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工厂万元产值主要成本百分比”比较表,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工业部门,与甲、乙两工厂最吻合的是( )
A. 服装工业、化学工业
C. 制糖工业、集成电路
2.关于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当
B.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使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比例上升
C. 甲工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低
D. 乙工厂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高
下图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3.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高科技力量雄厚
C. 水资源丰富
4.图中各企业高度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存在投入—产出联系
C. 共用劳动力
5.不符合鞍钢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是( )
A. 引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
C.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6.图中数字代表的运输方式为()
A. 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B. ①公路②铁路③空运④水运
C. 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D. ①公路②水运③空运④铁路
7.(题文)有关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
B. 不同的交通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是相同的
C. 沿河、沿海、沿铁路线可形成城市轴线,而在高速公路沿线一般不会形成
D. 城市一旦形成以后,其所在地区的交通线路的变化对城市所带来的影响较小
下图为“某制糖厂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
8.判断该制糖厂的厂址可能位于( )
A. 北京
9.关于该厂生产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 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联系
10.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C. 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11.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
A. 相似 差异
12.要对“三北” 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13.属于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的是(
①气候干旱
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
A.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⑥
14.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B. 降雨量小,持续干旱促进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C.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D.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15.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 亚马孙地区形成干旱灾害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16.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资源优越开发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B. 山西煤炭资源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
C. 我国能源以消费煤炭为主,对能源的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D. 山西位置适中,水陆交通都比较发达,有利于煤炭外运
17.关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新中国成立时起,国家就加快了对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
B.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山西逐步形成了以铁路、水运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 山西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也能提高经济效益
D. 山西从“九五”时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18.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 能源矿产
19.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 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土地退化
C.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物—酸雨污染
20.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B. 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
C. 河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D.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21.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A. 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梯级开发)
B. 坚持“薄利取胜”的方针,发展高能耗工业
C.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农业
D.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建立野生动物管理区、公园、滨湖风景区
22.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 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C. 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23.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 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 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 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题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小题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 耕地、林地、草地
C. 草地、林地、耕地
25.(小题2)图示区域中,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的劣势在于(
A. 土壤贫瘠
C. 低温冷害
26.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 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 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 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27.(题文)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 服装制造业
2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 外来投资
29.(题文)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 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 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工资水平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下面小题。
30.图中①、②、③三条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 煤炭、天然气、水电
C. 天然气、石油、水电
31.“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耕地类型
32.“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④
C. ①③⑤⑥
33.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企业将产品生产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产业转移
B. 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C. 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D. 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
34.下列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的是
①劳动力
A. ①②③
35.(题文)下列工业分布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驱动的是
A. “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C. 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建炼钢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6.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下图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择,该地盛行东风。据此并读图,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厂宜选址于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下图为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示意我国在建和已建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它们分别是A:“____________”工程,B:“____________ ”工程的南部通道和C:“____________”工程的东部线路。其中A工程的另一条线路的目标市场是____________地区
(2)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的空间分布不均和____________发展的不平衡。
(3)有人说A工程对东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决策,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38.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改革开放前沿,图示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试简述其特定的国际国内条件。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型企业, 但是该类型产业的缺点是___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向______________型转化。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1.C
2.D
【来源】【全国百强校】陕西省宝鸡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表格中甲的生产成本构成中原料成本最大,应接近原料产地,如水产品加工业;乙的成本构成中技术成本最大,应是技术导向型产业,接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如电子工业;服装工业、纺织工业是劳动力导向型;化学工业、有色冶金工业是动力导向型;食品工业、石油加工业是市场导向型。选C正确。
2.甲是原料导向型,需求的是普遍劳动力,乙是技术导向型,需求的是高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高,A、C错,D正确;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甲工厂劳动力成本比例上升,乙工厂对普通劳动力需求量不大,B错。选D正确。
3.D
4.A
5.B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一5月调研地理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D对。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科技力量差,A错。鞍山水运交通较差,B错。水资源短缺,C错。
4.根据图中企业名称,图中各企业高度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存在投入产出联系,A对。没有共用原料和基础设施、共用劳动力的联系,B、C错。工业污染严重,集中治理工业污染难度更大,不是集聚的主要原因,D错。
5.不符合鞍钢未来发展方向是引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A符合。鞍钢技术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不符合,选B。区域进行整治,要治理污染,美化环境,C符合。发展科技,繁荣经济,D符合。
考点: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产业集聚的原因及优势,区域发展的方向。
6.C
【来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交通方式的判断。
交通方式的判断要熟练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从运量和运速二方面比较,运速最快,运量小的是空运,③为空运;运速慢,运量最大的是水运,②为水运;运速较快,运量较大的是铁路运输,①为铁路运输;运量小,运速较慢的是公路运输,④为公路运输。故选C。
7.A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城市是区域中心,所以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不同时代的交通条件不同,所以城市产生的区位是不同的;河流和铁路可形成城市的轴线,沿海不可以;交通线路的变化对城市所带来的影响较大。故选A。
考点:城市的区位
点评:本题考查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交通对城市的影响。
8.B
9.B
【来源】东北三校201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试题——制糖厂
【解析】试题分析:
8.读图可知,该制糖厂的原料是甜菜,甜菜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纬度比较高的地区,而制糖厂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厂址要接近原料产地。故选B。
9.读图可知,该厂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并没有实现无废弃物的排放;图中反映了该生产企业非常重视物质的循环利用,从废弃物中回收有用成分;该企业各厂之间有密切的投入和产出联系;生产的重点仍然是制糖,只不过加强了对废水等末端物质的综合利用。故选B。
考点:清洁生产
10.C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A正确。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B正确。区域都有一定的界线,行政区的界线一般是明确的,自然区一般没有明确界线,C错。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D正确。
【考点定位】区域的特征。
【名师点睛】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有一定界线。要注意界线分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人为界线一般是明确的,自然界线一般 是模糊的。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11.A
【来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区域概念。
区域划分的标准、类型很多,自然分区,行政分区,经济分区等等,但是每一种分区都是将发展有共同性,结构相似的地区划分在一个区域内,故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似性;区域间则各有特色,差异明显,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有利于区域生产特点的形成。根据教材内容,一般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具有连续性,区域之间差异明显,A对。B、C、D错。故选A。
12.C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空间定位和导航是GPS的主要功能,GPS接收机能随时提供当地的经纬度和高度三维坐标。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3S”技术的各自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13.C
【来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①②③④正确;这些因素导致西北地区极易遭到风力侵蚀。人为因素:西北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⑥正确;过度放牧(过牧)、乱砍滥伐(过樵)、盲目开垦(过垦)、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当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荒漠化加剧。故选C。
14.D
【来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根据所学知识:地表疏松物质基础、气候干旱少雨、大风日数多等自然因素是导致荒漠化的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快了荒漠化过程的发展。因此人类活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常常起决定作用,因此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B
【来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带来的影响。
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所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增加;亚马逊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碳氧平衡,B正确;亚马孙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即使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也不会形成干旱灾害,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与东南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增温有关,与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无直接关系,C错误;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由此带来的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和岛屿等地势较低的地区,中纬度地区蒸发加大,可能会变得更加干旱,D错误。故选B。
16.D
【来源】2010年广东省惠能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地理卷
【解析】本题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山西煤炭资源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我国能源以消费煤炭为主,对能源的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山西省的煤炭外运能力有限,虽然建设几条运煤专用通道,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晋煤外运的需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7.C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练习题
【解析】中国传统方式就是北煤南运,但是这种做法加大了交通的压力,也大大煤炭运输过程中需要的运输费。如今采用坑口电站,通过将电运输到东部或南部,节省了煤炭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是一举两得的做法。所以答案C正确。
坑口电站的建设得益于高压电输送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大大降低。
18.A
【来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黄土高原的环境特征。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煤炭等能源矿产储量大,该地能源矿产资源是最突出的优势资源,A对。其它矿产较少,不是优势资源,B、C、D错。故选A。
19.D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甘肃兰州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棉花带,而棉花对地力的消耗较大,所以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会造成土地退化、肥力下降、土壤贫瘠,但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氯氟氢化合物大量使用不属于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0.B
【来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田纳西河流域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受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该地区的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冬春季节,夏秋季节少雨,B错误;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A正确;河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C正确;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B。
21.A
【来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水量丰富但季节变化大;根据以上自然背景分析,要想利用水能发电需要建坝修库,且能调节水量减缓落差利于航运,又能解决夏秋季因降水少而导致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还可发展养殖。所以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故选A。
22.A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金兰合作组织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开发。注意本题要求河流的开发方向,故B项为涉及河流的开发;错误。C项河谷平原,可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错误。D项河口地区一般为下游平原,矿产资源的开发,不符合;错误。
23.A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处我国东北中部,属温带季风气候,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短,并且受长白山的阻挡,其降水由东向西递减,在400—600mm;耕地主要是旱地,黑土分布广泛,发展旱作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甜菜等。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24.25.D
【小题2】【小题2】C
【来源】2014-2014学年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4.25.甲地气候干燥,其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乙地地势平坦广阔,且气候湿润,其土地类型是耕地;丙地是山地,且降水多,其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故选D。
【小题2】【小题2】图示地区纬度高,离冬季风的源地近,所以比受长江三角洲的劣势受低温冷害;该区主要黑土,土壤肥沃;图示地形主要为平原,平坦广阔;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多。故选C。
考点:东北地区
26.C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工业化的发展,使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故使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减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即可。
27.A
【来源】栾城二中高二理科地理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发达国家总是把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劳动密集且利润低服装制造业。
考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8.A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林业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珠三角的发展主要依托改革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而发展经济。
29.D
【来源】【优选整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2课时 练习
【解析】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一阶段,故A项错误;随着改革开放的北上东移,珠三角地区政策优势逐渐消失,故B项错误;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是该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故C项错误;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故D项正确。
【点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联系
1、城市化。
城市发展进程的概述。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
30.A
31.C
32.D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0.从图上可以看出,线路①是西电东送的北线,输送的是火电;线路②是属于西气东输,向东输送的是天然气。③输送线路是西电东送的北线,输送是红水河一带的水电。
31.西气东输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市场,,而市场较大的是城市,所以C正确。
32.西气东输是我国规划的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减缓中东部地区城市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中东部城市能源结构,使西部地区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促进中西部地区综合利用天然气,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考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3.B
【来源】2013-2014学年山西省孝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所以B说法不正确.
考点:产业转移的含义
34.A
【来源】2011-2012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气候对世界产业转移的影响不大。
35.A
【来源】2013-2014学年山西省孝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主要是受廉价劳动力因素影响,降低生产成本,A对。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是为了靠近原料产地,B错。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是靠近原料产地,C错。瑞士是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与劳动力因素无关,D错。
考点:工业分散的原因,优势。
36.(1)B
(2)E
(3)A
(4)D
(5)C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的合理布局。(1)印染厂生产有水污染,故应布局于河流下游,对居民区的水污染小。(2)水厂应布局于河流上游,水质好。(3)污水处理厂应布局于河流最下游,利于集中处理污水。(4)科技园区应靠近科技发达的地区。(5)生态公园应位于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改善居民区的环境。
37.(1)西气东输
东部地区:缓解能源不足,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我国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根据图示信息即可做出判断。A:“西气东输”工程,B:“西电东送”工程的南部通道和C:“南水北调”工程的东部线路;西气东输图中A线路目标市场是长江三角洲,西气东输工程的另一条线路的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2)中国自然资源空间分布极为不均,如煤炭北多南少、石油北多南少、水资源南多北少等,而且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导致资源存在生产地与消费地脱节现象,为了协调各地的经济发展,最终导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A为西气东输工程,说其“双赢”,是从输出地、输入地两方面来分析的。对于西部地区而言,通过西气东输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东部而言,则可以缓解能源不足,促进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可以说实现了“双赢”。
38.(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开放政策;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东南亚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我国最大的侨乡;
(2)劳动力密集型
(3)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来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进程及出现的主要问题。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其国际背景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内条件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等。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以1990年为界呈现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利用政策和侨乡的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密集型产业的缺点是附加值低。第二阶段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产业升级已成为必由之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间缺少分工与合作,竞争力明显下降。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全国酸雨中心,缺水严重,噪声扰民,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