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萨罗特岛上出产葡萄、蔬菜、谷物等。这里的葡萄种植有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半圆形石墙。读图回答下题。
1.对该岛葡萄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种植技术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终年高温,光热充足,气温年较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B.深坑利于收集雨水和雾水
C.石墙夜晚利于露水的形成,并起到防风作用
D.火山灰土壤矿物质丰富
解析:选A。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而非气温年较差,A项说法错误,故选A项。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水源短缺。深坑有利于收集雨水和雾水,为葡萄生长提供水源;石墙夜晚降温速度快,有利于露水形成,并可减少风对土壤和葡萄的不利影响;火山灰土壤矿物质丰富。因此B、C、D三项说法正确。
水果玉米(即超甜玉米)近些年引入中国栽培。它可生食,也可煮熟吃,剥下籽粒能做菜,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据此完成2~4题。
2.我国北方水果玉米在品质和甜嫩程度上均优于南方,其原因是( )
A.热量较充足
C.水源较丰富
3.水果玉米栽培时须与其他作物隔离300米以上,其最主要目的是( )
A.方便耕地浇灌
C.保证玉米品质
4.目前以水果玉米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主要有:真空保鲜果穗、速冻果穗、甜玉米浆、甜玉米汁等蔬菜、饮料制品。该类企业布局除了要考虑原料外,其次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水源
C.交通
解析:2.选B。3.选C。4.选B。第2题,根据我国南北方地理环境差异可知,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于南方,故热量条件不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热量较少,但作物生长的周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故在品质和甜嫩程度上均优于南方;根据夏季风进退的规律,我国南方地区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季短,故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北方的土壤从总体上来讲,不能说哪个地方的土壤肥沃。第3题,水果玉米栽培时须与其他作物隔离300米以上,虽然选项A、B、D三项都有一定道理,但最主要的是防止其他作物与之争水争肥,保证其品质不受影响。第4题,该类企业生产的产品易腐烂变质,可运性差,其布局除了要考虑原料外,其次要考虑的因素是市场。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5~6题。
5.该农业最可能是( )
A.人工草地畜牧业
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
6.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改变自然带类型
C.增大气温日较差
解析:5.选A。6.选B。第5题,根据图示内容,该模式种植牧草,加工饲料、饲养畜禽,作为商品出售,最可能是人工草地畜牧业,A项正确。主要商品是畜产品,B、C、D三项错。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图中改良土壤,有机质积累,所以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最可信的是保持土壤肥力,B项正确;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带类型,A项错误;种植草地,不会增大气温日较差,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物种的变化,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和农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省区分布最广泛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乳畜业
C.游牧业
8.该省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优势是( )
A.热量充足
C.农作物单产高
解析:7.选C。8.选C。第7题,根据材料,该省区海拔高,位于青藏高原上。牧草地分布占比重大,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重相对较小,说明投入生产资料少,该地分布最广泛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游牧业,C对。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起来的,主要在大城市的郊区,A错。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占土地比重大,B错。青藏高原区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D错。第8题,结合前面分析,该省区位于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的热量不足,A错。读图可知,耕地比重小,B错。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C对。海拔高,水汽难以影响到,降水少,D错。
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四个国家玉米生产区的位置。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与各自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10.关于玉米生产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9.选C。10.选A。第9题,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以国有农场经营为主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乙地位于南非,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丙地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丁地地势并不低平。第10题,我国东北地区因为农业开发强度大,黑土流失等问题较为突出;南非主要植被是热带草原;不合理灌溉易造成土地盐碱化,而非水资源枯竭;丁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对原有生态影响较大,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轮种和大面积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特点。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
12.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源不足
C.洪涝频繁
解析:11.选B。12.选A。第11题,该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农产品商品率较高,应为混合农业。第12题,由图中的地形区名称及该地大面积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据此完成13~15题。
13.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
A.降水
C.光照
14.在甘肃省降水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为最大限度地起到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最佳的覆膜时间是( )
A.春季
C.秋季
15.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产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A.拦截降水径流
C.防止大风掀膜
解析:
第13题,该地膜覆盖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播种农作物在膜内,一种是播种农作物在膜外。地膜覆盖有两种作用:保温和保湿。因为是在我国西北地区,而且是播种农作物在膜外,所以与保温无关。有材料和图示可知技术采用了大小垄相间的种植方式,全地面覆盖地膜后,人为增加了集雨面积,可使有限的降水、甚至是5mm以下的无效降水,通过垄的分水作用、地膜的良好阻渗作用,汇集到种植沟,并沿播种孔入渗到作物根部,变成有效降雨,大大提高了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故A正确。
第14题.甘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秋季,蒸发旺盛,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耙地,在十月中下旬起垄覆膜。此时覆膜能够有效阻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故答案选C项。
第15题.该技术其特点: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尤其是秋覆膜和顶凌覆膜避免了秋冬早春休闲期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又减轻了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阳间相间的大小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作物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三是增加了积温,扩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区域;四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为害。由此判断,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拦截降水径流,A属于。覆膜可减少降水水分蒸发,B属于。相接处用垄面或表土地方谱,可防止大风掀膜,C属于。不能增强昼夜温差,D不属于,选D。
答案:13.A 14.C 15.D
寸土寸金的都市里,人们想要吃上本地种植的新鲜绿色蔬菜似乎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农业科技初创公司Bright Farms通过在食品商店或商店附近的屋顶搭建水培温室暖棚种植蔬菜,向都市人出售。公司采用水培系统来取代土壤,为农作物输送生长所需的水和养料,温室内配有精准的光照、温度和灌溉调节系统,作物不再需要使用杀虫剂等化学农药,能够实现全年健康生长,保证了食品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产量。据此完成16~17题。[来源:学*科*网Z*X*X*K]
16.Bright Farms所创建的“屋顶农场”与传统地面农场相比在生产蔬菜过程中的优势有( )
①光照充足 ②距市场近 ③少害虫侵袭 ④节约能源
A.①②
C.②④
17.推广发展“屋顶农场”具有很多积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城市绿地,美化城市环境
B.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发展
C.提高农业产值,改变经济结构
D.大量吸纳大气降水,缓解城市内涝
解析:第16题,根据材料,“屋顶农场”建在食品商店或商店附近的屋顶,不需要使用杀虫剂,因此距市场近、少害虫是其明显的优势,选B。第17题,“屋顶农场”不建在地表,不增加城市绿地,A错;发展“屋顶农场”也是一种产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发展,B对;可以提高农业产值,但不改变经济结构,C错;该产业坐落屋顶,不能缓解内涝,D错。
答案:16.B 17.B
下图为我国某平原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模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该地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19.从环境效益考虑,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最大好处是( )
A.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
B.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频率
C.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D.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污染
解析;第18题,结合图文“平原区”和“茶园”说明该地是我国南方平原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所以B正确。第19题,图上主要反映出排泄物的利用,所以环境效益就是废弃物的利用减少了污染,所以选D正确。
答案:18.B 19.D
下面是美国某州的印第安人土坯房,是一种多层多家的集合式住宅,它采用晒干的泥土砖堆砌而成,一般有5层,从内到外逐层降低,构成锯齿状的不规则金字塔形,屋顶为平面,木横梁露在墙外面,最初的土坯房没有门窗,通过梯子由屋顶的入口进入,在内部还有数不清的梯子;门窗是后来才增加的。据此完成20~21题。
20.依据材料和景观图可以得出( )A.当地干旱少雨
B.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利于泥土砖制作
C.最初没有门窗是为了防风沙
D.只用泥土建房是因为坚固
21.本地可以发展( )
A.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解析:第20题.依据材料和景观图,当地是土坯房,可以得出当地干旱少雨,A对,B错。最初没有门窗是为了防寒保暖,C错,只用泥土建房只是就地取材,便于塑型,并不坚固,D错。第21题.本地是土坯房,说明降水少,种植业发展应分布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发现灌溉农业,B对。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都属于商品农业,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较多,印第安人的生产属于粗放农业,A、C、D错。
答案:20.A 21.B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所示的竹丝扣瓷,又称“瓷胎竹编”,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经绝传。20世纪50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80年代,平乐从事瓷胎竹编的厂家有10多家,规模最大的竹编厂拥有技术工人三、四百人,形成了当地竹编工艺的高峰期,产品畅销东南亚、英、意、美等地区和国家;而2010年,仅仅能找出70多名会此手艺的师傅。[来源:学+科+网Z+X+X+K]
注:慈竹,性喜温湿,适合于荫蔽地方生长。竹丝扣瓷是以“景德镇”名瓷为胎,精选邛崃山(见下图)一带阴面的健壮慈竹为材料,专门择取生长2~3年、节距2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过破竹、烤色、抽匀等十几道手工工序,“百斤原竹只抽丝八两”。然后,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整个过程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工艺复杂、制作考究,宛如天然生成。精心制作一套竹丝扣瓷耗时达数月之久。
(1)分析邛崃山一带成为竹丝扣瓷的主要竹材产地的气候条件。
(2)归纳20世纪80年代,竹丝扣瓷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3)分析当今竹丝扣瓷产业从业人员极少的原因。
(4)对竹丝扣瓷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邛崃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夏季较为凉爽,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从降水看,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无霜期长。受地形影响,多云雾天气,有利于竹子生长。
第(2)题,20世纪80年代,竹丝扣瓷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主要结合材料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从经济效益看,当时平乐从事瓷胎竹编的厂家有1 0多家,规模最大的竹编厂拥有技术工人三、四百人,形成了当地竹编工艺的高峰期,产品畅销港澳、东南亚、英、意、美等地区和国家,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安排了就业,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3)题,当今竹丝扣瓷产业从业人员极少的原因主要从原料、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从原料看,“专门择取生长2~3年、节距2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过破竹、烤色、抽匀等十几道手工工序”,“百斤原竹只抽丝八两”选材苛刻,瓷竹与竹丝要求严格。从生产效率看,“精心制作一套竹丝扣瓷耗时达数月之久”,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工序复杂,制作周期长,经济效益低,所以多数人员不愿从事该生产。
第(4)题,竹丝扣瓷的传承和发展的建议主要从政策支持、提高生产效率、开发相关产业等角度入手。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及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工艺发展组织;依靠科技,加强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旅游主题活动,促进发展与文化传承等。
答案:(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多云雾天气。
(2)增加就业与经济收入;远销国外,出口创汇;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3)选材苛刻,瓷竹与竹丝要求严格;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工序复杂,制作周期长。
(4)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及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工艺发展组织;依靠科技,加强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旅游主题活动,促进发展与文化传承。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荔枝主产地位于长江、赤水、习水沿岸河谷地带,合江荔枝在全球分布纬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市场价格最高。
荔枝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果树,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对气候条件尤其是气温非常敏感,生存的温度要求是年平均温度18℃以上,最适宜的温度是22~25 ℃,尤其是冬季不耐冰雪霜冻;最低温度低于2 ℃就可能遭受冻害,会使来年荔枝产量大为减少甚至绝收。从最近5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来看,合江县年平均气温为18.1 ℃,极端高温为43.4 ℃,极端最低气温-2.2 ℃,平均有霜期仅6天,大约每三年有一年是完全无霜的。下图示意我国荔枝主要分布区。
(2)当地农民常用绿肥、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覆盖于荔枝树下,说明这种做法的作用。
(3)针对荔枝果汁精深加工工厂较少的现状,推测其原因。
【解析】本题以荔枝的种植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措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荔枝深加工的状况及原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1)题,本题的分析思路是对照题干中荔枝的生长习性,对合江县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能够满足荔枝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和热量; 该地降水丰沛,雨热同期,能够满足荔枝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而且读图可知,合江县位于河谷,冬季风影响小,温度较高,有霜期短,甚至无,霜冻危害较少;该地年均温较高,有利于荔枝生长 ;生长期长,荔枝品质好。
第(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覆盖”,通过分析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
(2)夏季可减少阳光强烈直射地面,降低土温,冬季可减少地面热量损失,起到保暖作用;既能增加降水下渗,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防旱保湿;可减少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肥力。
(3)制成荔枝果汁等产品后口感不好,市场需求较少;收获期短,集中上市,适宜加工的时间短;荔枝产量不稳定,原料供应不稳定;进行加工成本高,增加的附加值低。
2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玛咖是一种保健及药用价值极高的农产品,因产量极低而价格昂贵。玛咖原产于海拔3 500~4 500米的秘鲁安第斯山区,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对环境污染相当敏感,当地亦有“玛咖一季休耕三年”的说法,种植全过程完全使用人工。美国和日本已经引种成功,终因质量差而不能规模生产。2003年中国云南玉龙雪山海拔3 000米以上区域引种成功,目前成为世界第二大优良玛咖产区,种植规模仍在扩大。
(2)分析说明玛咖是一种真正的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原因。[来源:学科网]
(3)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从质量和成本的角度分析中国云南玛咖种植的优势条件及原因。
(4)目前广东、浙江许多投资商在云贵高原兴建玛咖种植园,你认为这会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 题, 本题考查对题目文字信息解读能力。根据“玛咖原产于海拔 3 500 ~4 500 米的秘鲁安第斯山区, 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对环境污染相当敏感”、“ 2003 年中国云南玉龙雪山海拔 3 000 米以上区域引种成功”可知,玛咖只能生长在较低纬度的高海拔山地地区,这些地区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同时土壤肥沃,环境污染小。
第(2) 题,本题主要从玛咖生长的环境、种植方式、种植过程来分析。即玛咖生长的环境特殊,人迹罕至,远离各种污染;种植方式:完全采用人工种植;种植过程及生长过程中不用施用化肥和农药。
第(3)题,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从质量和成本的角度分析中国云南玛咖种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玛咖质量优势和种植成本优势。即具体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来分析。
第(4)题,本题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效益方面。
答案:(1)只能生长在较低纬度的高海拔山地地区;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环境清洁。
(2)玛咖生长的环境特殊,人迹罕至,(土壤肥沃,)完全采用人工种植,所以生长过程中不用施用化肥和农药;远离各种污染。
(3)中国云南玛咖质量更优,因为气候环境更接近原产地;成本更低,因为中国的种植环境更适宜,投入的资金、技术较少,劳动力成本较低。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增加牧民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或促进工业化进程);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与联系;过度垦殖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25.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据图说明墨累—达令河流域农业生产模式的突出优点。
墨累—达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随着农业的发展,灌溉的不断增加对墨累—达令河流域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题,读图,图中墨累-达令河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区域降水少,河流干支流水量不大。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大。多时令河,干季支流易断流。
第(2)题,根据下图 ,该地农业生产模式小麦种植与放牧的忙季错开,可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小麦和牧草轮作,秸秆喂羊、羊粪还田,使资源循环利用,充分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产系统。可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调整农产品的结构,使得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农民的经济收入稳定。
第(3)题,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由于农业发展,灌溉用水量增加,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结果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湿地减少,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如鱼类减少。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学科网干旱地盐渍化。下游水量小,水位下降,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
答案:(1)干支流水量不大(少),流量季节变化大,干季支流易断流。
(2)小麦种植与放牧的忙季错开,可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小麦和牧草轮作,秸秆喂羊、羊粪还田,使资源循环利用,充分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可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调整农产品的结构,使得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农民的经济收入稳定。
(3)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结果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湿地减少(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鱼类减少);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干旱地盐渍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