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A. 恒星
2.“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 c、地月系
C. b、河外星系
3.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A. 自转方向都一致
C. 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4.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 日地距离适中
C. 地球上形成了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5.5.构成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A. 氧和氢
6.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
A. 风能
新华网2017年10月26日电,近日,太阳表面突现一个面积很大的黑子群,达地球表面积的50余倍。在华北地区严重雾霾天气下,肉眼清晰可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A. 太阳活动正处于宁静时期
C. 往往伴发耀斑现象
8.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
B. 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 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高能带电粒子“轰击” 地球高层大气,使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10.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 日月升落
11.1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
A. 23小时56分
C. 24小时56分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A. 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
B. 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 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D. 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14.结合下图(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判断,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在D、E两圈层,既能检测到横波、又能检测到纵波
C. 地震波通过①界面时,纵波速度增加、横波速度降低
D. 地球的内部、外部圈层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017年8月28日,遥感卫星17号从酒泉发射升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遥感卫星17号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A.
C.
16.下列有关Ⅰ、Ⅱ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飞机在Ⅰ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
B. 飞机在Ⅱ层飞行时,飞行员常感觉是万里无云
C. 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的现象
D. 在Ⅱ层中沐浴阳光时不会损伤皮肤
17.读下图,回答下题。
该层大气( )
A. 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 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 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 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呈电离状态
18.18.读下图,回答下题。
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
C. 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A.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高、气压高
20.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21.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A. a增加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 南太平洋
23.按洋流的性质划分,属于寒流的是
A. ①③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18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①附近
C. ③附近
25.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 海浪的影响
C. 海风的影响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A. 油气
C. 铁矿
27.与甲处地形的形成无关的是(
A. 侵蚀作用
C. 张力作用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A. ①
29.下列选项中,与形成图④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关的是(
A. 岩性的软硬
C. 地表松散碎屑的多少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升空,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面成功着陆(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14日13时11分
C. 13日23时11分
31.“嫦娥三号”登月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于右图中的(
A. 甲处
C. 丙处
32.“嫦娥三号”从发射到成功登月期间
A. 地球公转速度渐慢
C. 南通白昼时间渐短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3.读下面四幅天气系统图,分析回答:
(1)从气压状况看A是
(2)C图为
(3)在ABCD影响下,一般出现晴朗天气的是
34.读 “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的洋流名称分别:
(2)图中④洋流名称是
(3)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
(4)如果太平洋①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
35.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地质构造为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该处地下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则可能埋藏于图中___
(3)图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5)图为图1中某一地区的地貌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A、B两地中的_____地。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参考答案
1.B
2.A
3.B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1.据材料可知,“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为地球,属于行星,故B项正确。
2.据图可知,c为地球,“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为地月系,故A项正确。
3.考查太阳系的特征。据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特征可知,行星的公转轨道为椭圆,轨道面没有完全重合,公转方向都一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4.D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都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及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5.D
【来源】2012-2013学年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太阳大气有氢和氦组成。
6.D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有关的能源为风能、水能和生物能;潮汐能与引潮力有关,与太阳辐射能无关,故D项正确。
7.C
8.C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7.据图可知,太阳活动处于爆发期,故A项错误;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上,故B项错误;黑子和耀斑往往相伴发生,故C项正确;耀斑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故D项错误。
8.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故A项错误;耀斑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干扰,对长波通信无影响,故B项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故C项正确;极光只会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故D项错误。
【点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9.10.A
11.12.D
【来源】2010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卷
【解析】
9.10.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昼夜长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季节更替,五带的划分。极昼极夜与四季转换能证明地球公转运动的存在,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日月升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1.12.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花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参照距离地球很远的一颗恒星为参照点,称为一个恒星日。而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24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3.D
14.B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13.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故D项符合题意。
14.据图分析可知,①为莫霍界面②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故A正确;D为地幔,E为地核中的外核,地幔为固体而外核是液态或熔融状态,横波无法通过外核;①为莫霍界面,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无论是地球内部还是外部圈层无时不刻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B、C、D项错误。
【点睛】地震波特点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分类 | 特点 | ||
传播速度 | 所经物质状态 | 共同点 | |
纵波 | 较快 | 固体、液体、气体 | 都随着所通过物体的性质而变化 |
横波 | 较慢 | 固体 |
15.C
16.D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15.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特点。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故A、D项错误;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故C项正确。
16.Ⅰ层为对流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Ⅱ层为平流层适合飞行;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的现象,称作逆温现象;Ⅱ层紫外线强烈,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故D项错误。
17.C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层的分布高度可知,该层大气为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故C项正确。
18.B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分析可知,a为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弱,大部分热量到达地面,故a不能大部分被大气吸收,故A不符合题意;b为地面辐射。湖泊湿地,比热容较大,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而后释放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故能和缓地加热大气,故B正确;c属于大气逆辐射,CO2增多能更多的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较多的补偿地面失热,故C不符合题意;a→b的转化是指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转化为的地面辐射,冰雪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较强,吸收得少,故使a→b的转化率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B
20.A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19.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根据“高高低低”原理可知,M地等压线向低处弯曲说明为低压,气温较高;N地等压线向高处弯曲说明为高压,气温低,故B项正确。
20.N地的气压高压M地,风从N地流向M地,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故A项正确。
21.B
【来源】2016届(新课标)高中地理5年高考真题备考第三章练习卷(带解析)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水循环的构成环节a、b、c、d分别表示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使用透水材料铺设地面后,将直接导致下渗增加,进而使地下径流增加,而地表径流会减少;由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地表土壤层的持水量增大,从长期来看,蒸发量可能会增大。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22.C
23.C
【来源】2014届湖北省当阳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2.据图可知:①洋流分布于全球,为西风漂流,图示地区为南半球,②为西澳大利亚寒流,③为南赤道暖流,④为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暖流,由①②③④组成的洋流环流圈位于南印度洋,故选A。
23.据图可知:①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属于寒流;②为西澳大利亚寒流;③为南赤道暖流;④为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暖流,故选D。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
【名师点睛】·洋流的分布规律:
规律一: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二: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三: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规律四: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4.C
25.B
【来源】2015届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4.据图可知,①、②纬度较低,水温较高,故A、B项错误;③位于北美洲中高纬度,受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因此是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故C项正确;④虽位于北极圈以内,但由于地处欧洲西部,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因此出现冰山的可能性较小,故D项错误。
25.从甲到乙航行是顺着洋流方向航行,从乙到甲是逆着洋流航行,顺着洋流航行,可以提高速度,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6.A
27.D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26.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图中聚集区位于背斜,是油气资源,故A项正确。
27.甲地属于背斜构造,但背斜顶部形成了谷地,其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与甲地地形的形成无关的是堆积作用,故D项正确。
【点睛】背斜向斜如何区分
一般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当岩层弯曲方向相反时,要用以下方法判断:
向斜:指的是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新外老,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
背斜:指的是岩层向上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老外新,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老岩层,而两边是新岩层。
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井位置。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向斜和背斜的方法: 中新侧老 中老侧新
28.D
29.D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28.考查地貌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①景观桂林山水,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景观为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景观为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④景观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
29.④景观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与河流的水量大小无关,故D项正确;由于岩性差异、风力大小和风向不同、地表松散碎屑多少的差异导致风蚀蘑菇的形成。
30.D
31.B
32.C
【来源】贵州省兴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0.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西八区与东八区时区差为16,西八区位于东八区西侧用减法,可算出西八区时间为14日5时11分,D正确。
31.图中甲丁两点之间地球地轴北端指向太阳,为夏至6月22号;乙丙两点之间为冬至12月22日,“嫦娥三号”登月时间为12月14日,不到冬至,应处于乙位置,B正确。
32.“嫦娥三号”从发射到成功登月时间为12月2日到12月14日,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速度最快,登月期间公转速度加快;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兴义白昼时间渐短,C正确;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
【点睛】
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所求地与已知地同为东(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减法;如果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加法
33.(1)高压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以主要的天气系统为背景,考查冷锋天气对天气的影响,考查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从气压状况看A是高压系统,气压中间高四周低;根据风向的偏转方向可知,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从气流状况看B属于气旋,中间为低压,在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方向为上升。
(2)考查常见的锋面系统。据图可知,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其降水的区域位于锋后,该锋过境后的气压状况是升高。
(3)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高压控制的地区,会出现晴朗天气,低气压控制的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
【点睛】锋面气旋的判读
1.冷锋、暖锋的判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要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动移动。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如下图,在虚线处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如甲线箭头所指方向;再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向右偏转)可知气团的运动方向为乙线箭头所指方向。通过作图很容易判断出虚线甲处是北侧冷气团主动移动,为冷锋;虚线丙处是南侧暖气团主动移动,为暖锋。南半球判断方法与此类似。?
2.降水区域的判断: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在锋前。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的区域为锋后。这里同样有一个规律:锋面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即图中的1和4区域。?
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甲处为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
34.(1)日本暖流,秘鲁寒流
(2)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或带来大量的水汽和热量)
(3)北海道;处在寒暖流交汇处,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
(4)加快漏油海域的净化速度,扩大漏油污染的海域范围。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以世界洋流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洋流分布规律,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据图可知,图中①、③的洋流名称分别日本暖流,秘鲁寒流。
(2)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中④洋流名称是北大西洋暖流;对它对欧洲西部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3)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处在寒暖流交汇处,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
(4)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是加快漏油海域的净化速度,扩大漏油污染的海域范围。
35.(1)山岭
(2) 丁
(4)流水侵蚀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以主要的地质构造及水循环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地貌,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主要的地质构造及其地貌。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山岭;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地貌为山地的成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
(2)考查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若该处地下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则可能埋藏于图中丁处。
(3)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图中②环节的名称是水汽输送。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大的是径流环节。
(4)考查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据图可知,乙地降水丰富,故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
(5)考查风力作用及其地貌。据图可知,右图为风蚀蘑菇,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A、B两地中的A,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侵蚀。
【点睛】背斜向斜如何区分
一般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当岩层弯曲方向相反时,要用以下方法判断:
向斜:指的是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新外老,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
背斜:指的是岩层向上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老外新,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老岩层,而两边是新岩层。
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井位置。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向斜和背斜的方法: 中新侧老 中老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