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 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 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卷(带解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中明显指出地球运动引起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产生地带性差异,应该为纬度方向上的差异。B项主要体现垂直地带性差异。c项主要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差异。D项属于非地带性差异。
2.下图为“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坡云杉林带缺失——坡度大
B.乙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C.丙坡积雪冰川带下界高——降雪多
D.丁坡自然带数目多——高差大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天山甲坡云杉林带缺失主要是由于降水稀少造成的,A错误;乙坡自然带海拔低主要是由于降水多的结果,B错误;喜马拉雅山丙坡积雪冰川带下界高是因为地势高,降雪少的原因;丁坡自然带数目多因为不但纬度低,而且高差大,因而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A. 江南丘陵红壤
C. 西北地区的风沙土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D
【解析】高寒荒漠土与红壤、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少,发育程度较低。东北平原黑壤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层比较厚,土壤发育好,选择D。
4.形成黄土高原及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 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C. 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上面的厚厚黄土是从西北地区吹来的,形成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黄土高原上面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形成黄土高原及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组合正确的是风力堆积、流水侵蚀,选择C。
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 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C. 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
D.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影响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了陆地环境整体性的特点。陆地环境各要素包括气候、岩石、地貌、水、生物、土壤等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地质作用对气候会产生较大影响,如火山爆发,向上喷发高温岩浆会形成云雾天气,火山喷发产生的尘埃会直接影响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多少,进而影响气温的高低。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分布以及水文状况等,而一地的生物特别是植被状况,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会影响局部气候特点。另外,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因而一地水文状况也会影响气候状况。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这是地理整体性的表现。
6.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
A. 低纬度地区
【来源】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因为沿海与内陆的降水差异造成的,B对。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同纬度范围内降水差异较小,地域分异不明显,A、C错。高山地区主要体现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
考点: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7.图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图,合理的是
A. B. C. D.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考查。对于A项,因为在此纬度上,山地南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所以,热量和水分在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时会比同一高度的北坡变化的速度要慢,同一自然带南坡高,A对。其他选项同理,B应该近似与A,B错误;南半球北坡自然带偏高,CD错误。
8.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
A. 天山山脉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C
【解析】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自然的越复杂;山体越高自然在越复杂,四个选项当中乞力马扎罗山纬度最低,海拔最高,自然带最复杂,选择C。
9.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 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来源】2017届人教版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单元测试地理卷(2)(带解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有“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说明有自然和人为原因;图干中有“岩石溶蚀与侵蚀”,说明该地肯定分布在石灰岩地区。答案选C。
考点:该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区域性差异。
10.10.读地貌及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是褶皱,开挖隧道可选择向上弯曲的部位
B. ②处是断层,是大型水库建设的最理想选择地址
C. 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 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来源】2014届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①处岩层弯曲变形,是褶皱构造,岩层向上弯曲的部位是背斜,结构稳固,可以开挖隧道,A对。②处是断层构造,水库建设选择地址要避开断层,B错。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错。图中植被的变化是沿东西方向变化的,又不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反映了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
考点:地质构造,研究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1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 缓解全球变暖
C. 减轻酸雨污染
【来源】[中学联盟]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三区20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答案】A
【解析】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植物呼吸作用是吸引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该作用能够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缓解全球变暖,A对。不能缩小臭氧层空洞、不能减轻酸雨污染、不能加快海洋流速,B、C、D错。
12.同处于北纬30°—40°的两地,大陆东岸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大陆西岸却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主要是因为两地的(
A.光照条件不同
【来源】2011—2012学年天津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所以是因为水热组合的不同。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3.同属一种自然带,但气候类型不同的城市有(
A. 巴黎和罗马
C. 广州和开罗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郑州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地理题(带解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巴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罗马受地中海气候影响,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错误;北京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伦敦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形成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广州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开罗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错误;东京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华沙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形成温带草原带。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主要城市的分布位置和气候类型分布,进而根据气候类型确定自然带类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4.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米 ,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 650米 )到主峰是登山的主要线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厚畛子镇到主峰,可依次看到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
B. 到达高山区域后,游客会发现密封包装食品袋鼓了起来
C. 冬季登山时,游客会看到山中溪流水量很大
D. 游客在冬季登山时需要防范塌方、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B
【解析】秦岭南侧为亚热带气候,所以从南侧登山,最下边的基带应是常绿阔叶林,可依次看到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A错误。因为太白山海拔较高,高处气压低,所以密封包装食品袋会鼓起来,B对。当地夏季多雨,故夏季溪流水量最大,容易引发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冬季登山时,游客会看不到山中溪流水量很大,C错误。游客在冬季登山时一般不需要防范塌方、泥石流造成的危害,D错误。
15.马莲河流域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据图可推断
A.前期由于增加耕地导致森林面积减少
B.中期马莲河径流量变化幅度逐渐减小
C.近期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在逐渐恢复
D.三个时期生态经历退化——恶化——持续恶化的过程
【来源】2017届人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单元测试(2)地理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读图,前期耕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增加,A错。中期森林、草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增多,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会逐渐增大,B错。近期耕地面积减少,森林面积增加,说明在退耕还林,所以生物多样性可能在恢复过程中,C对。在三个时期生态经历是优化-退化-好转过程,D错。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6.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来源】【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答案】A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是有由地球表面的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我国南方地区地貌上是低山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气候上高温多雨,发育了红壤;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众多,水量丰富。这是南方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体现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所以BCD错误,A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我国南方的季风区,高温多雨,正是因为高温多雨,地表才会是红壤,正是由于高温多雨,才会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降水丰富才会水网密布。可见,表现出来的自然环境是有一定联系的,且相互配合,所以体现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上升流是近海水域中,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使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补充而产生的。
材料二:近年来,每隔几年的圣诞前后,常有太平洋赤道逆流南下,迫使南太平洋秘鲁寒流转向甚至消失,此温暖的海水“杀死”了秘鲁附近海域的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
下列海域上升流发育最充分的是( )
A. 赤道南北的大陆西岸
C.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C
【解析】赤道南北的大陆西岸洋流、赤道南北的大陆东岸洋流和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洋流主要为水平方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洋流是垂直补偿流和水平补偿流的混合型,垂直补偿的作用作为主要因素,上升流发育最充分。选择C。
18.地质历史上,生命出现以后对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的活跃角色是( )
A. 化学演化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B
【解析】生物的演化,一方面,生物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另一方面,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化学演化指地理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状的演变,生物演化活跃,化学演化不活跃,选择B。
19.晚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代,可以推知当时环境特点是( )
A. 气候干燥、冷热多变
C.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D
【解析】煤炭是地质史上的森林埋在地下,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说明晚生代的石炭二叠纪气候湿润、森林密布,选择D。
二、双选题
20.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 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纬度地带性的变化
B. 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 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经度地带性的变化
D. 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AC
【解析】从坐标特征分析,A→B→C→D的水分条件相同,主要差异表现在热量上;C→F→G→H的热量条件相同,主要差异表现在水分上。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纬度地带性的变化,A对;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B错误;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经度地带性的变化,C对;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21.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填空回答图中数字处人类开发利用不当产生的问题。
(1)林区过度采伐森林→________→水土流失→________→水害。
(2)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________→水土流失。
(3)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________→河流自净能力减低。
(4)河沙开采过量→河床堤岸________→河岸后退→水害。
(5)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________→海水入侵。
(6)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________→航道变浅。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1)森林覆盖率降低(或植被减少) 河湖泥沙淤积 (2)砍伐森林
(3)减少 (4)坍塌(受损) (5)地下水位下降 (6)泥沙淤积
【解析】(1) 过度采伐森林,超过森林生产量,森林覆盖率降低(或植被减少),裸露的土地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会集到 湖之中,河湖泥沙淤积造成水害。
(2) 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必然要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
(3) 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就会减少,河流携带污染能力降低,河流自净能力减低。
(4) 河沙开采过量就会使河岸变陡,河床堤岸坍塌(受损),河岸后退,河堤不稳定,造成水害。
(5) 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由于是沿海地区,海水就会入侵。
(6) 河流径流量减少,河流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河口泥沙淤积,航道变浅。
2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绿洲是沙漠中通过地下水,积雪、冰川融水等灌溉形成的一种景观类型。 沙漠中空气干燥,气温日较差大,降水稀少。但其中的绿洲,由于土壤湿度大,蒸发和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汽比较多,空气湿度比较大,降水也比较多。含水量大的土壤热容量比较大,并且蒸发和蒸腾会对热量进行调节,所以土壤温度和近地面气温的日较差比较小,灌溉后的土地也会起到同样的效应。
(1)将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框内:
A.蒸腾作用加强 B.地面蒸发量增加 C.土壤湿度增大 D.降水增多 E.空气湿度增大 F.地面植被覆盖增加
(2)灌溉 水分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整个区域地理环境的?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1)自左向右、自上而下分别为C、B、E、F、A、D。
(2)灌溉后的土地,土壤湿度增大,土壤的热容量增大,将会起到类似于绿洲的效应。大规模的持续性灌溉,也可以改变区域的气候,进而使地面植被增加,可以打破或阻断土地退化和沙化的恶性循环,从而使整个区域地理环境得以恢复。
【解析】(1) 土壤湿度增加,地面温度变化小,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小,先确定最上一框内容为土壤湿度增大。土壤湿度增大地面蒸发量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增加,因为土壤湿度增大和地面植被覆盖增加相互影响,左面最下面框为地面植被覆盖增加F,左面中间框为B。地面蒸发量增加导致空气湿度增大,中间右框为E。地面植被覆盖增加,蒸腾作用加强,蒸腾作用加强,降水增多,下面第二框为A,右框为D。
23.读“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
(1)你认为自然界中有哪些地理事件会导致某物种的灭绝,请列举三种。
(2)图中1650~1950年的300年中,人口大约增加了________亿,物种灭绝了________种。
(3)为什么人口增长过快、过量,会导致物种灭绝?其原因是什么?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1)破坏各类生态环境(如森林、草地、湖泊、湿地、污染大气、海洋、土壤等),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异常。
(2)2 40
(3)人与其他生物群争夺生存空间(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群落中的物质流与能量流)。人类住房及地域联系的扩大侵占了耕地、草地、湿地,使生物丧失了生存的家园;人类过量索取自然资源(森林、草原、生物等)直接破坏物种,使物种减少;环境污染导致一些物种死亡;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壤板结变硬、土地盐碱化等生态破坏,对生物种群构成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战争、核试验及其他意外灾害和事故会导致物种破坏、减少。
【解析】(1)从影响生物生存的方面进行分析,破坏各类生态环境(如森林、草地、湖泊、湿地、污染大气、海洋、土壤等),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异常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2)根据图中的坐标可以直接读出。
(3)从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分析。人口增多,人与其他生物群争夺生存空间,侵占它们家园;人类直接破坏物种,使物种减少;人口增多污染加重,环境污染导致一些物种死亡。
24.下图是“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自然带从⑤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的规律和___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⑤在_________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陆东部的_________________以南。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1)苔原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纬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3)无分布 在南半球该纬度带内全是海洋
(4)南美
【解析】(1)从图中看①位于雪线下,处于较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应该是苔原寒漠带,②靠近苔原寒漠带,降水增多,温度升高,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带,③纬度继续降低,海拔也继续下降,温度升高,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水平上位于30-40°纬度,应该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图中的自然带从⑤①水平方向是从赤道到两极,表示的是纬度地带性自然带的规律,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高度不同自然带进行更替,是垂直地带性规律。
(3)自然带②主要分布在60°纬度左右,该纬度南半球全是海洋,所以没有分布。
(4)自然带⑤分布在赤道地区的低海拔,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分布最广,自然带④为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陆东部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2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峰位于42°N、128°E附近,该山峰属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山地。按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而言,该山麓应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
(2)从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看,其基带A的植被类型应属于_____________。
(3)在该山峰附近地区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________。它所保护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
(4)该山地中著名的火山是_____________,据火山活动情况分类,它应属于_____________火山。
【来源】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答案】(1)长白
(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4)白头山休眠
【解析】(1)根据经纬度42°N、128°E,可以判断该山峰属于我国的长白山地。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该山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按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而言,该山麓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该山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稍偏北位置。从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看,其基带A的植被类型应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3)结合地区特点可知在该山峰附近地区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它所保护的生态系统是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4)知道该山的位置就可知著名的火山是白头山,据火山活动情况分类,它应属于休眠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