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里约热内卢
A. 东临大西洋,位于北京的东南
B. 年均温高,主要受暖流影响
C. 年降水量多,为东南信风迎风坡
D. 区时比北京时间早13小时
2.20世纪60年代巴西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迁都的主要原因是:
①利于促进广大内地地区的经济发展
②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城市问题.
③地域广阔,气候较优越
④国防安全的需要
A. ①②
3.巴西
A. 地处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 亚马孙河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C.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 巴西高原古老低矮,流水侵蚀强烈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目前中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4.5.关于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描述正确的是
A. 逐渐升高
C. 先升高,后降低
6.7.解决该国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③跨流域从他国调水
A. ②④
8.9.我国欲支援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到该国,选择的最佳海运路线及季节是
A. 马六甲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洋流
11.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两者都是岛国
C. 气候比较湿润
12.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起步晚
B. 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 甲国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
D. 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
A. ①
14.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A. 加剧沿岸气候的干旱
C. 气象条件利于航海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说出非洲南部大陆东岸与西岸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简述马赛人游牧区的位置和地形特征。
(3)根据材料二,分析马赛人一年中游牧的位置如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4)近年来,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政府鼓励马赛人从事定居农业生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马赛人应该守护原始传统,坚持游牧生产方式。你赞同哪一种生产方式?阐述你的理由。
16.阅读我国宁夏地区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
资料二
(1)读图描述图示地区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描述图中常年河的上游开发利用的重点方面及原因。
(3)宁夏推出的《水稻种植优化布局与发展规划》中调控水稻种植面积的的政策,请从有利角度分析这一政策。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参考答案
1.C
2.A
3.D
【来源】2016届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文综地理能力测试(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里约热内卢经度大约为45°W,位于北京的西南;地处热带沿海低地地区,所以年均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年降水量多;里约热内卢位于西三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1小时。
2.20世纪60年代巴西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主要是解决里约热内卢城市规模过大而引发的城市化问题,同时也为了开发内地国土、发展经济。
3.巴西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亚马孙河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亚马孙平原地势低,落差小,水能并不丰富;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北部是圭亚那高原,东部为巴西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北低南高,起伏平缓。巴西高原海拔多在500-600米,古老低矮,流水侵蚀强烈。
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世界主要国家。、
4.5.D
6.7.B
8.9.A
【来源】2015届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4.5.根据等高线分析,该国地势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所以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是先降 低,后升高,D对。A、B、C错。
6.7.解决该国农业 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①对。海水淡化对设备、技术水平等要求高,②错。周围国家都是水资源缺乏,跨流域从他国调水,不现实,③错。改进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④对。B对,A、C、D错
8.9.我国欲支援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到该国,选择的最佳海运路线是马六甲海峡,在冬季,顺风 顺水,航行到该地,A错。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夏季是逆风逆水,不安全C错。可以不经过霍尔木兹海峡,B、D对。
【考点定位】读图描述能力,气温变化趋势及原因,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主要海洋航线。
【名师点睛】根据图文信息,分析问题。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理事物及变化规律。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分析解决缺水问题的可行措施。周边国家都缺水,不适宜跨流域调水。了解世界主要航海线的分布情况。
10.C
11.D
12.B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0.甲国是英国,地处欧洲西部,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国是日本,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大气环流的不同。选C正确。
11.甲、乙两国都是岛国;甲国面积比乙国略小,相差不大;两国都是四面环流的岛国,受海洋影响大,气候较湿润;甲国地处板块内部不是火山地震带上,乙国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选D正确。
12.甲国英国是世界最早的工业化国家,A错;甲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适宜发展蓄牧业,乙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B错;甲国传统工业是煤铁复合型为主,乙国资源贫乏,多是临海型工业,C错;甲国工业化发展早,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乙国是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其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世界国家。
13.A
14.C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地理试题
【解析】
13.落基山脉位于北半球,北美洲西部。结合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①,A对。②位于北美洲东部,B错。③、④位于南半球,C、D错。
14.结合纬度和海陆分布,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秘鲁寒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降温减湿,加剧沿岸气候的干旱,A正确。受上升流影响,形成世界性大渔场,渔业资源丰富,B正确。寒流上空多大雾天气,气象条件不利于航海,C错误。沿岸气温较同纬度东岸更低,D正确。
15.(1)东岸比西岸气温高。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西岸受寒流影响,气温低。
(2)位置特征:①赤道穿过游牧区北部;②位于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③位于东非高原的内陆地区。
地形特征:①以高原为主,地形较平坦;②地势东高西低.
(3)①马赛人5-10月往北迁移;②11月~次年4月往南迁移。
原因: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经过的地区分别是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区干、湿季依次交替,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 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
(4)以下两种情况任答一种。
赞同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理由:①可以减少过度放牧,保护生态环境;②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威胁;③受“水草”资源条件制约小,生产相对稳定。
赞同游牧生产方式。理由是:游牧生产方式①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水、草场等自然资源,顺应自然规律;②减轻旱季“水草”资源不足的限制,有利于草场资源的自然恢复;③能尽可能保持原始生态环境,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游牧区跨赤道两侧。该气候区干、湿季依次交替,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游牧活动是逐水草迁移,所以5-10月往北迁移,11月~次年4月往南迁移。
(1)非洲南部大陆东岸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气温高。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气温低。所以东岸比西岸气温高。
(2)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最南到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º10'S),最北到肯尼亚的基塔莱(1º01'N)。游牧的位置特征是赤道穿过游牧区北部,位于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位于东非高原的内陆地区。位于东非高原上,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较平坦。地势东高西低。
(3)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经过的地区分别是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游牧活动是逐水草迁移。该气候区干、湿季依次交替,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 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游牧位置向北移动。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游牧位置向南迁移。
(4)两种情况都可以,要能够说明理由。
从合理规划生产、稳定生产角度分析,采用定居农业生产方式,利于合理规划放牧规模,减少过度放牧,保护生态环境。生产活动稳定,可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威胁。定居生产受“水草”资源条件制约小,生产相对稳定。所以赞同定居农业生产方式。从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保护角度分析,游牧生产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水、草场等自然资源,顺应自然规律。有利于减轻旱季“水草”资源不足的限制,有利于草场资源的自然恢复。能尽可能保持原始生态环境,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所以赞同游牧生产方式。
16.(1)分布特点: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中部地区降水偏多。
原因:受夏季风影响,东南多西北少;中部地区受贺兰山影响,地形抬升明显,多地形雨。
(2)黄河上游重点开发水能资源;主要是由于上游流经我国地势两级阶梯,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丰富。
(3)防止过度开垦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可以节约黄河灌溉用水量,能缓解下游各省份用水紧张局面;缓解个别种植水稻地区由于排水不畅,抬高地下水位后形成的土壤盐渍化问题。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枸杞品质好,市场广阔;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来源】2015届河南省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高三高考热身练习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等值线变化规律可知,该地区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中部地区降水偏多。大气环流和地形是影响该地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受夏季风影响,使得该地东南部降水多而西北部降水少;中部地区为贺兰山,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
(2)河流上游往往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地位于黄河上游,处于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且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因此开发重点是水能资源。
(3)该地气候较为干旱,加强水稻种植面积调控有利于防止过度开垦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可以节约黄河灌溉用水量,缓解下游各省份用水紧张局面;缓解个别种植水稻地区由于排水不畅,抬高地下水位后形成的土壤盐渍化问题。
(4)本小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有特殊的区位因素包括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的扩大的需要等。
考点:降水空间差异和成因、流域综合开发方向、农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