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斯里兰卡于中国西昌发射了该国的首颗通讯卫星,这颗卫星将进入斯里兰卡(6°56′N,79°51′E)上空的地球静止轨道。此次发射也显示当今社会太空领域国际合作的特点。右图为斯里兰卡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此次发射的卫星,将
A. 离开地月系
C. 寻找到外星生命
2. 该卫星发射时将
A. 北极地区可能观测到极光
B. 太阳辐射将严重干扰该卫星
C. 斯里兰卡进人地震多发期
D. 墨累-达令盆地农民正忙于犁地
3. 当天,斯里兰卡日出时,下列各地中日影方位大致在西南的是
A. 北京(40°N,116°E)
C. 拍斯(32°S,116°E)
【答案】1. D
【解析】
1. 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是绕地球公转,不会离开地月系,A错。与地球组成天体系统,B错。不会寻找到外星生命,C错。在宇宙空间,将遭受宇宙强辐射,D对。
2. 该卫星发射时,是11月27日,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可能观测到极光,A对。太阳辐射不会干扰该卫星,B错。斯里兰卡地震多发期与季节无关,C错。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夏季,农民正忙于收获小麦,D错。
3. 斯里兰卡在赤道附近,斯里兰卡位于东5区,日出时间约是6点,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11月份北半球是冬季,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结合各地经度,此时,北京时间9点,太阳位于东北方向,日影方位在西北方向,A错。洛杉矶是17时,太阳位于西南天空,日影方位东北,B错。珀斯是9时,太阳位于东北天空,日影方位大致在西南,C对。伦敦是1时,正值黑夜,无日影,D错。
点睛:地球同步卫星,是绕地球公转,属于地月系。极光出现在极夜时期,地震多发期与季节无关。只有白天才有日影,日影方位与太阳所在方位相反,冬季北半球各地向南看太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向北看太阳。
24节气能反映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它与人们结合气候总结的农业谚语对农业生产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随着气候变暖,节气对农业的指导也会发生变化。下图为1985一1999年和2000一2015年沙坡头区24节气平均气温对比图,表格为沙坡头区春小麦关健物候期日期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4. 据图可知2000-2015年与1985-1999年相比
A. 大多数节气温度都高
C. 有两个节气温度较低
5. 沙坡头春小麦物候期的变化
A. 提前趋势的程度相同
C. 全生育期缩短2天
【答案】4. A
【解析】
4. 根据图中曲线可知,2000-2015年与1985-1999年相比大多数节气温度都高,A对。升温幅度最大出现在夏季,B错。有4个节气温度较低,C错。最冷节气出现在小寒、大寒,D错。
5. 根据表中日期,沙坡头春小麦物候期的变化,提前趋势的程度不同
下表为1997年及2011年我国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变化情况,经济集聚指数为正值表示周围区域的经济活动有向该城市集聚的趋势,负值则表示向周围区域扩散的趋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 关于1997年及2011年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高铁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标准差大于全部铁路沿线城市
B. 高铁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的变化是经济活动集聚的结果
C. 全部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程度始终小于非高铁沿线城市
D. 全部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的变化是经济扩散的原因
7. 下列区域中,高铁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与非高铁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差异最大的是
A.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珠江三角洲地区
8. 造成我国不同区域全部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资源分布差异
C. 区域文化分布差异
【答案】6. B
【解析】
7. 交通线路发展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强,经济落后地区,交通线路密度越小,集聚指数越大。高铁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与非高铁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差异最大的是河西走廊地区,D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交通网稠密,集聚指数差异小,A、B、C错。
8. 造成我国不同区域全部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差异影响交通线路密度差异,B对。自然资源、区域文化、交通方式分布差异,不能表示交通线路密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A、C、D错。
济宁市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典型的粮煤复合区,地下煤田和地上良田的重合率达80%以上。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也因煤而“伤”。目前全市由于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已达43万亩,预计至2020年将有近20万居民被迫搬迁,人们对因采“黑金”而变成的“黑洞”,感到无奈;期待着“沦海”变成“金池”……下图示意济宁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 该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因为
A. 生态环境脆弱,限制堪炭开发
C. 水源严重短缺,农业发展不足
10. 有关采煤造成的塌陷区对济宁市产生的影响,说法合理的是
A. 威胁人们生产生活安全
C. 引导人口空间合理分布
11. 该市对采煤塌陷程度不大的地区综合治理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平整为农用地模式
C. 禁止煤炭资源开发利用
【答案】9. B
【解析】
9. 根据材料,该市是因煤兴起的城市,属于矿业城市。发展过程中以煤炭开采为主,地面塌陷,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因为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B对。该地没有限制煤炭开发,A错。是因土地塌陷导致的人口搬迁,C错。劳动人口充足,D错。
10. 采煤造成的塌陷区威胁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导致人口搬迁,A对。坍陷面积扩大,加重城市发展空间不足,B错。引导人口空间分布不合理,C错。导致良田破坏,加重人地矛盾,D错。
11. 该市对采煤塌陷程度不大的地区综合治理可采取的措施是平整为农用地模式,A对。不适宜发展立体农业,B错。禁止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不切实际,C错。塌陷区已经开采,不能提高煤炭经济附加值,D错。
点睛:矿业城市以煤炭开采为主,地面塌陷,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因为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采煤造成的塌陷区威胁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导致人口搬迁。地面塌陷导致良田破坏,耕地减少,人地矛盾加重。
二、非选择题。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原产自西亚,喜光,适宜生长在气候温凉地区。阿根廷是美洲栽种葡萄面积最大、葡萄酒产量最多、葡萄酒饮用董最多的国家,属于温带和亚热带。除了南部巴塔哥尼亚和安第斯山区的局部地区外,全年都较温和,适宜种植葡萄。阿根廷人大部分来自于西班牙,对葡萄酒有传统的喜爱,1974年葡萄产量达346万多吨,酿酒用338万多吨,占全部生产葡萄的97.63%。
阿根廷葡萄种植趋向于单一品种,便稳定某种萄萄酒的典型性。强降雨、霜冻等恶劣天气对萄萄种植的影响较大,导致阿根廷萄萄产量极其不稳定。2015年,阿根廷的葡萄收成为2300万吨,较上一年下降了10.12%。下图示意阿根廷菊萄种植区分布情况。
(1)指出阿根廷葡萄种植区空间分布特点,并阐述其原因。
(2)与圣胡安葡萄种植区相比,推测萨尔塔种植的海拔条件及原因。
(3)分析阿根廷门多萨发展葡萄酒酿造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4)针对阿根廷葡萄产量极其不稳定的问题,有人提出大力发展温室大棚种植,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1)沿安第斯山脉东侧山麓狭长分布。理由:距离海洋远,或位于山脉背风坡,多晴天,光照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葡萄品质较好;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有灌溉水源,且排水较好。
整体北部分布较多,南部分布少。理由:北部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南部纬度高,且位于高原,热量缺乏。
(2)萨尔塔种植区海拔较高。
原因:葡萄喜温凉,萨尔塔种植区纬度较低,更靠近赤道,葡萄种植海拔较高。
(3)有饮用葡萄酒的生活习惯,消费市场广阔;葡萄酒酿造业起步早,加工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接近葡萄产地,原料充足;有铁路连接港口,海陆交通便利。
(4)赞同。理由:温室大棚能够有效防止霜冻和强降雨等气象灾害,保证葡萄产量稳定;温室大棚的使用,能够保证葡萄生长所需热量,延长种植时间,扩大收益。
反对。理由:温室大棚使昼夜温差变小,不利于糖分积累,导致葡萄品质下降;温室大棚使生产成本上升,不利于大力推广。
【解析】(1)根据材料,葡萄喜光,适宜生长在气候温凉地区。安第斯山脉东侧山麓,距离海洋远,位于山脉背风坡,多晴天,光照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葡萄品质较好。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有灌溉水源,且排水较好。所以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东侧山麓狭长地区。位于南半球,北部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南部纬度高,高原上地势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所以,整体上北部分布较多,南部分布少。
(2)根据材料,葡萄喜温凉,萨尔塔种植区纬度较低,距赤道近,适宜葡萄种植区分布的海拔较高。
(3)根据材料,阿根廷人主要来自西班牙,居民有饮用葡萄酒的生活习惯,消费市场广阔。葡萄酒酿造业起步早,加工历史悠久。该地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葡萄洒生产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该地原料充足,接近葡萄产地。图中可看到,该城市有铁路连接港口,海陆交通便利。
(4)产量不稳,主要是受强降雨、霜冻等恶劣天气影响。温室大棚能够有效防止霜冻和强降雨等气象灾害,保证葡萄产量稳定。温室大棚的使用,能够保证葡萄生长所需热量,延长种植时间,扩大收益。所以赞同。从产品质量角度分析,温室大棚生产使昼夜温差变小,不利于糖分积累,导致葡萄品质下降。温室大棚使生产成本上升,不利于大力推广。所以反对。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月,某热带生物爱好者前往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区域内中低山、河派相间分布。连续几天的雷雨后,天刚放晴,走在枝繁叶茂的雨林中,倒伏的腐木上常可以发现大型真菌,它们的“春天”到来了·…等太阳落入远方层叠的山峦下时,纳板河河谷升腾起一股雾气,弥漫在山林间。
(1)推测该热带生物爱好者去纳板河的可能月份,并说明大型真菌“春天”到来的原因。
(2)说明纳板河河谷雾气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3)纳板河流域分布着约400多种大型真菌,被誉为“木型真菌王国”。分析纳板河流域大型真菌丰富的原因。
(4)纳板河流域是唯一一个没有把当地居民搬迁出来,按“人与生物圈”理念设计的自然保护区。试分析该保护区的生态意义。
【答案】(1)5-10月(任答其中任意一月即可)。 原因: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降水多,湿度大,水分充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雨林,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腐木多,腐殖层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为大型真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2)形成过程:夜晚(傍晚),河谷两侧山坡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冷空气沿着山坡侵入河谷,使河谷暖空气被迫上升(冷空气占据原有暖空气的位置)(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暖空气上升过程中冷凝成雾。
影响:多雾,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可能增多(多夜雨);夜晚“保温作用”增强。
(3)热带地区,光热充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倒木、腐木多;中低山、河流相间分布,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4)有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地和谐,保护居民生活环境。
【解析】整体分析:根据区域位置,判断气候类型、特征,夏季多雷雨天气。雾的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等条件。夜晚山谷中易出现逆温现象,山谷地形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弱。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有适宜多种生物生存环境。
(1) 云南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降水多,湿度大,水分充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雨林,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腐木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为大型真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连续雷雨天气,应发生在夏季,所以是5-10月。
(3)热带地区,光热充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倒木、腐木多;中低山、河流相间分布,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4)生态意义主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人地和协发展。所以生态意义是有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地和谐,保护居民生活环境。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老挝地处东南亚内陆,自然景观独特丰富,且发展历史悠久,其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众多。下图为2010一2016年间赴老挝的游客数童变化图,近年李老挝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世人认可了老挝。老挝人不仅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而且对本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引以为傲,同时世人也认可了老挝。
加引以为傲,同时世人也认可了老挝。
指出2010、2016年间赴老挝旅游人数变化特点,并说明人境旅游对老挝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变化特点:2010-2015年呈上升趋势,2015年之后略有下降。
影响:入境旅游增加老挝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老挝经济发展;加深老挝国民对老挝文化、历史的认同,拓宽国民的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老挝历史、文化的世界地位,提升其国际知名度;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根据柱状图,2010、2016年间赴老挝旅游人数变化特点是2010-2015年呈上升趋势,2015年之后略有下降。从经济角度分析,入境旅游增加老挝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老挝经济发展。从文化交流角度分析,有利于加深老挝国民对老挝文化、历史的认同,拓宽国民的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老挝历史、文化的世界地位,提升其国际知名度。从社会角度分析,入境旅游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在我国西北干旱农业区,人们采用地膜覆盖种植农田。地膜具有较好的保水、保墒、增温、增肥等作用,使相应农作物单产童提高30%左右。但由于耕作、日晒、风化等原因,大量地膜残留在原地或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堆放在地头的废弃地膜。
分析大量地膜残留在原地或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对当地发展的不利影响。
【答案】残留地膜污染土壤、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土壤理化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阻碍地表水渗,加剧土地盐碱化;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影响环境景观,造成环境污染;牲畜误食,危害生命健康。
【解析】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地膜不易腐烂,残留原地的地膜污染土壤、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土壤理化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残留地膜不透水,阻碍地表水渗,加剧土地盐碱化。地膜直接堆放在田间地头,影响环境景观,造成环境污染。牲畜误食地膜,会危害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