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目前热带迁移农业的分布地区主要是
A. 美国中部平原
C.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2. 关于图中土壤肥力变化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土壤肥力最高,原因是植被被焚烧养分回归到土壤中
B. b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原因是森林被焚烧后枯枝落叶减少
C. c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原因是连续耕作和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
D. d以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答案】1.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如今只在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中的低地与丘陵地区还能见到,是由一些土著部族中进行着的一种农业耕作类型。故B正确。
2. 图中显示c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原因是连续耕作和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故C正确。土壤肥力最高为b,原因为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A、B、D错误。
下图是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导致图中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4. 要监测草原放牧草场面积的变化,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A. 数字地球
C. 全球定位系统(GPS)
【答案】3.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3. 图中显示草原放牧区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半干旱地区,农耕区为降水量大于400mm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在农耕区又以年降水量800mm与1月均温0℃分为旱地和水田。降水和气温为气候要素,因此导致图中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正确。
4. 遥感技术(RS)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故B正确。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应用于授时、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数字地球是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故A、C、D错误。
【点睛】注意地理信息技术各内容的具体应用。
下图是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与长江三角洲的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5. 东北地区谷物单产与长江三角洲存在明显差异,影响该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C. 气候因素
6. 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成为全国“粮仓”的主要原因是
A. 水网密集,河流众多
C. 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答案】5.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5. 东北地区谷物单产低于长江三角洲,主要是因为东北纬度高,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而长江三角洲为一年两熟。C正确。
6. 长江三角洲水网密集,河流众多,因此耕地破碎,无法施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属于精耕细作的自给化农业。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可以施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因而有全国“粮仓”之称。D正确。A、B、C错误。
7.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下列人类活动中,主要采用遥感技术的是
A. 洪涝灾情监测
C. 公交车实时预报
【答案】A
【解析】洪涝灾情监测可以用遥感技术,故A项正确;商业网点查询主要靠地理信息系统,故B项错误;公交车实时预报主要靠GPS技术,故C项错误;交通线路选择主要靠地理信息系统,故D项错误。
8.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A. 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C. 地形差异
【答案】B
【解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因此植被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B正确。
9. 新疆南部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之一是
A. 光照充足
C. 降水丰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新疆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故气候干旱,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生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0. 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GPS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B. GPS包括三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及传输部分
C. GPS 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D. 野外旅行,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GPS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1. 城市地域结构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应用于
A. 城市交通网、点的布局
B. 预测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C.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D. 估算城市工农业生产总值
【答案】A
【点睛】注意城市地域结构图层所反映的具体内容。
12. 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煤”变“油”技术,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的洁净油品。硫、氮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 放射性污染
C. 酸雨、酸雾
【答案】C
【解析】放射性污染与排放放射性污染物质有关,故A项错误;臭氧层空洞与氟氯昂有关,故B项错误;硫和氮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与水分子结合会形成酸雨和酸雾,故C项正确;不会有重金属污染,故D项错误。
【知识拓展】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1、生态破坏:
(1)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成因:自然植被遭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
(3)典型事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小时;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日益减少。
2、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
成因 |
典型事例 |
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坡污染 |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
泰晤士河的悲剧 |
固体废弃物污染 |
生产、生活中大量的垃圾任意堆放 |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
嗓声污染 |
交通、工厂等 |
噪声—无形杀手 |
放射性污染 |
放射性物质泄漏 |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
海洋污染 |
各类污染物排人海洋 |
渤海湾赤潮、日本水误湾事件、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
13. 藏族的传统服饰是掉袖藏袍,与这一服饰文化形成有关的自然条件是当地
A. 气压低
【答案】D
【解析】藏袍主要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征,D正确。
14. 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全球定位技术
A. ①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5. 测量某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 遥感
C. 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测量某地的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6. “嫦娥一号”卫星将直接执行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月壤厚度探测等项科学任务。该探测技术属于
A. 地理信息技术
C. 遥感技术
【答案】C
【解析】遥感技术(RS)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故C正确。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应用于授时、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数字地球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故A、B、D错误。
17. 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A. 半干旱农牧过度区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B.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设法扭转
C.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 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B正确,C、D错误。半干旱的农牧业过渡地带由于过度开垦而导致荒漠化加重,故应合理开垦,退耕还草,恢复植被,A错误
18. 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中,人类活动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比重最大的是
A. 过度樵采
【答案】A
【解析】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其中过度樵采最为严重,占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32.7%,其次依次是过度放牧(30.1%)、过度农垦(25.9%)、水资源利用不当(9.6%)和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0.7%)。A正确。
19.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A. 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 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 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 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导致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21. 对该山区植物资源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A. 遥感系统
【答案】20. B
【解析】试题分析:
20. 该山位于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森林带分布的海拔较低,西坡是背风坡,降水较少,森林带分布的海拔较高。所以是水分的差异,B对。山地的东西两坡,纬度相同,热量、光照、土壤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
21. 遥感系统只是感知,不能进行分析,A错。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不能分析,B错。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等,C对。数字地球是把各种信息转化成数据,不进行分析,D错。
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影响因素,地理信息技术。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
A. ①②
C. ②③
23. 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整个华北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 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 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 在绿洲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答案】22. B
【解析】试题分析:
22.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发生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原因。所以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樵采、过度农垦。
23. 读图可知华北北部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知,荒漠化正在向东、向南推进,与冬季强劲的西北季风有关;在牧区多掘水井以增加水资源,不能防治土地荒漠化。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土地荒漠化。
24. 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 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区域是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故D项正确。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具备一定面积大小、几何形状,具有一定边界范围,具有一定地理位置特征(即区位特征)。故A、B项正确,C项错误。C项为符合题意的选项。
考点:区域含义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区域概念的认知能力。
25. 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挑战正确的有
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费量高③单位产值能耗低④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A.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空气污染严重;石油进口量大,能源安全受到威胁;而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能源消费量低;生产技术水平低,单位产值能耗低。故选D。
考点:能源基地建设
26. 有关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 热带雨林蒸发、蒸腾的水分数量有限,对全球水循环、水平衡影响不大
C. 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释放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D. 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答案】B
【解析】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有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对全球水循环、水平衡影响大;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27. 热带雨林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调节全球水平衡
C. 减小地下径流量
【答案】C
【解析】雨林是巨大的储水库,强大的涵养水源和蒸腾作用等,增加了地下径流,促进了水循环,有助于调节全球水平衡C错误,A、D正确。热带雨林蒸腾作用强,降水丰富,B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答案,故C正确。
28. 关于亚马孙雨林被毁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过度的迁移农业
C. 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过于旺盛
【答案】C
【解析】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过于旺盛是雨林的脆弱性的体现,不是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是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等。
29. 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A.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C. 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都会破坏雨林的环境,不有利于保护,A.B.C错。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雨林,D对。
考点:保护雨林的措施、方法。
30. 热带雨林除被称为“绿色腰带”外,还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
A. 增加湿度
C. 保持水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热带雨林除被称为“绿色腰带”外,还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能够涵养水源,B对。增加湿度是大气温度升高造成的,A错。 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是雨林对大气和土壤的影响,C.D错。
考点:雨林的主要功能。
31. 说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是因为它能
A. 提供大量的木材
C. 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答案】C
【解析】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是从环境方面论述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四个选项中与环境有关的只有C。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为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33. 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 平整土地
C. 深耕改土
【答案】32.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3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由于战争,开矿,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等原因导致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A正确。夏季暴雨、
33. 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植被。D正确。
【点睛】注意本题要求是根本措施。
34. 山西省煤炭品种和煤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种齐全,世界上所有的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
B. 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C. 大同煤矿是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
D. 河东煤田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煤基地
【答案】B
【解析】山西省煤炭具有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B正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A错误。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产地,以优质动力煤闻名,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
【点睛】本题专业性有点过强,注意了解。
35. 下列不属于山西省主要产业链的是
A. 煤—电—铝
C. 煤—焦—化
【答案】B
【解析】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选B。
可燃冰被西方学者称为21世纪能源。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然冰储重已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储量的两倍以上,其中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6.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目前开发利用可燃冰资源的限制条件是
A. 资金投入大
C. 市场需求小
37. 可燃冰开发利用不当给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直接污染海水
C. 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36.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36. 目前开发利用可燃冰资源的限制条件是技术难度大,B正确。
37. 由第(1)题可知,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C正确。
38. 有关能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环境治理同步
B. 可以先进行能源开发利用,然后进行环境治理
C. 着重进行能源开发利用,无须进行环境的同步治理
D. 应着重环境治理,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保证不对环境产生危害
【答案】A
【解析】能源开发应既注重经济效益,又要尽可能不对环境构成破坏,所以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环境治理同步进行,A正确,B、C错误。D项说法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错误。
39. 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A. 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 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
C.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 禁止滥砍乱伐,保护植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铁矿、铝土矿优势,主要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0. 下面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天然气
【答案】D
【解析】水能可以循环利用,因此为可再生能源,D正确。矿物能源为非可再生能源,A、B、C错误。
交通运输是限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一大因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1. 上图中,成为山西煤炭外运交通发展两大自然障碍因素的是
①黄河 ②汾河③秦岭④太行山
A. ①②
C. ②③
42. 进一步增加山西能源外运能力,除铁路建设外,国家正在实施的工程是
A. 西气东送工程
C. 引黄入晋工程
【答案】41. 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41. 图中显示山西省煤炭主要是向东南方向运输,黄河和太行山是无法避开的自然障碍。D正确。
42. 进一步增加山西能源外运能力,除铁路建设外,还可以就地利用煤炭发电,转化成电能,西电东送。B正确。西气东送工程、引黄入晋工程、黄河整治工程与煤炭运输无关。
43. 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归类的是
A. 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
B. 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C. 热带、温带、江南丘陵
D. 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答案】D
【解析】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干寒带属于干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B项错误。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D项正确;故选D。
44. 影响秦岭南北自然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热量和降水
C. 径流和蒸发
【答案】A
【解析】秦岭南坡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与秦岭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关。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地理一条重要的分界线,秦岭南部为亚热带,北部为暖温带。另外,秦岭也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以北地区降水小于800mm,以南大于800mm,因此南北坡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和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答案选A。
点睛:秦岭的地理意义:
1、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一月份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3、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4、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分界线;
5、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的分界线;
7、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8、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9、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10.旱地集中分布区与水田集中分布区分界线。
45.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A. ①②③
C. ①⑤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只有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①⑥符合,故选D。
46. 东北地区北部的主要农作物是:
A. 冬小麦、棉花
C. 玉米、高粱
【答案】D
【解析】冬小麦、棉花在辽南各地种植;春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在东北中部地区种植较广;北部则以春小麦、大豆为主。D正确。
【点睛】东北地区北部气候较寒冷,作物耐寒性应更强。水稻、玉米等性喜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台风“苏力”于2013年7月8日8时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并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35百帕。“苏力”给我国华东及沿海地区带来强风暴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7. http://www.w)#ln100.c!om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_要对“苏力”进行监控,选取最佳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
C. 地理信息系统
48. 在对“苏力”及时监测和预警时,气象部门综合运用了多种现代化技术,主要包括
①气象卫星监测 ②GPS定位导航 ③GIS分析预测 ④气球探测
A. ①③
C. ③④
【答案】47.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47. 遥感技术(RS)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故A正确。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应用于授时、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数字地球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故B、C、D错误。
48. 通过遥感可对台风进行监测,通过GIS可以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进而发布预警,A正确。②GPS的主要作用是定位,④气球探测不属于现代技术,故②、④与监测和预警关系不大。
49. 能正确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A. 农业生产东农西牧
C. 粮食作物南麦北稻
【答案】A
【解析】农业生产东农西牧反映了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地形、气候,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A正确。传统运输应南船北马;粮食作物应南稻北麦;糖料作物应南蔗北菜。B、C、D错误。
50. 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气候相比,松嫩平原正确的是
A. 生长期较长
C. 海洋性较强
【答案】B
【解析】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相比,松嫩平原生长期较短,降水较少,温度较低。故B正确,A、D错误。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均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显著。C错误。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51.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下列防护林与其主要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 “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
B.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净化空气
C. 沿海防护林—防止赤潮
D.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消烟除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植被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但是不同地区的植被主要生态功能差异显著。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三北防护林的功能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沿海防护林的功能是防止海浪侵蚀。所以本题选择AB选项。
52. 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 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 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 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D. 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最常用于资源与环境的监测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密不可分,遥感是采集空间信息并加以识别、分类,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本题可以通过遥感获取某一区域森林火灾图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森林火灾图像、天气状况,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从而制定灭火方案;故答案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
53. 对于亚马孙热带雨林,我们既要保护又要开发,正确的说法是
A. 面对当前雨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而考虑到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扩大森林的开发,因此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不可调和
B. 在雨林开发中应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C. 在雨林的开发中应采用任意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达到既开发又造林的目的
D. 对雨林的保护主要责任由当地来解决,其他国家没有权利和义务来承担责任
【答案】B
【解析】就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而言,亚马孙热带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有。因此对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也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们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确实很难达到统一,但是如果在森林资源开发中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是可以的,比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但任意采伐是不利于更新的,应采用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使二者达到和谐与统一。故B正确,A、C、D错误。
54. 在阴雨天气中,下列遥感分辨率最高的是
A. 可见光飞机遥感
C. 微波飞机遥感
【答案】C
【解析】阴雨天气时云层可以阻隔可见光遥感,难以获得地面的清晰影像,故可以否定A、B选项。微波遥感不受云雨的限制和干扰,可获得较理想的地物影像;飞机距地面高度远低于卫星,因而飞机微波遥感清晰度高于卫星微波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高。C正确。
55. 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低噪声、减轻污染③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④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A. 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低噪声、减轻污染、④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⑤提神醒脑、减少事故。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主要是对农田而言,因此⑤错误。故A正确。
读中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下列各题。
56.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方和北方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B. 南方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故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C. 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
57. 下列环境问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是
A. 沙尘暴
【答案】56. A
【解析】
56. 据图中数据及简单估算,可判断南方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均少于北方地区,而人均水资源量较北方多。故答案选A。
57. 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气候干燥,表土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接近风沙源地,故多沙尘暴天气。故答案选A。
下图示意中国第一个千万级风电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但大批发电设备遭闲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8. 推测该风电基地位于
A. 甘肃
59. 导致该地大批发电设备闲置的原因之一是
A. 风能资源贫乏
C. 风电不稳定
【答案】58. A
【解析】
58. 读图图示景观可知,风扇面向西北,说明该地发电主要利用的为冬季的西北风,图式景观显示该地地广人稀,景观以荒漠为主,由此判断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北,甘肃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59. 甘肃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A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能源不足,需求量较大,B错误;电力输送主要高压线路,与交通建设关系不大,D错误;该地冬季风力强劲,发电量大,但是夏季风力较小,因此风力发电不稳定,C正确。故答案选C。
点睛:风能发电:
60. 我国不同自然区的环境特征差异显著。以下描述与其对应区域相匹配的是
A.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柴达木盆地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青藏高原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东北平原
D.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长江三角洲
【答案】A
【解析】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柴达木盆地光照强烈,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A对。青藏高原的特点为高寒,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东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B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横断山区的特点,C错。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云贵高原的特点,D错。故选A。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O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61. 某出租车公司为了实时掌握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应采用的技术方法是
A. 收看电视
C.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CD
【解析】收看电视不能获取出租车信息;遥感技术(RS)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应用于授时、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故C、D正确。
62. 若要监测和分析图中某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最快捷的技术是
A. 遥感
C.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AB
【解析】若要监测某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是依靠遥感卫星,它可获取地理事物的信息;分析某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依靠地理信息系统,是对获取的地理特征数据的分析系统。选AB正确。
63. 下列因素中属于西北干旱成因的是)
A. 远离海洋
C.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答案】AD
【解析】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故A、D确。西北地区不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和副热带高压控制,B、C错误。
64.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除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 ①
【答案】AD
【解析】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蓄水调洪、调节气候、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但湿地不能消除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故A、D正确。
65. 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红树林面积有所扩大,其主要作用有
A. 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C. 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案】BC
【解析】红树林的主要作用有防浪护岸、增加生物多样性等,不能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增加木材供应。故B、C正确。
66. 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强度大
【答案】AC
【解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与地形起伏、降水强度和植被有关,与热量和环境污染无关,我国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降水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故A、C正确。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7.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A.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C. 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68. 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C. 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答案】67. AD
【解析】试题分析:
67. 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焦化和二氧化硫等气体的部分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发生转移;也没有增加煤炭产量,而是强调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因此,D正确。
68. 生产结构的变化,改变了生产方式,只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①错。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将增多,增加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②错;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③正确。煤炭产业深加工耗费大量的水,从而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④正确。因此, C答案正确。
【考点定位】煤炭的深加工,产业结构调整
69. 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C.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地区,所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A正确;东北地区由于降水较少,所以酸雨灾害不严重,B错误;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植被破坏严重,所以土地荒漠化严重,C正确;华南地区降水较多,而土壤盐渍化一般在降水较少地区,所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需要了解各区域主要的特点和原因。
70. 我国各地的传统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A. 竹楼一一西双版纳
C. 石头屋——三江平原
【答案】AD
【解析】西双版纳高温潮湿,传统建筑为竹楼;吊脚偻依山而建,应位于山区,与华北平原不符;石头屋又称平顶碉房,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农区;华南地区多雨,为便于排水,房屋多为尖顶。故A、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