近有油田,D城有煤和铁,所以三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条件应该是矿产资源丰富。
(3)就A城市来说,地处内陆的沙漠地区,对外交通非常不便,所以促进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是铁路运输的发展。但当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C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上。
(4)D城附近有煤和铁矿,所以宜发展钢铁工业,但该工业易造成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E城附近有大量风景名胜,所以应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随着交通的发展,在B、C、D、E四城市间的铁路交会处会形成一个新的铁路枢纽,所以该地可能会形成一座新城。
(5)按照因地制宜原则,GH处分别为草场、平原,故适于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是畜牧业、种植业。
【点睛】
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同一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的区位因素有所不同,但都有其区位的主导因素。
三、河流与城市区位
五、交通与城市区位
六、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23.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反映的是对城市土地租金、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乙图反映的是城市土地租金的变化,受城市内部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甲、乙两图中位于市中心的功能区是______________区,该区位于城市中心的原因是什么?
(3)城市中各类经济活动支付租金的能力不同,______________的付租能力仅次于商业,所以靠近市中心的位置形成______________,该区选择这个区位,既可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
(4)乙图显示,在市中心附近会出现住宅是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1)距市中心的远近 交通通达度
(2)商业 一方面,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便于客货的集散;另一方面,这里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商业的付租能力又最高。
(3)住宅 住宅区 方便居民上下班 靠近市场,便于购物
(4)远离主要交通干道,通达度低
【解析】(1)城市地租水平受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市中心交通便捷、人流最大,地租最高。在城市功能区中,由于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因而甲、乙两图的市中心不仅交通通达度好,便于客货的集散;这里还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商业的付租能力又最高,因此二者的市中心均为商业区。
(3)付租能力决定了功能区的归属,住宅区的付租能力仅次于商业,所以靠近市中心的位置形成住宅区,该区选择这个区位,既可方便居民上下班,同时靠近市场,便于居民购物。
(4)乙图在市中心附近会出现住宅是因为这里远离主要交通干道,通达度低,地租较低。
24. 读“华北某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系列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主要反映了该地区所经历的________过程。
(2)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图中种植业由水稻改种小麦、玉米,其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郊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发展与城区的扩展互为响应与推动;该城市继续扩展,将不可避免地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6)从城市工业布局的状况来看,布局不合理的是________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城市化 (2)占用大量耕地 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3)华北地区缺水日益严重,种植水稻需水量过多
(4)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等副食品生产
(5)交通 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治安混乱
(6)化工 化工厂位于河流上游,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化工厂对大气也有污染,且它位于城市的西北部,冬季会对城区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解析】(1)图中显示,该地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道路交织成网,这一现象反映了城市化过程。
(2)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占用了大量耕地,而且工业污染也由城市向农村扩展。
(3)水稻属水田作物,需水量大;小麦、玉米属于旱田作物,需水量小。该地区位于华北,而该地区水资源日益紧张,所以农作物改种需水少的小麦、玉米。?
(4)随着城市的发展,郊区农业应以单位面积产值高、适应城市居民需要的花卉、蔬菜、乳肉禽蛋等为主。
(5)据图可以看出,该城市的交通由原来的水运、公路发展为现在的铁路、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城区面积不断扩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紧张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6)从城市工业布局的状况来看,化工厂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应布局在下风向、河流下游。图中化工厂位于河流上游,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图中化工厂位于城市的西北部,冬季会对城区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据此化工厂布局不合理。
【点睛】
城市化有三个标志:
城市化的本质
25.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乙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选)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
(3)①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
(4)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5)ABD
【解析】(1)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结合图示主要从城市数量的多少与变化、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
(2)F城与E城的差异在于E有公路通过而F没有,据此可说明E城规模扩大的原因是交通运输尤其是公路运输的发展。
(3)G城是个特大城市,结合G城周边城镇的变化可知:当特大城市人口增加到一定规模后,因为人口与工业的过度集聚,就会导致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问题的发生,这样就会导致市区人口与工业外迁,以寻求较低的地价与较好的环境质量,图乙中①线正好反映了这一变化。
(4)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从建筑地面对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的阻碍作用、生产生活废弃物对大气与水和生物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城市人口与工业集中产生的废热对城郊气温与热力环流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城市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城市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城市硬化路面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影响水循环。
(5)城市发展同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城市化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小了城乡差别;城市化促进产业集中,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据此选ABD。
【点睛】
城市化标志
1、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城市化的本质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是高消费群体聚集所在。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居民群体转变为高收入居民群体,因此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越来越多的国民在发展中享受到实惠的过程。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员增多,增加就业困难;城市绿地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