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嫦娥一号卫星在2008年1月4日传回的首幅月球极区图像,由装在卫星上的3轨CCD立体相机拍摄而成。完成下题。
 
1.假设月球上的经纬网类同于地球上的经纬网,下列四图中的阴影最能准确表示图中极区图像位置的是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气象仪器,在校园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北京时间)测得连续两天的气温值(下表显示)。同学们发现,在早上第一次观测时,太阳几乎刚刚出现在地平线上。据此完成2~3题。
| 观察点 | 天气 状况 | 
						温   | ||||
| 7:00 | 12:20 | 14:00 | 17:50 | 20:30 | ||
| 10月17日校园草坪 | 晴天 | 9℃ | 20℃ | 22℃ | 18℃ | 15℃ | 
| 10月18日广场水泥地 | 晴天 | 7℃ | 23℃ | 25℃ | 19℃ | 15℃ | 
2.若观测数据中有一组正好为当地正午时的记录,则
		A.当地这两日日出东北  
		C.当地位于120°E以西  
3.关于两日气温变化的叙述及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两日昼夜温差均较大,天气状况是重要原因
②气温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源:Zxxk.Com]
③18日温度变化更快,主要是昼夜长度变化造成的
④两日同一时刻温度差异主要是两地下垫面不同造成的
		A.①②  

右图为杭州(30°N)沿海某座山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坡度为30°,沿虚线L2坡度为45°。读图回答4~6题。
4.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甲地最强正午太阳辐射日期约为
		A. 6月下旬  
		5.不考虑天气因素,元旦日乙地 
		A. 
		C. 
		6.在两个风景点中,夏天游客多选择乙地看日出,对此解释最不合理的是 
		A. 
		C. 
		 
(单位:米),P为河岸的一处观测点。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  
		8.此时,该河流的剖面图(虚线为潜水位线)可能为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M-N”一线沿途
		A.高差最大达300米 
		C.丙处为谷地 
10.在甲、乙、丙、丁四处观察,正确的判断是
 
	
		
		A.甲处能看到乙处 
		C.丁处能看到丙处 
右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11~12题。
11.若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 40º—50º地区的夜长约为
		A.15小时~16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12.若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新的一天占全球三分之二时,下列四图与之相符的是
 下图为某时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13~14题。[来源:学.科.网Z.X.X.K]
下图为某时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13~14题。[来源:学.科.网Z.X.X.K] 
	
		13.此时N点地方时
		A.大于12点40分  
		C.等于12时40分  
14.图示季节正确的地理现象是
		A.长江入海口的盐度偏高  
C.图示时刻宜昌的日影朝西北,日落时日影为东南方向
D.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为西北风,是南极科学考察最理想的季节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15~17题。

15.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16. 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A.1月  
		C.8月  
17.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读“我国西北地区及周边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百分比分布图”(单位:%),完成问题18~19题。
 
	18.仅考虑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是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应到哪个地点营销?
		A.A 点   
19.图中B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百分比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B.位于山地迎风坡,水汽易被抬升,遇冷凝结
		C.地表水丰富,蒸发水汽较多 
D.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坦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②处的风向是
		A.偏北风  
		C.偏东风  
21.沿图中①③方向所作的近地面等压面剖面图,下列四幅与之最接近的是
 
	
		 

22.此刻,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是
		A. 10点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公转速度快  B.该日,C地从西北方向日落  
		C.该季节,地中海沿岸水循环活跃  
D.该季节,塔斯马尼亚岛白昼比马达加斯加岛长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地壳 
		C.③为软流层 
		25.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②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② 
		 
二、综合题:(共3题,50分)
		 

		 
		 
		 
		 
		 
		 
		 站的优势条件。(6分)
		 
		 
		 
		 
		 
		 
[来源:Zxxk.Com]
		 
		 
		 
		 
		 

材料一 《文汇报》2016年8月6日消息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什么时段?说出你的判断依据(6分)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是变大还是会变小?为什么?(6分)
		 
		 
		 
		 
		(3)在材料二图中,此时的热力环流应呈 
		 
28.读世界略图,回答问题。(14分)

(1)比较④⑤两地气候类型。(6分)
| 
						  | ④地 | ⑤地 | 
| 气候类型 | 
						  | 
						  | 
| 特点 | 
						  | 
						  | 
| 分布规律 | 
						  | 
						  | 
		(2)形成①③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3)②地常年盛行________风。(填风向)(2分)
(4)④地被称为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试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分布规律:(等太阳辐射线)东西延伸,自南向北递增。(2分)
原因:南部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2分)全年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较少(2分);自南向北,气候逐渐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2分),晴朗天气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增多。(2分)
(2)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且年变化小(2分),晴天多,单位面积获得能量多(2分)。邻近欧洲,市场需求量大。(2分)
		(3)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2分),城市大气中的粉尘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2分)。 
		 
		(1)  
		 
		(3) 
28、答案:(1)
| 
						  | ④地 | ⑤地 |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地中海气候 | 
| 特点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 
| 分布规律 |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 
(2)大气环流
(3)西南(西)
(4)④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大洋和世界最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