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时间:2018-04-18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二 掌握非选择题的六个题型模板——答得全、答得稳

非选择题,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不会答,二是答不全,三是答全了往往还不规范。考前针对高考常考的6类非选择题针对指导,让考生审题有方向,思维有路径,答题答到点子上! 

“原因、措施类”设问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考题领悟]

(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解析] 第(1)题,根据灌渠的走向特点推测地势的高低变化。第(2)题,根据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推测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泥沙淤积灌渠。第(3)题,既要注意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人为原因,还要从当地降水少、湖水的流动性差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第(4)题,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水排放、减少农业污染、清淤、建立环保法规和加强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满分攻略]

1.气候成因分析

地理

要素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气温

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

①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纬度低,气温的年变化较小,纬度高,气温的年变化较大。②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高。③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小。④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 m下降约0.6 ℃)。⑤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增大。⑥城市排放的人为热较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高于郊区

降水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植被和水文状况、人类活动等

①沿海降水多,大陆内部干旱少雨;②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④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⑤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降水相对较多;⑥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雨岛效应、人工降雨等方面

2.河流特征成因分析

地理

要素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流量

变化

降水量的变化或气温变化;流域面积的大小;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

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河流的流量较大;修建水利工程(水库),下游的流量变化减小,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湖泊下游地区河流的流量变化减小

凌汛

纬度、流向、流域气候

①由低纬向高纬流;②有结冰期(气温在0 ℃以下),结冰时间高纬早、低纬晚,融冰时间低纬早、高纬晚

水能

流量、落差

流域内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且水位落差大的河流水能丰富

航运

价值

自然因素(河流的通航里程、水量大小及其变化)和社会经济因素(流域内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和城市数量)

①气候:降水量大,流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冬季气温在0 ℃以上,无结冰期,常年可通航。②地形:平原地形,河宽水深,水流平缓,则航运价值大。③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则航运价值大

3.自然灾害成因分析

地质

灾害

自然原因

地形起伏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等

洪涝

灾害

自然原因

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导致河流水量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等

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等

干旱

灾害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等导致河流水量小且季节变化大

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4.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分析

环境问题

成因分析

解决措施

水土流失

自然

原因

①地势起伏大,坡度大;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如黄土高原);③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促进农林牧综合发展,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人为

原因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②开矿;③土地利用不合理等

土壤盐

碱化

自然

原因

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旱涝灾害频繁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

人为

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

土地

沙漠化

自然

原因

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植被少,大风日数多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为

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5.人口变化的成因分析

 

成因分析

人口迁移

自然原因

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具体结合地区特点分析)

经济原因

迁往经济发达和工资水平高的地区

社会原因

政策、战争、就业机会和婚姻家庭等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转变、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等

6.人口与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表现

措施

人口

问题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较低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发达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呈负增长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城市化

问题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集中供热,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建立绿化隔离带;污水达标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及时清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大的工厂布局应远离城市

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治安环境差

合理布局城市交通,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住房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治安管理

7.工农业生产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问题

表现

措施

传统工业区改造

传统产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调整工业布局,各行业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

我国的粮食问题

人均粮食产量不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8.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问题

表现

措施

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②构建大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流域开发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

我国的能源资源问题

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原油进口依存度超过警戒线,原油进口地过于集中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区域合作,共同发展

 [对点训练]

1.(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南非农业地区差异十分明显,每个地区农业都因地理、资源条件不同而不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如南非是非洲最大的养羊国,羊毛90%供出口,东开普省是最大分布区;是世界上第十大产糖国和非洲最大蔗糖产区和出口区,甘蔗主要分布在东开普省东北部和夸祖鲁—纳塔尔省南部的沿海地区;西南部西开普省是水果集中产区,但南部偏远的农业小镇以种植大量玉米和少量水稻为营生手段……下图示意南非政区、降水、耕地等地理要素分布(阴影部分表示耕地)。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说明南非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成因。

(2)指出东开普省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3)分析南非甘蔗主要分布区的成因。

(4)有人建议西开普省南部偏远的农业小镇推广种植从国外引进的转基因杂交水稻。假若你是当地人,对此是否支持?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南非年降水量大致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成因可从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东开普省地处热带草原带,又是南非养羊的最大分布区,说明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从改善交通条件、培育新品种、提高加工能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阔、海外联系方便、劳动力丰富等方面分析。第(4)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回答合理即可。若支持该观点,应主要从热量、灌溉水源、劳动力等方面分析;若反对该观点,应主要从雨热不同期、转基因水稻食用后果难以预料等方面分析。

答案:(1)降水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影响;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饲料种植,提高旱涝灾害防御能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通达度;引进和培育良种;提高加工能力等。

(3)沿海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阔,且降水量大多在500 mm以上,适合耕作;海运便利,便于联系国际市场;劳动力丰富廉价。

(4)观点一:支持。热量丰富,灌溉水源便利,利于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有充足的劳动力;产量大幅度提高,可提高粮食供应能力,增加农业产出。

观点二:反对。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而水稻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不足状况;传统水稻适应当地环境能力强,而转基因品种适应能力弱,食用也有难以预料的后果。

2.(2016·西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为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产业结构统计图及主要产业部门比较表。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两大经济区域主要产业部门比较表

天津滨

海新区

第二产业

重化工、电子加工装配

第三产业

传统服务业(邮政、仓储、批发零售)

上海浦

东新区

第二产业

高端加工业

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物流、技术服务)

材料二 某地理学习小组考察了中国和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种可利用的新能源。

(1)比较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部门特点的差异。

(2)列举中新天津生态城可供开发的新能源,并简要说明这些能源可供开发的原因。除了积极开发新能源,还有哪些节能减排的措施?

(3)天津滨海新区的定位是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基地、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结合材料,你认为要实现该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两大经济区域产业比重,结合两大经济区域主要产业部门信息可知,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工业多为劳动力导向型或者资源导向型,第三产业主要为传统服务业;而上海浦东新区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工业多为技术导向型,第三产业主要为现代服务业。第(2)题,新能源通常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结合天津位置,可知该区域相对丰富的新能源是太阳能和风能。节能减排除了开发新能源外,要着重从“节约”角度思考:提高节约意识;提高能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产业等。第(3)题,天津滨海新区重化工业门类多,污染问题较严重。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区际经济联系、加大科研投入等方面思考措施。

答案:(1)产业结构:前者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后者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部门特点:前者工业多为劳动力导向型或者资源导向型,后者工业多为技术导向型;前者的第三产业多为传统服务业,后者的第三产业多为现代服务业。

(2)①风能,处于中国东部季风区,风力资源丰富;②太阳能,处于中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故太阳能较丰富。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对高耗能产业形成节能和升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东北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利用毗邻京津优势,积聚高端人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分析、评价类”设问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分析某地发展××工(农)业的区位条件(优势)”“从××角度评价××区位条件”“结合××因素评价××的发展条件”“简要评价××对××的影响”“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分析”等。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明确是评价利还是评价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该从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等,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如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③注意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除此之外,解答分析、评价类设问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材料信息,合理迁移相关地理原理、规律,组织答案时一定要突出“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就是得分点。 

[考题领悟]

(2015·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

[解析] 第(1)题,地形特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地势特点。根据该地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该地的主要地形,根据东西部的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状况。第(2)题,形成雨、雾的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使水汽凝结的气温条件等。由图可知,该地位于西风带(39°~42°,大陆的西岸),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地形的抬升作用,加上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形成较多的雨雾。第(3)题,评价类题目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说明。从气候条件看,杭州与阿克塔相比,气温年较差大,这是不利条件;从降水看,杭州夏季降水量大于阿克塔,这是有利条件。第(4)题,从题干材料“活化石”“材质优良”“最有价值”“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等可以得出开发利用的方向,既有经济价值,也有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环保价值。

[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展科学研究;改善环境。

[满分攻略]

分析、评价内容

农业

生产

有利

条件

水热组合条件好(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

条件

水热组合条件差(雨热不同期);地形崎岖;土壤贫瘠;降水稀少,水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资料缺乏;农业劳动人口少;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旱涝灾害频发

工业

 

生产

 

 

有利

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且素质高;消费市场广阔;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国家政策的支持

不利

条件

矿产资源缺乏,能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等

 

港口

建设

 

 

 

水域

条件

航行、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河宽、流缓;海港——沿海、水深、易停靠、避风的海湾等

陆域

(筑港)

条件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的集散);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港口的兴衰);依托城市(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等

政策

条件

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有利于港口的发展

 

人口

与城

市分

有利

条件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工农业发展较早等

不利

条件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都不适宜人类生存

河流

航运

自然

条件

地势落差大,则不利于发展航运;径流量大,水深,则通航能力强;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

人文

条件

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通过影响客货流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航运价值

区域

发展

 

 

优势

优越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丰富的矿产和能源;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方面占有优势;发达的教育和科技;优美的环境;政策支持等

劣势

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矿产和能源短缺;交通不便;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

资源

开发

有利

条件

资源条件(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条件(市场广阔),交通条件(交通比较便利)等

不利

条件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资源枯竭问题等

 [对点训练]

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涅瓦河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见下图)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丛林和泥潭(沼泽)上建设起来的,是俄罗斯通往欧洲西部的出海口,现在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工业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描述涅瓦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18世纪前涅瓦河口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

(3)评价18世纪初圣彼得堡建城的条件。

(4)简述圣彼得堡发展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水系特征一般从发源地、流向、流入地、河网密度、河道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可知,涅瓦河发源于拉多加湖,最终流入波罗的海;据图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图中河网较密集,且南侧支流较多;图中河流干流河道弯曲,入海口多分汊。第(2)题,沼泽地的成因一般从降水量与蒸发量、地形、排水条件、土壤条件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涅瓦河口所处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河口地区地势较低洼,海水易倒灌,排水不畅。第(3)题,城市形成受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资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经济发展等)共同作用,评价建城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森林资源丰富;气候较温和;邻近西欧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不利条件主要体现在:多雾,沼泽广布,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种植业发展条件差。第(4)题,结合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文字材料“现在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工业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可以得出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从区域图中提取水域、交通、市场等信息(濒临波罗的海,水域面积大;水陆交通便利;邻近西欧经济中心,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1)发源于拉多加湖,先流向西南后折向西北,最后折向西南,注入波罗的海;河网较密集,南侧支流多于北侧(或南侧流域面积大于北侧);干流河道弯曲,入海口多分汊口。

(2)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位于河口,地势低洼,海水易倒灌(或受海水顶托作用),排水不畅。

(3)有利条件:地势平坦,便于城市建设;位于河口,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森林资源丰富;(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相比)气候较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发展;邻近西欧(当时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不利条件:受西风影响,多雾;沼泽广布,建设成本高;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热量不足,种植业发展条件差。

(4)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水域面积大;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2.冬枣果实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冬枣鲜食可口、皮脆、肉质细嫩,品质极佳,是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冬枣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肥水要求不严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简述近年来冬枣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2)分析P地成为优质冬枣分布区的主要自然条件。

(3)你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冬枣种植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能够推断出冬枣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现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也扩大了其销售范围。第(2)题,从图中可知P地位于黄河三角洲,据此可判断其土壤、水分等条件较好;根据纬度位置分析P地气候特点即可。第(3)题,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认为可行则主要考虑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经验、市场需求等方面;认为不可行则主要从质量、价格等角度分析。

答案:(1)冬枣营养丰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量增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位于黄河三角洲,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地形平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秋季光照较充足,温差大。

(3)观点一:可行。黄河三角洲冬枣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可行。过度种植,产量大增,价格下跌,收入下降;大量种植,管理难度上升,质量下降。

“                               影响类”设问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影响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结合重大工程建设、产业活动、人口迁移、城市化等,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命题,常见设问形式有“带来的影响有哪些”“产生什么影响”“试分析××对××的影响”“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等。

影响类设问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可能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等。注意如果设问给出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

 [考题领悟]

(2015·上海高考)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黄土塬到黄土梁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第(2)题,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第(3)题,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减小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田灌溉。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答案] (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

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2)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3)有利影响: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田灌溉。

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满分攻略]

项目

影响分析

水利

工程

(水库)

建设

有利影响

经济效益: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等效益。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不利影响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工业

集聚

有利影响

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协作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降低运费和能耗

不利影响

容易出现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的现象;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

人口

迁移

有利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迁出人口家庭收入增加。

对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节省教育投入

不利影响

对迁出地: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相对较好的劳动力资源流失,基础教育投入多、回报少,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对迁入地:引起或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城市

 

正面影响

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是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城市化便于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负面影响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内涝频发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积极影响

对转出地:原主导产业向外转移,使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对转入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缓解就业压力

消极影响

对转出地:就业机会向外转移,减少本地区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对转入地:接收产业转移的同时,往往也接收了环境污染

 [对点训练]

1.(2015·河南郑州模拟)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读“一带一路”战略示意图及泉州、雅典降水日数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自然环境差异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重要原因。试比较泉州、雅典两地的降水日数季节差异及其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2)试从地理角度说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我国为了加大与中亚各国的来往,将继续大力兴建铁路。分析我国与中亚地区大力发展铁路运输的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泉州、雅典降水日数柱状图中不同月份降水日数可以判断两地的降水日数季节差异。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直接表现在降水量多少影响农作物生长状况,降水量多少影响光热资源、昼夜温差,进而影响水果等作物糖分的积累程度。第(2)题,有利影响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就业、区际联系、民族团结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要考虑到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再结合铁路运输的优点进行分析。

答案:(1)泉州降水日数夏季明显多于雅典,冬季略少于雅典。泉州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雅典夏季降水少,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等作物的生长(水果等作物糖分积累多)。

(2)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带动就业;能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促进商贸业与旅游业等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3)中亚深居内陆,(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广,运距长;经济发展快,运输需求量大;铁路运输量较大,运费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连续性好,速度较快,安全性、稳定性好;科技的进步是保障条件。

2.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使人们的生产特点有许多不同,同时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存在着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甲、乙两区域地表形态有何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甲、乙两地在农业生产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3)甲所在区域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确定甲、乙两区域分别位于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可。第(1)题,甲位于黄土高原,以黄土地貌为主,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乙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多发育峰林等。第(2)题,甲地以旱作农业为主,乙地以水田农业为主。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可以从提供耕地和肥沃土壤角度谈利大于弊的理由;或从形成“地上河”、旱涝频发角度谈弊大于利的理由。

答案:(1)甲地区地表以黄土地貌为主,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乙地区主要为石灰岩地貌,地表多峰林、石芽等。

(2)甲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为了保持水土,多发展林果业;乙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多为坝子农业,园艺业较发达。

(3)利大于弊。理由: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黄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由于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沿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耕地和肥沃的土壤。

(或弊大于利。理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使下游地区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导致旱涝频发,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特征类”设问       

高考试题中特征类设问的命题形式一般有“描述”某国的地理位置特征、“简述”图中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甲地与乙地地理位置的异同点、“描述”图中城市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比较”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解答特征类设问的一般思路:

首先,看题目是否需要进行区域定位。如果不需要,则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果需要,则结合经纬网和区域特征进行定位,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其次,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区域的时空特征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若题目要求比较两种地理事物的特点,则应注意审题:第一步,审比较对象;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清题目是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是异同点都找;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特征;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清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去比较,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若题目要求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则应注意两点:一是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图文材料体现的特征和设问涉及的特征),二是分析特征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最后,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尽量使用地理术语,使答案简洁、准确。

 [考题领悟]

(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解析] 第(1)题,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的特点,可从铁路线数量、密度和联系的地区等方面据图归纳;文字材料指出尼日利亚经济以农矿业为主,工业落后,说明铁路路网的作用主要是方便农矿产品的出口和商品的进口。第(2)题,读图不难看出拟建沿海铁路基本呈东西走向横贯沿海地区。第(3)题,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纬度较低,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铁路建设人员应针对气候湿热、雨林中蚊虫野兽多、环境恶劣等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第(4)题,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应当围绕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工业部门分析。

[答案] (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疾;瘴气等。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满分攻略]

1.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分析

类型

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

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常在小比例尺、大范围的图中出现。点的类型(性质)、级别(规模)、密集与稀疏的地区(方位)、密集地区的分布形态(走向等)、影响分布的内在因素(与走向一致的参照地物)

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包括地理实体(如交通线)和地理事物数量特征(如等温线)的分布。①单一线状事物分布:走向或延伸方向(有转折时需分段描述)、参照地物;②多条线状事物分布(等值线):极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与数值变化方向及所反映的主要影响因素,密集和稀疏部分的方位及所反映的地理特征,弯曲或转折及所反映的主要影响因素,两相邻等值线间闭合曲线的数值高低及所反映的主要影响因素

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多在大比例尺、小范围的图中出现。关注:集中与分散状况及集中的地区,面积大小与形状,参照的地物及延伸方向

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类型

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势、土壤、气候、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

地理位置特征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如位于河流交汇处,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半球位置

地形特征

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等)及其分布,特殊地貌等

地势特征

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倾斜方向、区域极值(海拔最高、最低值)

河流水文特征

年径流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流速等

河流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与注入的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水系形态、河道特征、上中下游的划分等

气候特征

气温(气温高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光照、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类型

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

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结构(各部门所占比重)、生产规模、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专业化水平、商品率)等

工业生产特征

类型(轻工业、重工业等)、部门(主要工业部门)、规模(大型、中小型)、方式(大批量标准化、中小批量定制化等)、投入(原料、劳动力、技术等)、产出(市场范围、产品周期)、地域分布、发达程度、生产结构、技术水平等

社会经济环境特征

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地域联系方式、环境污染状况等

人口特征

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

交通特征

主要运输方式、交通网(点、线)的分布与发展状况 

[对点训练]

1.(2016·内蒙古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图甲为某区域地形图,图乙为该区域局部地区的矿产资源、重要农作物产区和交通分布图。在殖民统治时期,图甲所示区域沿海的十多个国家,成为欧洲最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铝土、黄金等农矿产品的来源地,如“花生之国”塞内加尔、“可可王国”科特迪瓦、“铝土之乡”几内亚等。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图中沿海地区气候有何特点?这种气候对当地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2)据图乙说明该区域的铁路分布特点,并分析铁路分布与当地经济结构特点的关系。

(3)为了加强区域内沿海各国的经贸联系,有人建议修建一条连接各国的沿海铁路,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4)塞内加尔盛产花生,但塞内加尔河下游河床坡缓,河口宽,低水位时期常有咸水向上游倒灌,严重影响沿岸居民用水和花生的收成。为此,塞内加尔在该河河口建起了十几米高的迪阿马水坝。试分析在该河河口建高坝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从当地的纬度、靠近海洋的位置等方面推断出图中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再从湿热的气候对有机物的分解与保存、地表径流量大对土壤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铁路的分布特点认真读图并合理归纳即可回答;铁路分布与当地经济结构特点的关系可从铁路的线路密度与延伸方向、需要运输物资的特点、当地的经济特色与运输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第(3)题,可结合交通与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系择一观点进行分析。第(4)题,从水坝蓄水对水质、泥沙淤积、地下水水位及水盐运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答案:(1)气候特点:纬度低,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终年高温潮湿,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中保存的有机质少;降水多,地表径流量大,土壤淋溶作用强,被流水带走的有机质多,土壤肥力较低。

(2)特点:铁路线路少,密度低;大部分铁路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各铁路线孤立延伸,彼此联系少,没有形成网络。与当地经济结构特点的关系:区域内各国经济结构单一,有大量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资源等农矿产品需要向外运输,同时需要从国外进口工业品等物资;兴建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的铁路,便于农矿产品的出口和国内必需商品的进口。

(3)可行。理由:沿海地势平坦,建设铁路工程量小;将孤立的铁路串联起来,可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可发挥海陆联运的优势;可带动沿海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或不可行。理由:沿海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开发程度低,经济较落后;途经地区多河流与沼泽,建设难度大;沿海生态环境脆弱,修建铁路会破坏生态环境;涉及的国家多,协作配合的难度大;可能出现野生动物侵袭、中暑、毒虫叮咬、疫病等危及筑路人员安全的情况等。)

(4)水坝蓄水,使河流水质恶化;河道泥沙淤积加剧;河口生态环境改变,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河口渔业资源减少;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土壤盐碱化加剧等。

2.(2016·兰州测试)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雾的形成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气温及其变化、空气运动强弱等密切相关。据研究,吉林省四季雾日数与海拔存在一定关系,春季、夏季和秋季的雾日数与海拔呈正相关,冬季则呈显著负相关,且冬季雾日数一年中最少。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简述吉林省地势特征。

(2)简述吉林省年雾日数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3)分析吉林省冬季雾日数和海拔呈负相关的原因。

(4)简述大雾对吉林省居民生活的主要影响。

解析:第(1)题,应主要描述整体地势特点,同时要关注地势的分布差异。第(2)题,根据年雾日数等值线的走向、形态和数值特点可知,该地区年雾日数东(南)多西(北)少,东(南)部局部地区等值线趋于闭合且数值大;成因可从地形、气流抬升、水汽凝结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冬季空气下沉在海拔低处堆积、近地面空气温度降低水汽凝结等方面分析。第(4)题,雾形成后,降低了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运输和居民出行,同时,因为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答案:(1)地势特征:吉林省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或东高西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地势起伏较大,西部较平坦。

(2)分布特征:年雾日数东部多,西部少(或东南部多,西北部少);东部(或东南部)局部地区年雾日数最多且呈(相对的)点状分布。

成因:吉林省东部(或东南部)以山地为主,自西向东地势不断升高,春、夏、秋季气流被迫抬升冷却,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出现水汽凝结而多雾。

(3)冬季冷空气密度大,容易下沉;在海拔低处堆积,海拔低风速较小,空气运动微弱;冬季地面温度低(尤其是夜间),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空气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海拔低处易形成雾,而高处不易形成。

(4)大雾天气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影响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活动,居民出行不便;空气运动微弱,各种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变差,对居民身体健康不利。

“意义类”设问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其实质是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多为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正面影响。该类题命制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进行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是“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开放性意义类设问有增加的趋势。

解答意义类试题,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结合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城市、交通、产业等)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不必生搬硬套。

(2)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来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入分析。

[考题领悟]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这就是广东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广东省产业结构、产业分工、生态环境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2)分析人口迁移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解析] 第(1)题,我国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产业密度大。通过向东西两翼及粤北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得到缓解,为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空间;促进两翼及粤北经济、城市化发展。第(2)题,分别说明人口迁移对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及粤北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

[答案] (1)产业结构:珠三角通过产业转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并使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和提升;加快了粤东、粤西和粤北及周边省区的工业化进程,并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分工:促进广东省及周边省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生态保护:使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得到缓解,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2)人口(劳动力)迁移,可以为珠三角地区带来发展活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可以为东西两翼及粤北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满分攻略]

地理事物

地理意义

我国地势特征

有利于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江河在地势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的水能

秦岭—

淮河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区(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的分界线;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冬季河流结冰区与不结冰区的分界线;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水循环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改变地表形态,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交换

岩石圈物质循环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洋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通常形成渔场;洋流对航运有显著的影响,海轮顺着洋流方向航行,速度快,反之速度慢;洋流还会将一个海域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扩大污染范围、降低污染程度

大气环流

能够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三峡工程

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减轻洞庭湖泥沙淤积;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发电(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航运(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增加下游枯水期的流量,河口淤泥减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供水和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水电代替火电,减轻大气污染;调节局部气候;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

京沪高速铁路

有利于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有利于加快铁路现代化进程

南水北调

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的投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减少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控制地面沉降 

[对点训练]

1.(2016·广州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下图是沙特石油分布示意图。目前,沙特的能源消费保持着6%~8%的年增长率,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沙特计划大力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并使其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贡献率提高至50%。我国已与沙特签署了中沙四代核电合作项目。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分析沙特“水”比“油”贵的原因。

(2)说明沙特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

(3)阐述沙特内陆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优势条件。

(4)指出沙特大力发展核能对国家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解析:第(1)题,沙特“水”比“油”贵的原因应主要从“水少”和“油多”两方面分析。“水少”的原因应主要从气候特征和淡水来源等方面分析。“油多”可从图中油田分布获知。第(2)题,沙特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应主要从沙特的石油资源数量、石油资源质量、开采条件以及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太阳辐射量大、太阳光照强等方面分析。第(4)题,应主要从其能源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意义等方面分析。

答案:(1)沙特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地表水资源贫乏;生产、生活用水以淡化的海水为主体;海水淡化要消耗大量石油资源,所以成本比开采石油高。

(2)沙特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大,油田规模大,埋藏浅,能够自流喷发,易于开发,开采成本低;石油品种多样,品质好;油田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海运成本较低。

(3)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量大;气候干燥,云量少,太阳光照强。

(4)能源结构方面:能源结构从以石油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多样化转变。环境方面:减少燃烧石油燃料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经济方面:从依赖原油出口向石油化工产业转型。

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闽江流域水系、城市、水电站、各河段污染指数(污染程度越重,指数越大)和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的分布图。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材料二 下图为闽江流域S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内分配统计图。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指出闽江流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其主要成因。

(2)描述闽江流域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3)简析闽江流域大量建设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及其环境意义。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闽江流域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增多,这主要是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第(2)题,水系特征应从发源地、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落差大小等方面来回答;水文特征要从流量、流速、水位、汛期、含沙量及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回答。第(3)题,建设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河流流量大小、落差、大坝选址等方面回答。发展水电可以解决农村用能问题,避免乱砍滥伐导致的森林资源锐减和水土流失以及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大气污染等问题。

答案:(1)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增多。主要成因:闽江流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东南季风带来的充沛水汽在山地迎风坡形成丰富的降水。

(2)水系特征:①闽江发源于福建西北部山区;②闽江干流由西北流向东南;③流域面积较大;④支流众多,多水库(人工湖泊);⑤河流落差大。水文特征:①流域内气候湿润,河流流量大;②流经丘陵、山地地区,流速快;③汛期为3~9月,水位季节变化较大;④汛期降水强度大,河流含沙量较大;⑤地处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3)有利自然条件: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③山区峡谷多,有适合建设小水电站的坝址。环境意义:发展水电可解决农村用能问题,一方面减少因山区农村乱砍滥伐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森林资源锐减问题,另一方面减少因利用矿物能源而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等。 

“探究类”设问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探究类设问即地理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过程体现探究性、知识呈现体现综合性、思维方式体现发散性等特征。其设问形式一般有“你是否赞同某地发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某地对××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等。

解答探究类设问的一般思路:首先读题干,审问题;其次读图文信息,获取论据;最后亮明观点,说明理由。理由必须全面(如既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包括地理事象的优缺点对比)、充分。

 [考题领悟]

(2014·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解析] 第(1)题,主要从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成本、资金、市场与交通等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从气候、水资源、劳动力数量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回答。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满分攻略]

问题

赞同理由

反对理由

是否赞成在某区域大力发展某农作物种植

自然条件好(如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适合某农作物生长);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等)

当地自然条件不利(如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壤贫瘠等,大力发展会加剧水源短缺);社会经济条件差(距市场较远,与另一地竞争处于劣势等)

社会意义:能够增加就业,有利于摆脱贫困,促进民族团结等。经济意义: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生态方面:若是外来物种,容易导致生物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等

有人建议在某地引进某种外来物种,是否可行

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相似性;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经济效益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大等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种植经验不足;加工技术较落后;破坏生态环境;外来物种入侵,给当地物种带来灭顶之灾,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是否赞同某地发展或引进某种工业

①有利自然条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等);②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充足,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国际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国家政策支持等)

不利自然条件(如水资源、能源资源不足);不利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较远;技术水平低;该工业附加值较低等)

经济意义:发展某工业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意义:可以拉动就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

生态方面:发展某工业会导致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是否赞成在某河段建水电站

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当地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水能开发程度低;该河段距离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较近;能源需求量较大;可有效扶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该处人口稀少,库区淹没范围小,移民数量少

在该河段修建水电站会破坏生态环境;可利用当地丰富的地热能和太阳能替代水能;距经济中心远,输电投资大;当地经济落后,耗电量不大;修建水电站的环境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大坝阻断河道,切断鱼类的洄游线路,破坏生态,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是否赞成某区域发展风力发电 

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技术相对成熟;当地资金雄厚;国家政策支持等

风力资源有间歇性,发电量不稳定;占地面积大;破坏生态环境

有人提出在某地附近建核电站,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地区适应性强,安全高效等;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核电能量巨大,环境污染小

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或人口少),耗能相对较少;该地区附近有梯级开发的水电供应;核电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

[对点训练]

1.(2016·辽宁三校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叙利亚人口稠密,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以农业为主,出口棉花与小麦。伊拉克基尔库克油田出海油管经过叙利亚。下图为叙利亚及其附近区域简图。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1)简述叙利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试描述叙利亚的气候特征。

(3)说明叙利亚种植棉花的主要区位优势。

(4)你是否赞同叙利亚大力发展石油加工业?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分析,既要考虑所处的区域位置,又要思考与重要资源分布地、重要交通线的关系。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这里西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为亚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可结合气候类型进行分析。第(3)题,注意要全面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方面。第(4)题,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明确表明态度,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述说理由即可,注意观点和论据要符合地理学的基本原理。

答案:(1)地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东地区,靠近世界重要的产油区——波斯湾,西临地中海,靠近苏伊士运河航线。

(2)西北部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其他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旱。

(3)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夏季晴天多,光照充足;有河流流经西部和东北部,灌溉便利;邻近欧洲棉花消费市场;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4)赞同。理由:靠近中东产油国,原料丰富;靠近欧洲,市场需求量大;有便利的海运条件。

(或不赞同。理由:该国工业基础薄弱,不利于发展炼油工业;与波斯湾主要产油国相比,该国在资源、技术、价格等方面处于劣势;会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图。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六)非选择题答得全、答得稳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400多千米河段蕴藏着4 000多万千瓦水电资源。

(1)描述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该河流域范围内有哪些优势能源?形成原因各是什么?

(3)说出A、B两地的农业类型,并分析原因。

(4)你是否赞同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修建水电站?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依据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走向和疏密情况描述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第(2)题,根据青藏高原的纬度位置、板块位置、地势、气候等方面分析、确定该地的优势能源。该区域优势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第(3)题,A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中,处于高原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热量较充足,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形成河谷农业。B地位于高原内部,海拔高,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植被以高寒荒漠、草甸为主,适宜发展高寒牧业。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当地煤、石油等能源资源缺乏;离拉萨等城市较近,能源需求量较大;建设水电站,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大拐弯处人口稀少,淹没损失小,移民数量少,所以赞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西藏地区人口、城市稀少,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小;该地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可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拐弯处地质不稳定、地势起伏大,修建水电站易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修建水电站会破坏峡谷生态环境;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远,加上群山阻隔,输电投资大,所以不赞同。

答案:(1)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东南部年降水量空间变化明显,西北部年降水量空间变化小(高原内部降水差异小,高原边缘降水差异明显);北部年降水量最小,东南部年降水量最大。

(2)太阳能: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太阳辐射强。地热能:处于板块交界地带。水能:雅鲁藏布江多峡谷,水流湍急。(3)A地为河谷农业(种植业),B地为高寒牧业(畜牧业)。B区域海拔高,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植被以高寒荒漠、草甸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A地处于高原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热量较充足,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

(4)赞同。理由: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当地煤、石油等能源资源缺乏;离拉萨等城市较近,能源需求量较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大拐弯处人口稀少,淹没损失小,移民数量少。

(或不赞同。理由:西藏地区人口、城市稀少,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小;该地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可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拐弯处地质不稳定、地势起伏大,修建水电站易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修建水电站会破坏峡谷生态环境;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远,加上群山阻隔,输电投资大。)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二轮复习高三地理非选择题专项检测答得全答得稳
  • 上一篇: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
  • 下一篇:浙江省三钉教育2018年4月地理选考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