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热点题型一
例1、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2)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河流结冰期。当气温低于0℃时,河流出现结冰期。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答案选C。
第(2)题,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是否结冰除了受气温影响之外,还受到河流流速等因素影响。结合图中四个河段分析,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故答案选B。
答案:(1)C (2)B
【提分秘籍】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
补给季节 |
主要影响因素 |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
雨水补给 |
多雨季节 |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
|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
春季 |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
东北地区 |
|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
主要在夏季 |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
|
湖泊水补给 |
全年 |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
普遍地下水 |
|
补给 |
全年[来源:Z+xx+k.Com] |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
普遍[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
【举一反三】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河流的径流补给分配比例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可能为( )
A.非洲东南部的赞比西河
B.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
C.南美洲东南部的巴拉那河
D.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的比奥比奥河
(2)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
A.雨水 冰川融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B.冰川融水 雨水 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C.冰川融水 雨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D.雨水 冰川融水 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该河流流经地区以冬雨为主,故应该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故可能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的比奥比奥河。第(2)题,从图中可知,d补给比较稳定,常年都有,应该为深层地下水补给;11月至次年3月左右,该河流以b补给为主,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应该是冰川融水补给或是雨水补给为主,而每年4~10月以a补给为主,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故a为雨水补给,b为冰川融水补给,则c为浅层地下水补给。
热点题型二 水循环的类型和特点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C.吸附雨水污染物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解析:第(1)题,根据简图可看出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因此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适当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减少蒸发量,达到此目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时间较长,对雨水净化作用较强,B选项正确;树皮覆盖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土壤水分,A选项错误;砾石层位于最底层,颗粒大,因此不能起到对下渗雨水的净化作用,C、D选项错误。
答案:(1)D (2)B
【提分秘籍】 “三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
(1)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2)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3)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
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 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
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 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甲和河道降水是地表径流的来源,而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是坡面流;丙是地下径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径流包括地下河的径流和土壤中的径流,故丙为壤中流;乙是地下径流的来源,必然是地表水的下渗环节。故C项正确。第(2)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则植被覆盖率高,截留的雨水较多,故B项正确。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快,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坡面水的下渗,故A、D项错误;岩体破碎,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地下径流大,故C项错误。
答案:(1)C (2)B
热点题型三 水资源的合理运用
例3.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消耗”是指某流域中现有的地下-地表水体因为蒸发、汇入其他流域或大海,或者用于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读“某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1)~(3)题。
(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 B.山西 C.江苏
(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B.②③C.①②
(3)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 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③④ B.②③C.①②
答案:(1)A (2)C (3)A
【提分秘籍】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
(1)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
(2)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
【举一反三】
江苏省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有关江苏省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南、北地区水资源数量差别较大
C.过境的水资源数量较少
D.污染的水体较少,优质的水源多
(2)造成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A.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数量少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需水量大
C.不合理的生产造成水污染较严重
D.南水北调工程导致水资源大量减少
(3)缓解江苏省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海水淡化 ②从珠江调水 ③修建水库 ④大力开采地下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B (2)D (3)A
解析:第(1)题,江苏省位于季风气候区,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差别较大;随着自南向北季风势力的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南北差别较大;长江和淮河流经江苏,过境的水资源数量大。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有限,对江苏省水资源的影响不大。第(3)题,修建水库可以缓解江苏省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江苏省靠海且经济发达,海水淡化也是缓解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之一;从珠江调水不符合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
热点题型四
例4、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图一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二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
A.t1
C.t1之前
(2)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
A.洪涝灾害频繁
C.诱发地震、滑坡
答案:(1)D (2)B
【提分秘籍】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步骤如下图: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下面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温度。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注意过程曲线弯曲变化的时段、峰值的流量。如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补给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甲河流量与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举一反三】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水库多年平均月入库水量及月均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该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在区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B.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大而升高
C.6~8月入库水量在持续增大
D.3~5月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
答案:D
6.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小
B.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C.工业用水量增大
D.为防洪腾出库容
答案:D
解析:该水库的最低水位出现在5月份,在此之后入库水量明显增大,说明6月起该地进入雨季,有大量的水汇入水库,因此出现最低水位的原因最可能是为防洪腾出库容。
【2017全国卷I】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答案】6.C
【解析】
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
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7.D
【解析】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
【2017江苏地理卷】 A.[海洋地理]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3分)(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5分)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______。(2分)
【答案】
(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
(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解析】
【考点】海水性质、海水温度分布特点和全球变暖对冰山的影响。
(2016•江苏卷)图13
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答案】25.AC 26.AD
【解析】25.从图中看2003 年供水35.8,用水35.8,正好平衡,说明没有水资源循环利用;2013 年供水33.3,用水36.4,用水大于供水,说明有部分水循环利用。2013 年与2003 年相比供水总量减小;2013 年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生活用水明显增加,农业用水和用水工业减少,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科网
26.南水北调将南方的水源源不断地调到北方,北方城市有了这些大量的水,对本区的影响主要是增加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有了淡水,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水资源短缺得到缓解,但是没有解决,从远方调水,使用成本增加。
【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解决办法。
(2016•上海卷)(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3.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A.甲、乙、丙
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A.我国东海海域
【答案】13、D
【解析】
【考点】考查洋流知识。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C.下游降水量减少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答案】10.D
【解析】
10.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1951年到2010年这几十年来,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导致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
(2016•江苏卷)图9
19.
A.
C.
20.
A.①
【答案】19.BC 20.BD[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解析】
【考点】洋流,地转偏向力。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A.1-3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答案】9.D
【解析】
10.该题考查水库建成后的影响。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河流的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由于淤积加重,冲刷减弱,河床不易展宽。故该题选B项。
11.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潮流沖淤作用,C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错。
【考点】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
(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C.降水变率增大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答案】7.B
【解析】
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
【考点】河流、水循环
(2016•浙江卷)37.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解析】
庆交通便利;重庆为直辖市,发展汽车工业的人才较为丰富,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汽车市场广阔;同时,材料中“十三五规划”表明重庆发展汽车工业有政策支持。(3)成都与重庆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各有侧重点,能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产品分工,便于区域之间的生产联系,避免同质恶性竞争,有利于整个区域汽车产业的集群、健康发展。
【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工业发展区位选择,区域产业协作。
(2016•上海卷)(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36.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37.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38.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6分)
【答案】
36、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37、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8、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考点】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2)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考点】考查流域特征。
(3)原因:沿渭河城市多大量抽水截留,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
对策:河流水资源利用上,都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考点】考查流域水资源利用。
(2015·四川文综)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第3题。
3.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C.南海→台湾海峡
答案 A
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
6.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答案 5.C 6.B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3.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答案 2.D 3.B
解析 第2题,由图可知该“雨水花园”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很容易使上层经过植物及各填充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再加上蒸发,种植土层的水分变化较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种植土层的水分,树皮覆盖能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目的。第3题,地表雨水下渗后途经种植土层和砂层,这两层可过滤、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15.(2015·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答案 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16.(2015·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雨水 冰川融水
解析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补给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
2.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3.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C.覆膜种植农作物
【答案】2.A 3.C
(2014·四川文综)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A.湖泊水
C.冰雪融水
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
C.树上柑橘红
【答案】1.C 2.B
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C.地势起伏
【答案】D
【解析】首先看清图中的各项信息,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海拔,横坐标以0°为界,左侧为7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右侧为1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也与风速、风向分布规律相类似。
(2014·安徽文综)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2014·海南地理)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
C.丙地
【答案】C
【解析】由于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P地核泄漏物质顺着洋流带到丙地。
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观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河流径流分配状况。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湖泊水补给
答案:B
解析:该河流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故可判断出,该河流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
2.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D
解析:结合上题结论,该河流径流量主要受降水影响,因而该河流的径流量最低应在冬季。
3.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
A.恒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塔里木盆地
答案:C
读下图,回答4~5题。
4.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答案:B
解析:图中的溢流能反映出地表径流,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反映出地下径流;图中内容不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该设计适合缺水地区,也适合降水较多的地区;该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具有环境效益。
5.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
C.光照强 D.气温高
答案:A
解析:光照强、气温高、风速大都有利于水体的蒸发;空气湿度大,空气中能进一步吸收的水体越少,因而不利于水体的蒸发。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6~7题。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答案:D
7.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答案:D
解析:据图信息可知,在时间点②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其储水量并非最小;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但并非同步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示大多数时间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补给湖泊;时间点③处比①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河、湖之间水体的补给更快。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答案:D
9.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Ⅱ表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
下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答案:D
解析:此题的最好的解法就是运用选项逐一对照,由图中可知水循环缺少水汽跨空间的输送。
11.图示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有(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由原先的湿地变成耕地,湿地面积减少,将直接影响蒸发减少、地表径流水量减少,下渗减弱。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四河流中,水位变化受汾河水库调节明显的是(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答案:C
解析:水库对河流下游河段调节作用明显,四河流中只有③河位于水库的下游。
13.图中季节性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冬季高山冰雪融水减少
B.冬季降水量减少
C.冬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冬季地下水水位下降
答案:B
14.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千米、总水量1 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5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三 棉花生长所需水量以450 mm~620 mm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3)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咸海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少,入湖水量少。
(3)赞同。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答出3点即可)
不赞同。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剧当地干旱程度。(答出3点即可)
15.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