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农作物比较,鲜花种植需水量较大,荷兰与肯尼亚均为世界第一鲜花出口大国。读肯尼亚地图,回答1~2题
1、肯尼亚的鲜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该国的
A.东部
2、与荷兰相比,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1.C
2.A
【解析】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1.从图中可看出肯尼亚西部降水多,鲜花种植需水量大,因此该国的鲜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西部,C正确。
2.荷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纬度较高;肯尼亚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且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为发展鲜切花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右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4、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3、D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图中①与③处给出了风向和风力大小情况,因湖陆风与海陆风均为局地热力环流,故可根据①处与③处风向确定②、④处气流运动状况。图中①处风向为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如果①处风向为由陆地吹向湖泊则叫陆风),③处风向由陆地上空吹向湖泊上空,则②处为下沉气流,④处为上升气流。D正确。
4、城市地面硬化会加剧陆地与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加强,A错。围湖造陆减小了湖泊面积,会减弱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减弱,B错。湖陆风使陆地与湖泊上空的空气运动,进而影响区域内气温、气压及湿度,对局地气候起到调节作用,表现为增加陆地空气湿度,调节陆地气温,使气温日较差减小。故C正确。
考点:局地热力环流、湖泊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
下图示意某年12月18日~24日影响亚洲东部的某种天气系统。图中的小圆圈为气压中心,圆圈下的数字为中心气压值,圆圈上和锋线上的数字为日期。读图完5~7题。
5、24日,甲地的主导风向是
A.偏东风
6、气象部门发布了寒潮预报,甲地降温最剧烈的时间是
A. 19日
7、与18日的天气相比,寒潮过境时甲地
A.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5.A
6.C
7.A
【来源】【百强校】2017届四川绵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5.从图中看,24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1058)的北侧,主导风向是西南风,A正确。
6.图中21号的冷锋距甲地最近,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因此甲地21号降温最剧烈,C正确。
7.18号甲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寒潮过境时甲地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阴雨天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A正确。
【考点定位】常见的天气系统
【方法总结】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那么可能会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原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上升,天气转好。影响我国的冷锋天气有寒潮、沙尘暴、北方夏季的暴雨等。
下图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高度分布图。据此回答8—9题。
8、3月该山地随海拔增高降水量
A.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9、影响该山地9—12月降水量变化的大气环流因素是
A.西风带逐渐增强 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减弱
C.东北信风带逐渐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增强
8.C
9.A
【来源】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8.读图可知,该山地3月份降水量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然后再增大,故选C。
9.读图可知,该山地9~12月降水量相同海拔高度比其他月份降水增多,冬季山地西坡降水增多是受盛行西风影响,将太平洋水汽带来,受到地形抬升作用影响,多地形雨,所以影响山地降水量变化的因素为西风带向南移动,受西风影响逐渐增强,A对。赤道低压位于较低纬度,对北美西部影响小,B错。东北信风主要影响大陆东岸,C错。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错。故选A。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
植物对气候的反应最为敏感,孢粉(孢粉是孢子和花粉的简称)因其体积小、质量轻、产量大、易保存等特点,成为了解古气候的重要媒介。图3为距今240万年以来华北地区某地地层四类植物孢粉带图谱。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能够反映该地区气候寒冷干旱的是
A.孢粉带Ⅰ
10.答案:B
【解析】:本题以距今240万年以来华北地区某地地层四类植物孢粉带图谱为载体,考查气候变迁及自然植被变化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乔木多为生长在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木本植物,灌木多为半旱生植物,草本为早生植物,蕨类多属湿生或水生植物。读图可知,距今240万年以来该地区在孢粉带Ⅱ中草本植物孢粉含量比其他孢粉带高,蕨类植物孢粉含量较其他孢粉带偏低,说明该孢粉带所在的时期气候寒冷干旱,地表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
11、在孢粉带Ⅲb中发现了大量的现仅存于高海拔山地的云杉(乔木)花粉,说明孢粉带Ⅲb时期该地区气候
A.温暖干旱
11.答案:D
【解析】:本题以距今240万年以来华北地区某地地层四灰植物孢粉带图谱为载体,考查查气候变迁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云杉是湿冷气候环境下的典型乔木植被类型,现在仅分布于高海拔的山地林带(指示--气温低而湿度大的环境)。读图可知,孢粉带Ⅲb地层中的乔木类、灌木类花粉含量都偏高,蕨类花粉含量也相对增多,说明此时期大气湿度较大,适宜于乔灌木、蕨类的生长;同时,该地层中发现大量的云杉花粉,三步说明孢粉带Ⅲb沉积地层时期气候寒冷湿润。
36、(32分)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 718来,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17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的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
(1)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对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气候的影响。(6分)
(2)从气候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小麦品质好的原因。(6分)
(3)指出纳木错沿岸河流的分布特点。(6分)
(4)说明纳木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6分)
(5)分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8分)
【解析】(1)湖泊沿岸河流分布特点主要从河流多少及方位分布方面分析。读图可知,纳木错湖泊沿岸的河流南部和西部较多,而北岸较少。且自四周向中间流动,为向心状水系。
(2)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含沙量、流速等有关。读图可知,注入纳木错湖的河流补给主要以冰雪融水为主,河流的侵蚀冲刷作用弱,所以河流的含沙量小。从流速看,下游河口地区地形坡度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且湖岸风速大,入湖河流难以形成沉积环境,所以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3)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水温、营养物质、含氧量等角度分析。纳木错湖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严重缺氧(溶氧量小),鱼类成活率低;入湖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水矿物有机质缺乏,鱼类机体抵抗能力差;地处内流区,湖水盐度高,湖水中浮游生物少,饵料条件不足,不利于鱼类生长。
37.(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mm。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年降水量小的原因。(6分)
(2)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气候条件。(6分)
(3)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成为“欧洲蔬菜之都”的气候原因。(6分)
(4)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6分)
(1)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量小;(3分)冬季受西部山地的阻挡,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少,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因而全年降水量小。(3分)
(2)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水源不足;夏季受高压控制,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冬季处于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气温较高,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荒漠、沙化严重,土地贫瘠。(答对3点得6分)
(3)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2分)中间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2分)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2分)
(4)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蔬菜上市时间早;位于沿海地区,海运便利;土壤改良,温室推广,为蔬菜生产大规模生产提供条件;冷藏和保鲜技术的进步,方便蔬菜储存和运输。(答出三点即可,6分)
【解析】
(1)埃尔多希多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但是年降水量明显小于地中海气候的降水量,说明其冬季降水量小。结合图中山地信息,埃尔多希多地区位于佩尼韦帝科山东侧、冬季西风的背风坡,且海拔低,降水量小。
(2)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势、土层、水源、干燥度等方面分析。
(3)根据材料提示,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三层结构,结合三层结构和影响土壤肥料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4)埃尔埃希多地区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的有利条件从热量、土壤、交通、冷藏和保鲜技术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