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谣“天上星星亮晶晶,数来数去数不清”中说的星星,大多是指
A. 行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行星自身不能发光,恒星自身能发光,彗星拖着长尾、轮廓模糊,流星是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层急剧摩擦燃烧所产生的瞬时光迹,所以民谣“天上星星亮晶晶,数来数去数不清”中说的星星,绝大多数都是恒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等级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 地球-太阳-银河系-总星系
C. 地月系-太阳系-星座-宇宙
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目前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其包括河外星系和银河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
【知识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 2016年3月8日出现木星冲日天象,木星显得格外明亮。在太阳系中只有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行星才会发生冲日天象。由此可推断,以下行星中可能发生冲日天象的是
①水星
A. ①②
【答案】C
【解析】2016年3月8日出现木星冲日天象,木星显得格外明亮。在太阳系中只有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行星才会发生冲日天象。水星和金星位于地球轨道内侧,不会发生冲日现象,而火星和土星绕日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外侧,可能发生冲日现象,故选C。
2012每1月23日太阳耀斑达到8.7级,2012太阳峰年即将到来,大耀斑将爆发,中国科协将举行“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主题就是“2012来了!——迎接新一轮太阳活动高峰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独特而优越的条件是
A. 安全的宇宙环境
C. 具有适宜的温度
5. 材料中提到的耀斑,应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 光球层
6. 太阳活动增强可能导致
A. 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B. 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 地球所有地方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D. 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
【答案】4. 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表面环境的独特性、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并使水以液态形式存在,故C正确;安全的宇宙环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具有的条件,故A错误;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都存在大气层,只不过是大气层厚度不同,密度不同,故B错误;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如火星已经被发现有水体存在,故D错误。
5. 根据所学知识,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上,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发生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故A错误;发生在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故C错误;太阳外部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日珥只是一种发生在色球的太阳活动,故D错误。
6.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都取决于黄赤交角,与太阳活动无关,故A、B错误;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自转角速度都相同,故C叙述错误;太阳活动增强,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故D正确。
当地时间2014年9月27日约11时,日本第二高的火山御岳山开始爆发,喷出高达3千米的火山灰。结合图,回答下面小题。
7. 火山喷发出的岩浆一般认为发源于
A. 外地核
C. 上地幔上部
8. 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岩石圈
A. 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 属于地幔的一部分
C. 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 上部是软流层
9. 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7.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7. 本题考查软流层的位置。根据所学知识,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8.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范围。根据所学知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故A、B、D错误;岩石圈与地球外部圈层关系密切,共同组成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故C正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下面小题。
10. 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
11. 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 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C.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答案】10. A
【解析】试题分析:
10. 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该次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应当位于地壳之中,故选A。
11.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纵波快,横波慢,地震发生后,纵波先传到地面,所以先上下颠簸,随后,横波传来,水平晃动,故选D。
【考点定位】地球的圈层结构
12. 关于大气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低层大气是由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B. 二氧化碳强烈吸收短波辐射,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C.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杂质主要分布在高空,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故A错误;二氧化碳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故B错误;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C正确;杂质几乎全部分布在对流层大气,故D错误。
13. 有关大气各层气温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升高
B.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C. 高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D. 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降低;高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再增加;而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故选B。
考点:大气层
点评:本题考查各层大气的气温变化特点,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各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14. 下列关于大气各层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飞机飞行
B. 对流层大气复杂多变,不利于人类生存
C. 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平流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D. 高层大气中水汽、杂质极少,有利于高空飞行
【答案】C
考点:大气层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层对人类的影响,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各层大气的基本知识。
15. 从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
A. 迅速着落
C. 保持原高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大气比较稳定飞机多飞行在平流层。当飞机遇到雷雨天气时,应该把飞机上升到平流层,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约为12千米左右,故飞机应该上升到13000米以上的高空。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
16. 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 气压低
C. 获得太阳辐射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大气的热力作用。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的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有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2)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有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高处不胜寒”说明了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故高空离地面远,到达的地面辐射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A. 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
B. 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 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
D. 造成火山等自然灾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 ,A属于。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B属于。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C属于。造成火山等自然灾害火山是球内部岩浆的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D不属于,选D。
【考点定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名师点睛】太阳辐射是地球外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影响地球上生物、天气现象,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能量来源于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太阳辐射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各种外力作用共同改变着地表形态 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形成了自然带分布上的规律之一: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①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③水能发电站利用的水能多由太阳能转化而来;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生物能也是太阳能转化来的。④大棚农业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
18. 下列现象及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是
A. 黎明和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大气的反射作用
B. 早春和晚秋阴天的晚上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 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 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水汽较多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所学知识,黎明和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是因为大气的散射作用,故A错误;早春和晚秋阴天的晚上,云量大,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会太低,所以不会有霜冻,故B正确;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是因为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故C错误;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一是因为城市上空固体杂质多,凝结核多;二是因为城市热岛效应,气流上升冷却,水汽易凝结成雾,故D错误。
下图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圈。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 A—G—C
C. G—F—D
20.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 大气吸收A辐射少
B. 大气吸收G辐射少
C. 地面吸收F辐射少
D. 地面吸收D辐射少
21.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经常遭遇雾霾天气,大气能见度变差,与其有关的是
A. A增强
22. 农村传统的防御霜冻的做法是傍晚闷烧秸秆放烟。这样做是因为烟尘可以与云雾一样
A. 增强地面辐射
C. 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19.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9.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传递到大气的热量传递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图可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所以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能量传递顺序是太阳辐射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地面辐射G。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0.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导致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因为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G的吸收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快,使地面辐射减弱。故B正确。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A的吸收很少,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地面吸收F辐射少、吸收D辐射少都不是气温低的直接原因,故C、D错误。
21.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分析可知,大气能见度变差一是大气中固体杂质太多,遮挡视线;二是雾霾天气,大气中水汽、固体杂质增多,导致大气的反射和散射作用E增强,使光线变暗。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太阳辐射A不受雾霾影响,故A错误;雾霾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减弱,从而使地面辐射减弱,故C、D错误。
22.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分析可知,傍晚闷烧秸秆放烟,所产生的烟尘与云雾一样,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从而达到防御霜冻的目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3. 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随季节明显变化,厚度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原因是夏季
A. 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对流旺盛
B. 近地面大气反射作用较强,对流旺盛
C. 近地面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强,对流旺盛
D. 近地面大气散射作用较强,对流旺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流层的厚度和大气的受热过程。对流层是离地面最近的一层,地面辐射是其主要热源。所以对流层底层空气温度高,顶层空气温度低,因此就产生了底层空气受热上升,而顶层空气低温下沉,也就产生了对流现象。中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随季节面明显变化,厚度最大的季节是夏季,是因为夏季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温度高,对流旺盛,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
点睛:对流层厚度的分布特点:
(1)对流层离地面最低,所以对流层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
(2)日照时间长,地面辐射强,则对流作用强,对流层相对较厚;反之,则较薄;
(3)一般的,低纬地区对流层较厚,高纬地区对流层较薄。但在高山山区有不同状况。
读图某校学生设计的模拟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24.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
①纸条M下降
③纸条M右偏
A. ①②
25. 该实验模拟的是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C. 大气的热力环流
26. 能用该模拟实验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A. 滨海地区的海陆风
C. 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答案】24. D
【解析】本题通过实验考查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24.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气温升高,气流上升,底部形成低压,上空形成高压;冰块气温低,气流下沉,底部形成高压,上空形成低压;在箱内底部空气从冰块流向电炉,上空从空气从电炉流向冰块,形成热力环流,所以纸条M向右偏,纸条N向左偏,③④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5. 根据上题解析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大气的热力环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6. 分析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滨海地区的海陆风就是热力环流的实例,故A正确;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故B错误;阴天时昼夜温差小,是因为阴天云量大,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多,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故昼夜温差小,与热力环流无关,故C错误;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是因为气流沿山坡抬升,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致雨,与热力环流无关,故D错误。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27.
A. B两地的气压性质
A. A是高压,B是低压
B. A是低压,B是高压
C. A、B都是高压
D. A、B都是低压
28. 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答案】27. A
【解析】试题分析:
27. 1月份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海洋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所以A正确。
28. 此时为1月份,即冬季,冬季东亚地区刮西北季风,C点的风向是西北风,所以B正确。
考点:大气运动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市区和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30. 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
A. 甲
31. 引起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 地转偏向力
C. 空气的垂直运动
【答案】29.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气运动的相关知识。
29. 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图文资料可知,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市区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0. 分析可知,甲位于城市中心区,不适合布局化工厂,故A错误;据图中气流方向,乙、丁两地布局化工厂,工厂废气会随气流飘向市区,故B、D错误;丙位于城市下沉风向的郊外,在丙处布化工厂,对市区的污染最小,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31. 根据所学知识,引起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A. 兰州
33. 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最合适营销的一组城市是
A. 北京、海口、贵阳
C. 昆明、兰州、郑州
【答案】32.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中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
32. 读图可知,兰州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30-140,海口为130左右,上海为110-120,昆明为140,故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昆明。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3. 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读图可知成都、重庆、贵阳是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地区,不适合使用太阳能。故A、B、D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自古为诗人咏颂。现今,雨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读某城市为充分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
35. 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 补充城市水源
C. 缓解地下水位上升
【答案】34.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4. 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改变了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及通过下渗形成的地下径流,对蒸发、降水、水汽输送环节没有影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5. 读图可知,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是收集后储存在蓄水池里,可以补充城市水源;可以在缓解城市内涝的发生;可以增加下渗,使地下水位上升;对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影响不大。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6. 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广泛使用的淡水主要是
A. 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 雨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
C. 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D.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广泛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7.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其体现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 蒸发、地表径流
C. 蒸发、地下径流
【答案】B
【解析】百川东到海指的是地表径流流入海洋,何日复西归指蒸发的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体现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地表径流、水汽输送,B对。蒸发不能体现又归来的特点,地下径流是看不到的,这里的川是地表径流,A、C、D错。
点睛:理解文字含义,这里说百川,指的是地表能看到的大小河流,不包括地下径流。复西归指的是水汽输送回陆地上,蒸发不能表示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的意思。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南水”进京后,将向密云水库输水以回补水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密云水库有些年份水量减少,其自然原因有
①北京地区地表蒸发减少 ②降水减少
③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加 ④密云水库下渗增加
A. ①②
39. 为保护密云水库的水源质量,在水库周边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 修复河道,引水灌溉
C. 封山育林,涵养水源
40. “南水”回补密云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C. 积蓄能量发展水电
【答案】38.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水资源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38.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数量变化的原因。考查,量应该会增加,故站对北京的供水压力。用流层之上,分析可知,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加不是自然原因,③错误。故C、D错误;地表水蒸发减少,密云水库水量应该会增加,与题干不符,故A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9.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分析可知,在水库周边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可以有效保护密云水库的水源质量,故C正确。修复河道,引水灌溉对水源质量没有影响,故A错误;垃圾填埋会污染水源,该措施不合理,故B错误;梯极开发,修建电站不能保护水源质量,故D错误。
40. 分析材料可知,密云水库是北京市主要的饮用水源地,不是灌溉水源,也不是用来发电的,故A、C错误;山区水土流失与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等关系密切,与“南水”回补没有关系,故B错误。“南水”回补密云水库,可以加大水资源的储备,缓解北京的供水压力。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二、综合题(共20分)
41. 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依据所给材料,在图中绘制距离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并标注名称(划图要求:位置准确、大小比例合适)
(2)在图中用适当图例标注小行星带位置。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试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答案】(1)图略
(2)图略
(3)①适宜的温度②液态水③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模式图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1)根据所学知识,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在各轨道上依次绘出并标注名称。绘制时注意大小比例,最大的木星直径是最小的水星直径的近30倍。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以适当图例标注就可以了。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主要从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三方面来分析即可。
42. 读“肥皂泡自孟加拉湾向西北地区调水路线的剖面示意图(根据科幻小说《圆圆的肥皂泡》描述绘制)”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想象这样一幅图景:在遥远的海洋上空,形成了无数个大肥皂泡,它们在平流层强风的吹送下,飞越了漫长的路程,来到大西北上空,全部破裂了,把它们在海洋上空包裹起来的潮湿的空气,都播散在我们这片干旱的天空中……是的,肥皂泡能为大西北从海洋上运来潮湿空气,也就是运来雨水!
大群大群的巨型气泡浩浩荡荡地飘向大陆深处,包裹着海洋的湿气,飘过了喜马拉雅山,飘过了大西南,飘到大西北上空,在南海、孟加拉湾和大西北之间的天空中,形成了两条长达数千公里的气泡长河。(节选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圆圆的肥皂泡》)
(1)目前,人类跨流域调水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__________。图中所示,“肥皂泡”调水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肥皂泡”包裹的潮湿空气来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肥皂泡”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其调水经过的主要地区与图9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①—青藏高原
C. ③—塔里木盆地
【答案】(1)地表径流
(2)南海
(3)由南向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跨流域调水改变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分析图文信息可知,“肥皂泡”调水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2)根据材料可知,“肥皂泡”包裹的潮湿空气来源地是南海和孟加位湾。
(3)根据剖面图信息可知,图中“肥皂泡”的移动方向是自南向北。剖面图中①是喜马拉雅山,②是青藏高原,③是塔里木盆地,④是天山。故C项正确。
43. 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___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____________而掩盖了海陆风。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的影响。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
(2)如图
(3)冬季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及实例。
(1)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滨海地区一天之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白天、黑夜海陆的气温与气压差异而引起的。
(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海洋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高空的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而画出夜晚的海陆间热力环流。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高空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从而画出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的天数,冬季最少。主要原因是冬季风太强劲,掩盖了海陆风。
(4)吹海风时海洋气温比陆地低,降低了城市的温度,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海风水汽含量高,增加了空气湿度,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选做题:(共20分,不计入总分)
44.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最大水量出现在______季,理由是____________
(3)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蓄水池的作用是_________。
(4)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5)坎儿井发挥的重要作用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答案】(1)陆上内循环
(2)高山冰雪融水
(3)减少水的蒸发
(4)由于新疆地区晴天多,光照强烈,蒸发旺盛,地表水损失大,因此,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5)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本题主要以我国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素材,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1)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坎儿井所在地区为内流区,水循环类型为陆上内循环,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
(2)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坎儿井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水量受气温影响大,夏季气温最高,高山冰雪融水量最大。
(3)新疆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开挖暗渠主要是为了减少蒸发量。蓄水池主要是起到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4)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主要是为了防止水量损失,要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方面来分析。
(5)从材料二“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知,坎儿井解决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和防止土壤盐渍化的作用。
45. 读 “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中气温高的是____________,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_______天气。
(3)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4)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
(5)若图表示夜晚海陆之间的气压分布状况,则甲乙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________。
(6)在图中画出高空附近的气压分布状况(等压线)。
【答案】(1)甲>乙>丙>丁
(2)乙;阴雨
(3)(见下图)
(4)西南。
(5)甲
(6)上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1)根据近地面等压线的弯曲情况可以判断,甲地位于等压线下方,气压高于该等压线气压值,而乙地气压等于该等压线气压值,故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甲地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丁处形成低压;乙地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丙处形成高压,故在高空丙处气压高于丁处。根据气压垂直递减规律,乙处气压高于丙处。综上分析,四地气压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丁。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乙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常形成阴雨天气。
(3)根据(1)分析即可绘出。
(4)该地为北半球,甲地气压高于乙地,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风向为西南风。
(5)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夜晚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故图中甲表示陆地。
(6)根据等压线的弯曲规律,高压向高空凸出,低压向低处弯曲,即可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