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开始了上任以来首次中东之行,第一站是沙特阿拉伯。此行中沙两国元首在继续扩大相互投资,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方面达成共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中沙合作,中国的哪些行业将迎来巨大商机(
①铁路
A. ①②
2. 习主席访沙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极地考察的最佳时机
C. 地球公转速度最大值
3. 在沙特政府的努力下本国粮食作物的自给率可以达到 90%。但是政府却宣布:今后将不再生产粮食作物,改为全部依赖进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本地的粮食生产落后无法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
B. 本地的气候条件无法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求
C. 粮食作物大面积种植使沙特的地下水面临枯竭
D. 本国人口稀少、增长缓慢对粮食的需求量不大
【答案】1. D
【解析】试题分析:
1. 根据材料,中沙两国将在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方面达成共识。基础设施领域包括铁路,①对。道路桥梁,④对。石油化工、环境污染的治理不属于基础设施,②、③错。D对。
2. 习主席访沙期间,时间是1月份,北半球是冬季,北极地区是极夜,不是考察的最佳时机,A错。沙特是热带气候区,冬季温暖,适合在沙特当地旅游,B对。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接近最大值,最大值出现在1月初,C错。东北进入冬季,不是春种的时节,D错。
3. 沙特政府宣布今后将不再生产粮食作物,改为全部依赖进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粮食作物耗水量大,大面积种植使沙特的地下水面临枯竭,C对。根据材料,本地的粮食生产自给率可以达到90%,基本能自给,A错。本地的气候条件可以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求,B错。本国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量大,但不利于生态保护,D错。
考点:区域间合作的行业,区域地理特征,区域不再发展粮食生产的原因。
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所以,大棚设计要尽力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 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 下渗
5. 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
A. 大棚内外温差
【答案】4. B
【解析】
4.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棚内的水汽蒸发,遇到冷的玻璃顶凝结,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可知,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B对。
5. 凝结量的大小与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内外温差。大棚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顶,就会凝结形成小水滴。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越大,大棚内外温差越大,玻璃顶的温度越低,水气凝结越多,故答案选A。
提高丘陵、山地植被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下图为某丘陵植被覆盖率提高后洪峰水位过程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 植树造林导致水位过程线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量减少
7. 植被覆盖率增加对外力作用的主要影响是
A. 风化作用减弱
【答案】6. B
【解析】
6. 植树造林后,林区的落叶、根导致地表径流阻力增大,从而使洪峰出现时间滞后,导致水位过程线滞后,B对。森林有调节气候功能,降水量不会减少,A错。涵养水源能力增加,水位线平缓,不是滞后原因,C错。植树造林不影响地形坡度,D错。
7. 图示曲线表明,植被覆盖率增加后,洪峰时流量变小,说明植被涵养水源,地面径流减少。洪峰滞后,说明流速降低,外力侵蚀作用减弱,B对。图示表示对径流量影响,不能体现风化作用减弱,A错。径流减弱,搬运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C、D错。
点睛:林区的落叶、根导致地表径流阻力增大,从而使洪峰出现时间滞后。植被覆盖率增加后,洪峰时流量变小,说明植被能涵养水源,地面径流减少。洪峰滞后,说明流速降低,外力侵蚀作用减弱。
中科院院士王光谦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这一项目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8. “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
A. 改变大气环流
C. 人工增雨
9. “天河工程”推进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A. 人工降雨难度大
C. 掌握水汽“迁徙”规律
10. “天河工程”选择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该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 经济落后,水资源需求少
【答案】8. C
【解析】
8. “天河工程”指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利用的是大气中的云、水资源,影响的是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人工增雨,C对。不能改变大气环流,A错。开渠引水是影响地表径流环节,B错。修建储水设施不属于跨区域调水,D错。
9. “天河工程”要实施人工增雨,需要根据水汽输送的规律选择时机、地点,推进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掌握水汽“迁徙”规律,C对。人工降雨主要由水汽条件决定,A错。资金不是主要问题,B错。不存在施工难度,D错。
10. “天河工程”选择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增加该区域降水量,有利于缓解河流沿岸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A对。该工程不需要移民,B错。经济落后,水资源需求少不是增雨的原因,C错。生态脆弱,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D错。
11. 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山地枣林不同覆盖技术比较示意图。黄土高原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 改变枣林内与枣林外裸地间风速风向
C. 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答案】D
第II卷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麻阳处于南北西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倾斜盆地中,主要土壤是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的沙壤土,盛产冰糖橙,有“中国冰糖橙之乡”的美誉。所产冰糖橙色香味兼优,果汁丰富,含糖和矿物质特别是抗癌元素硒的含量很高,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很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作为副业,农户们利用房前屋后的小片空地种植清一色的小果冰糖泡,并向周边乡镇出售以贴补家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通过引进世行贷款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战略,推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技术能人帮扶制度,选育出锦玉(大果冰糖橙)等品牌,通过合作经营和电商平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图为麻阳县的位置图。
(1)分析麻阳冰糖橙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2)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比较,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麻阳冰糖橙的销售量与销售范围大幅扩大的原因。
(3)为进一步将冰糖橙产业做大做强,当地政府计划大力发展冰糖橙浓缩橙汁产业,你是否赞成?请说出理由。
【答案】(1)处于向东开口的倾斜盆地中,既可减少低温冷害的影响,又有利与暖湿气流深入,冰糖橙的生长周期长,积累的养分多;处在第二级阶梯,地势较高,日照适中,光照充足;倾斜盆地坡度适宜,排水条件好.渍涝灾害少;沙壤土的透水通气性好,土壤中多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利于果实获取更多的有益成分,提升水果品质。
(2)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与投入力度;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营销,扩大市场影响力;培育了品牌,丰富了产品种类,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行了规模化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
(3)赞成。当地盛产柑橘,原料丰富,运输成本小;发展浓缩橙汁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麻阳冰糖橙品质优良,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阔:可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果农收入;能带动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不赞成。麻阳冰糖橙地域性强,原料有限,难以保证长时期大规模稳定生产的需要;大力发展浓缩橙汁产业会带来环境污染,影响冰精橙的品质;会冲击原有冰糖橙种植业的生产规模;当地技术水平低,浓缩橙汁的品质难以得到保证等.
(2)销售量扩大,说明市场扩大。市场扩大主要从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与投人力度。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营销,扩大市场影响力。培育了品牌,丰富了产品种类,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行了规模化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
(3)当地盛产柑橘,原料丰富,运输成本小。发展浓缩橙汁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麻阳冰糖橙品质优良,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阔。可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果农收入。能带动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赞成。
麻阳冰糖橙地域性强,原料有限,难以保证长时期大规模稳定生产的需要。大力发展浓缩橙汁产业会带来环境污染,影响冰精橙的品质。会冲击原有冰糖橙种植业的生产规模。当地技术水平低,浓缩橙汁的品质难以得到保证等。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不赞成。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A和B地的地形差异及形成原因
(2)分析瓜迪亚纳河谷盛产葡萄的自然条件。
(3)附近海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西欧游客,主要原因是什么?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瓜迪亚纳河流域开发对河口生物量的影响?
【答案】(1)A地以山地为主,多峡谷,地势起伏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地以平原(三角洲)为主,地形平坦,以流水沉积为主。
(2)地中海气候,夏季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温暖,有利于葡萄过冬。
(3)西欧大部分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阳光缺少;而阿亚蒙特附近海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而且这里离西欧客源地近。
(4)入海泥沙的减少,导致三角洲的萎缩;水生生物的养分减少,入海水量的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大坝的修建影响了回游性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河口各种水生生物水量的减少。
【解析】试题分析:
(1)A地为河流上游以山地为主,多峡谷,地势起伏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为主;A地为河流下游(入海三角洲),地势平坦,以流水沉积为主。
(2)图示地区为地中海沿岸地区(葡萄牙、西班牙),河流为外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流量、汛期、冰期、含沙量分析。该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为雨水补给型,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河流冬季流量大,夏季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亚热带地区最低月气温高于0℃没有冰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说明河流落差较大,水流较急,水能资源丰富;河流的含沙量可能会较小(发达地区环境保护较好)。
(3)旅游资源评价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包括地域组合与集群状况)、市场距离、交通通达度、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力等。本地区为欧洲西南部,欧洲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多阴雨天气,缺少阳光,欧洲人喜爱日光浴,而阿亚蒙特附近海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且市场距离小。
(4)地理环境整体性指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自然地理环境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方面分析。河流开发包括河流水开发(水能、供水与航运)和流域整体开发(流域内资源等整体开发)。题目中所给的开发主要是修水库,修水库后河流水流变平缓,侵蚀与搬运能力减弱,协带的泥沙等物质减少,使水生生物的养分减少,入海水量的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协带的泥沙等物质减少,入海泥沙的减少,导致三角洲的萎缩,水域面积减少,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大坝的修建影响了回游性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河口各种水生生物水量的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地貌、外流河水文特征、旅游资源评价、修水库对生物的影响。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芬兰北部的萨利色尔卡位于北极圈内,是一块尚未遭到人为破坏的荒原地,也是地球上最北的旅游胜地.这里有度假村、庄园、黄金博物馆、酒店、教堂等设施.由首都赫尔辛基搭飞机前往萨利色尔卡仅需1小时40分钟,也可乘特快列车再转乘汽车到达。芬兰萨利色尔卡的豪华雪屋酒店为顾客提供了一睹壮丽北极光的最佳方式。下图为雪屋示意图。
指出萨利色尔卡观赏极光的最佳季节,并简述萨利色尔卡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
【答案】季节:冬季。条件:旅游资源独特,质量高,符合人的探奇心理;旅游基础设施较齐全;交通较为方便;接近欧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解析】极光需要夜空环境才能彰显其绚烂,北极附近冬季才会是极夜,所以萨利色尔卡观赏极光的最佳季节是冬季。萨利色尔卡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从景观特性及价值、旅游基础设施、客源市场、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
15. 【地理:选修5——环境保护】
在山区农村地区建设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建不起、养不起”的问题,作为山区的某县进行了多方探索,引进农村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技术化解了这一难题,所谓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化池,这种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不需要任何设备也无需动力,只需利用生物软填料和碎石滤料就可达到吸附污染物过滤污水的效果。人工湿地上长满了美人蕉,芦竹、荷花等植物,周围建设了湿地公园并配备了健身器材,成为许多村民平时运动休闲的好去处。该系统治污效果良好,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下图为某县农村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
分析山区农村地区推广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相较传统污水处理厂的优势。
【答案】工程建设投入小;运行及维护成本低;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适合山区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将环境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融于一体,既处理了污水、美化了环境,又提供了村民休闲和健身场所;低成本高效率,污水净化效果好。
【解析】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投入小,适合在农村发展;运行及维护成本低,适合在农村使用;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适合山区农村地区推广应用;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将环境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融于一体,既处理了污水、美化了环境,又提供了村民休闲和健身场所;低成本高效率,污水净化效果好。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农村推广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势。相比传统污水处理厂,该工程的优点主要从建设投入、运营维护、适合山区地块小及综合意义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