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地点 |
当日 |
次日 |
||
日出 |
日落 |
日出 |
日落 |
|
① |
9:00 |
23:00 |
8:58 |
23:02 |
② |
7:19 |
18:41 |
7:20 |
18:40 |
③ |
5:40 |
18: 48 |
5:39 |
18:49 |
1.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2. 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答案】1. B
【解析】试题分析:
1. 根据三地的昼夜长短的差异,纬度越高,则昼夜长短的差越大。读图表可知,①昼长为14小时04分,②昼长为11小时20分,③昼长为13小时10分,昼夜长短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①③②,故选B。
2. 若③地为北京,昼长为13小时10分,昼长夜短,且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错。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错。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C对。各地昼夜长短的差值逐渐增大,差值最小为二分日,D错。故选C。
【考点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
【名师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昼长大于夜长。赤道上昼夜等长,12小时白天,12小时夜晚。其它地区与赤道相比,距离赤道越近,与赤道的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所以根据各地昼长或夜长与赤道昼夜长短的差值,可以判断纬度高低。
3. 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 11月至次年1月
C. 5月至7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搬运能力的因索,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图表分析能力。河流搬运能力与径流量大小及流速大小有关,流速快、流量大,则搬运能力强,反之则弱。图中11月至次年l月径流量小,搬运能力弱。
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000—4000m之间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
A. 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
C. 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
5.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A. 粤东
6. 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
A. 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C. 破坏生物多样性
【答案】4. B
【解析】
4. 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重点指出石头的“新”,图片石头形状棱角清晰,即形成时间较晚;A、C、D所指示的外力作用发生过程较漫长,形成时代较久远,在其作用下形成的石头往往比较浑圆,因而只有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符合题意。
5.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海拔较高,有冰川活动:粤东地处亚热带,山区海拔较低,无冰川活动;苏南地区多冲积平原:陕北地区为黄土高原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显著;川西地区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属于横断山区,海拔较高,冰川活动较多,在高山谷底多发育为低温潮湿的环境。
6. 由材料可知,该藻类是最先生长在这些“新鲜”石头上面的,然后被其他生物所取代,该藻类在该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中起到了先驱者的作用,有利于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图示石头在该类藻类生长前为裸露地表,故该类藻类未挤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间:藻类植物在石头上生长会破坏岩石的结构,加速岩石风化的进程。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雪松美丽皎洁,晶莹高雅。新疆伊犁河谷的冬韵,迷人不已,特别是那有着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雾凇,最是醉人。下图为伊犁河谷区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 伊犁河谷醉人的雾凇景观最集中出现的月份是
A. 3月~5月
8. 最有利于伊犁河谷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A. 晴朗大风的白天
C. 风雨交加的夜晚
9. 为伊犁河谷雾凇形成提供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 太平洋
【答案】7. D
【解析】试题分析:
7. 根据材料中“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说明雾凇的形成条件是水汽充足、气温很低。伊犁河谷开口向西,三面是高山,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多,河谷水流汇集,水汽充足。该地区3月-5月,属于春季,气温回升,雾凇形成的条件较差。7-9月,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雾凇几乎无法形成。10月-12月,秋季初冬时,天气转凉,有雾凇出现,但不是最集中的。12月-次年2月,该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雾凇形成条件最佳,最集中出现。故选D。
8. 雾凇形成的条件是水汽充足、气温很低。伊犁河谷白天的气温较高,不利于雾凇形成。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比较弱,降温快,气温低,容易形成雾凇。大风天气,不利于雾凇挂枝。阴雨天,昼夜温差小,不利于雾凇形成。故选B。
9. 根据伊犁河谷地形和纬度判断,河谷开口向西呈喇叭状,三面高山阻挡,主要接纳西风带从大西洋携带的水汽。故选C。
考点:雾凇的形成条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下面四幅图分别示意四座山地南北坡的植被或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四座山地的共同特征是
A. 南坡都是阳坡
C. 山顶都有永久积雪或冰川分布
11. 甲、丁两山地所在区域
A. 分别处于亚热带大陆的东、西两侧
C. 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反
【答案】10. D
【解析】
10. 由图分析可知,A错:受降水影响,降水较多一侧的山坡(迎风坡)雪线偏低,图中丙山的北坡及乙、丁两山的南坡雪线都偏低,即乙、丁两山的南坡为迎风坡,丙山的北坡为迎风坡,故B项错;甲山山项7月均温大于10℃,故没有永久积雪或冰川分布,C项错;综上分析可知,甲、乙、丁三座山的南坡气温高,降水多,属阳坡和迎风坡,D项对。
11. 甲山7月高温少雨,l月温和多雨,应位于北半球大陆西侧的地中海气候区;丁山南坡为阳坡,基带又是常绿硬叶林带,故也位于北半球大陆西侧的地中海气候区,则两地冬季都盛行西南风,即B项对,A、C项错;甲、丁两山的南坡均是迎风坡,降水多,光照条件不及北坡,D项错。
二、非选择题。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野樱桃李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野生果木,它具有喜光、喜温凉、喜潮湿的生长习性,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下图示意野樱桃李等野生果木的分布。1993年专门从事樱桃李开发的甲饮料公司在该区域成立,至2010年该公司的樱桃李饮料已成为新疆三大品牌饮料之一。2014年甲公司决定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野樱桃李生长地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公司尝试在伊犁河谷仿生试种野樱桃李,但因冬季河谷气温较低,导致野樱桃李大量死亡。原料危机已经成为制约甲公司发展的瓶颈。
(1)从地形角度指出图中野樱桃李的分布特点。
(2)简析野樱桃李仿生试种区冬季气温较低的原因。
(3)简析当前甲饮料企业拓展市场的优势条件。
(4)试为甲饮料公司克服原料危机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位处博洛霍罗山南坡;且分布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地;密布于大西沟、果子沟等沟谷地区。
(2)地处河谷,且河谷走向与西风一致,地势西低东高,有利于(冬季)寒冷气流的堆积,导致冬季温度过低。
(3)原料优质(或珍贵、无污染等),产品知名度高;多年生产经营,工艺等基础好;地处边疆(靠近霍尔果斯口岸),便于拓展国际市场;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利于产品运输。(任答三点)
(4)(在1000-1500米高度上)寻找适宜野樱桃李生长的人工种植区(或培育良种,增强野生樱桃李的环境适应性)(或实施大棚生产),以确保原料的数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原料利用率;寻找其他野生水果替代,拓展饮料产品种类;加强野樱桃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任答三点)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地形角度指出樱桃李的分布特点,主要通过读等高线图结合樱桃李的分布范围进行描述。读图可知,图中的樱桃李主要分布在博落霍罗山脉的南坡的河谷地区,尤以大西沟和染子沟地区最密集,从海拔高度来看,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500米之间。
(2)野樱桃李仿生试种区冬季气温较低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及冬季风的影响角度分析。图示伊犁河谷为野樱桃李仿生试种区,该地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低。从地形角度来看,东侧海拔较高,西部海拔低,地势东高西低,且西部地区有缺口,有利于西北风的进入,导致冬季气温低。
(3)当前甲饮料企业拓展市场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原料、市场、交通等。从该企业的位置来看,离樱桃李的产地近,原料充足且质量优良。临近霍尔果斯口岸,有利于市场开拓。从交通运输条件看,该地有高速公路以及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输出。且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经营和生产工艺先进。
(4)原料危机的克服办法主要从科技投入提高产量以及利用率和培育优良品种以扩大种植范围角度考虑,同时,要积极寻找替代品,开展多种经营。加强野樱桃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保证现有原料来源供应。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区域可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2.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
3.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 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平行
4.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5.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南海诸岛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环岛沙堤的形成过程。
(3)分析甘泉岛上井水甘甜的原因。
(4)如果有人打算到甘泉岛定居,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答案】(1)地处低纬,终年高温;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盛行东北季风,夏季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的影响,盛行西南季风。
(2)地壳挤压抬升(隆起)使甘泉岛周围海水较浅,珊瑚虫遗体在周围的浅海堆积成环形浅滩;海浪从深海区携带泥沙,在浅水滩上减速沉积。
(3)形成晚,因蒸发积累的盐分少;地势较高,且四周沙堤围绕,地下水受海水影响较小;中间低地接纳雨水(淡水)后下渗,成为井水主要的补给来源,井水含盐量小。
(4)完善通讯联络设施,保障对外联系畅通;建筑物地基抬高,以防台风和潮汐形成的潮水淹没;控制建设规模,保持自然生态。
【解析】试题分析:
(1)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海诸岛地处低纬,终年高温;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盛行东北季风;夏季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的影响,盛行西南季风。
(3)有人定居基础设施应通水、通电、通路等,因此应完善通讯联络设施,保障对外联系畅通;建筑物地基抬高,以防台风和潮汐形成的潮水淹没;控制建设规模,保持自然生态。
【考点定位】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地质作用、基础设施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简评洮砚开发的条件及面临的问题。
【答案】有利条件:洮砚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历史悠久,文化价值高;资源稀缺,具备地域独特性。不利条件:地处高原山地,海拔较高,高寒缺氧;地理位置偏僻,对外交通不便等。面临的问题:批量化生产导致优质石料资源枯竭;传统手工工艺逐渐失传等。
【解析】试题分析:
评价开发条件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从材料中“洮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知洮砚文化价值高;石料来源“崖底”,说明洮砚石料稀缺,具备地域独特性等。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从分布图可看出卓尼县洮砚产地位置偏僻,地势险要,海拔较高等。面临的问题,可从“1300多年的历史” “批量化生产”推断优质石料资源枯竭,传统手工工艺逐渐失传。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简述玛纳斯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答案】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建立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分配水资源;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调整作物结构,发展耐旱作物等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灌区建立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灌溉,减少大水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