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1990~2020年我国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图,关于1990~2020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199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超过70%
B. 1990~200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最多
C. 2020年第一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D. 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减少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A.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C.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而松嫩平原仅一年一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读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上图中(
A. 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B. 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C. 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
D. 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
5.从a到d(
A. 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
B. 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
C. 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
D. 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
19世纪中叶,波士顿的制造业在重要性上超过了国际贸易,成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20世纪早期波士顿工业开始衰落,20世纪70年代波士顿的经济又恢复了繁荣。21世纪初,波士顿已经成为一个科技与文化中心。读“波士顿主要交通线路和部分工业园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6.国际贸易曾是波士顿的经济支柱,主要得益于(
A. 发达的农业
C. 优良的海港
7.进入20世纪波士顿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因气候变暖,出口农产品锐减
B. 环境污染加剧,工厂大量关闭
C. 煤炭资源枯竭,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D. 技术、设备陈旧,劳动力价格上涨
下图为“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A. 差异性
C. 整体性
9.图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迁移方向是(
A. ①一②一③
C. ②一③一①
10.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
A. -2℃,400mm
C. 0℃,800mm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
A. 草地减少——过度开垦
C. 荒漠扩大——水土流失
1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 ①②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A. 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 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 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 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不接近
14.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A. 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 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影响不大
C. 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 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5.图中区位指数在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A. 陕西、山西
C. 山西、河南
16.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交通便利
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
A. ①②
图下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 ①②
C. ②④
18.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降低能耗 ②进口煤炭 ③开发新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
A. ①②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三大地带的划分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黑,吉,辽,京,津,冀,鲁,沪,苏,浙,闽,粤,琼),中部及近西部地带(晋,陕,甘,豫,渝,皖,赣,鄂,湘,川,贵,云,桂,宁),远西部地带(内蒙古、新、青、藏)。读新三大地带某年的人口,面积和GDP比重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新三大地带”划分指标最有可能的是(
A. 地形
20.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 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
C. 远西部地带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D.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经济水平最高,利于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面小题。
2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 玩具制造
22.该产业部门属于(
A. 劳动密集型工业
2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劳动力价格
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开工仪式于2012年5月13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和青海格尔木、甘肃沙州、河南郑州等地同时举行。这标志着“疆电外送”工程建设的全面展开。下图为我国区域能源的新谋划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实施“疆电外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把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②加快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及拉动投资、增加就业、提高财政收入 ③有助于解决输入区域煤电运输矛盾,缓解输入区电力紧张局面 ④可为新疆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环境保护效益
A. ①②③
C. ①②④
25.关于我国区域能源开发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西”、新疆:让黑煤变“绿”指的是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B. 川、滇做大水电的原因是两省位于第二、三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 甘肃省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
D. 青海省除了风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调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①②
2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在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读“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C. 土壤
29.5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 能源
下图为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009年11月26日,广东商企投资环北京园区招商推介会在广州举行,共话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道路,共谋“环渤海”产业承接的方向。由于工资、地价、燃料和电力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广东省原有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河北环京新城则给相对饱和的广东经济圈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
30.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 科技力量雄厚
C. 两地区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 两地区联系交通便利
31.珠三角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A. 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
B. 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 使得环渤海地区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 利于两地区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32.环京新城建设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
①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 ②利于北京分散城市职能
③加快北京周边交通建设 ④促进北京工业快速发展
A. ①③④
33.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属于此谚语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①河流众多
②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③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④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 ①②
读中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下面小题。
34.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B. 南方地区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
C. 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
35.下列环境问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是
A. 沙尘暴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材料二 二战后,匹兹堡钢铁工业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如下图)。
(1)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不同区位条件。
(2)比较两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及自然条件差异。
(3)概括匹兹堡振兴经济的成功措施。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西电东送示意图。
材料2:龙滩水电站示意图。
(1)在我国的跨世纪四大工程中,除西电东送外,与能源相关的另一大工程是________。
(2)材料2中的龙滩水电站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水电作为常规能源具有哪些优点?该省区水能十分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3)北线通道送电是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送往京津唐地区,将煤炭输出改为电能输出。这种能源输送方式与传统输送方式相比,对京津唐地区的环境有哪些有利之处?
(4)图中A地区需大量输入天然气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在南线通道中,既建有水电站,又建设了一批坑口火电厂,其目的是什么?
38.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2012年1月12日,安徽省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方案将按照“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的战略步骤分阶段实施。
材料2:我国“中部地区”位置图。
(1)在中部地区六省中,A是________省,该省由于________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3)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①、②、③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数码)区域。
(4)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省的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
参考答案
1.B
【来源】2010年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199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未超过65%;1990-200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最多;2020年第三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该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2.C
【来源】【全国百强校】陕西省宝鸡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是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环境会影响到另一个区域。选C正确。
3.B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长三角位于亚热带地区,热量条件充足,故作物可一年两熟到三熟,而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故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反映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候条件。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4.B
5.C
【来源】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4.由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区域的划分指标主要是单一的气候,但在各区域内部仍存在因纬度、地形等因素造成的特征差异;各区域的分布范围有一定差异,区域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过渡的。
5.从a到d,纬度逐渐降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现代建筑的楼间距增大;气温逐渐升高,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同时传统建筑的窗户逐渐增大,便于通风;现代楼房的高度和气候无关。
【点睛】我国南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南北方地理环境特征差异的体现。南方地区降水多,房屋多尖顶,便于排水;而北方降水少,屋顶较平。南方地区气候炎热,房屋墙壁较薄;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房屋墙壁较厚,保暖效果好。南方森林面积广,建筑材料多选用竹木,北方多采用砖石。除此之外,我国南北方建筑还存在窗户朝向、窗口大小等方面的差异。
6.C
7.D
【来源】加练半小时-2018版高考地理(江苏专用)高频考点精讲专题十高频考点55
【解析】
6.国际贸易必须以便捷的对外交通为前提,图中显示波士顿濒临大西洋,有优良的海港条件。
7.20世纪早期以前波士顿“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经济衰落必然是这些产业出现衰落,而经济衰落与技术落后、成本上升有关。
8.A
9.B
10.C
【来源】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8.本题主要是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面积、人口、城市化等特征的差异。所以是区域的差异性。选择A项。
9.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从发达地区移到欠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苏南>苏中>苏北。所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苏南到苏中到苏北。选择B项。
10.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一条重要的中国自然地理分界线,表现在: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的东段大致沿此线分布,此线以北的北方地区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此线以南地区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上;②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东段大致沿此线分布,此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此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故答案选C项。
点睛: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一条重要的中国自然地理分界线,表现在: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的东段大致沿此线分布,此线以北的北方地区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此线以南地区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上;②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东段大致沿此线分布,此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此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③东部季风区河流冬季有无结冰现象的分界线,此线以北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此线以南地区河流冬季无结冰现象;④东部地区亚热带和暖温带(我国根据各地积温条件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分界线;⑤我国东部地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⑥东部季风区水田与旱田的分界线。
11.A
12.C
【来源】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11.读图可以看出,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草原面积和森林面积的缩小和耕地面积的扩大,且出现了沙漠。由于明清时期人口剧增,对粮食的需求急剧增加,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耕地,人们采用过度开垦的方式,从而导致草地减少,A正确; 耕地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人们过渡樵采、过渡开垦而来获取,B错误;水土流失是荒漠化的表现,并不是原因,C错误;明清时期,矿山开采比较少,森林减少主要是由于过渡樵采,D错误。故答案选A。
12.由于过度开垦导致草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通航能力下降,①④正确;由于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扩张,②错误;由于缺乏植被覆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径流季节变化增大,③错误。故答案选C项。
13.BD
14.AB
【来源】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江苏卷精编版)
【解析】
13.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在2000~201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较接近,但不是相同,其中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14.读图可知,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年均增速差异较大,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2000~2015年增速最快,反映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考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15.C
16.A
【来源】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15.由图可直接读出区位指数在10~20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西、陕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江西等,所以A项正确。
16.甲地区位为广东省,区位指数大于40,是因为交通便利,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等。故① ④正确,答案选B项。
17.B
18.C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江苏清江中学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7.该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说明能源资源缺少,①对;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说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③对。故答案选B项。
18.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可以从开源节流方面寻找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都为节流措施。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都为开源措施。
【考点定位】我国中西部能源的分布状况以及缓解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
19.C
20.D
【来源】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19.本题考查区域划分的标准的判断。据材料可知,原有的三大地带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图中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远西部地带是经济水平最低、发展最慢的地区,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经济水平居于二者之间,因此,划分指标是经济。故答案选C项。
20.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读图可知,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人口、面积适中,但经济发展不如东部及东北地区,B错;远西部地带面积广阔,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不如中东部地区,C错;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经济水平最高,利于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D对。故选D。
21.A
22.A
23.A
【来源】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文)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1.图示的产业转移过程符合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故判断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玩具制造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汽车和石化产业主要资金密集型产业;钢铁工业既有原料指向型、动力指向型也有市场指向型模式。
22.同上题分析。
23.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的工资水平。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产业转移及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产业转移的一般特征,并能结合主要的工业类型分析,属于常规考点,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24.A
25.D
【来源】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4.新疆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建设“疆电外送”,可以加快该地资源的开发,新疆有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建设“疆电外送”需要就地将煤、石油和天然气转化为电能,有利于把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①正确;加快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及拉动投资、增加就业、提高财政收入,②正确; “输电”取代“输煤”,有助于解决输入区域煤电运输矛盾,缓解输入区电力紧张局面,③正确;“疆电外送”,需建设坑口电站或火力发电站,因此不能节省土地资源及带来巨大的环境保护效益。④错误。故答案选A。
25.“三西”、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将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被称为黑煤变“绿”。A正确;
川、滇做大水电的原因是两省位于第一、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错误;甘肃省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C正确;青海省除了风能资源丰富外,由于大气稀薄,对大气的消弱作用比较弱,因此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D正确,故符合题意的为B项,答案选B。
26.D
27.A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6.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排除①;丙段至戊段经过山东丘陵,在丁以南不能自流引水,排除③,这样就将A、B、D三项均排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故选D。
27.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往北方,使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排除B;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口附近水位降低,会使海水侵入河道的频率增加,排除C;海洋潮汐现象与日、地、月的运动有关,排除D。南水北调东线流经经济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区,水污染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南水北调对沿线地区的影响,考查南水北调对长江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组题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考查资源跨区域调动 带来的影响,一个是对沿线地区的影响,一个是对对长江的影响,南水北调东线目的是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戊地位于华北地区,故能缓解其用水紧张;东线从从扬州江都提水利用京杭运河北调,经过丙地,从而改善丙地的运河航运条件;山东丘陵比南北侧地势高,因此丙到戊不能自流,只有过了山东丘陵后向北能自流。南水北调东线从长江取水,流到海洋中的水少了,导致海水倒灌,向海洋输沙既减少又受阻;海水倒灌,导致河口盐碱化加重;对于河口外海洋潮汐影响不大;东线所经地区为经济发达地区,水污染严重,针对沿线地区备受关注。
28.B
29.B
【来源】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8.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日本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日本自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少,故而约往初放日花期越迟.日本本州岛滨海地区地形、土壤、降水不具有自南向北的地带性特征。故选B。
29.电器装配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这里,答案选B。
点睛:等温线判读技巧
① 线密→温差大;线疏→温差小
② 线向高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高;
线向低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低
③ 与纬线平行→受纬度影响明显
④ 与海岸线平行→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 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受地形影响显著
⑥ 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温高→盆地;线内温低→山地
30.A
31.B
32.C
【来源】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解析】
30.由于工资、地价、燃料和’电力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广东省原有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河北环京新城因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是导致珠三角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
31.珠三角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环渤海地区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对于环渤海地区而言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同时会对交通、住房、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
32.环京新城建设会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利于北京分散城市职能;加快北京周边交通建设;促进河北省工业快速发展,有利于北京的产业调整。
33.B
【来源】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因此,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的“山”指的是秦岭山脉,秦岭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以北为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②错误;降水较多,河流众多,①正确;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④正确;甜菜是北方作物,③错误。故答案①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5.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7.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9.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34.A
35.A
【来源】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34.据图中数据及简单估算,可判断南方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均少于北方地区,而人均水资源量较北方多。故答案选A。
35.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气候干燥,表土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接近风沙源地,故多沙尘暴天气。故答案选A。
36.(1)匹兹堡附近煤炭矿产资源丰富,武汉附近缺少煤炭资源;匹兹堡附近缺乏铁矿资源,武汉附近铁矿资源丰富;匹兹堡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武汉工业基础薄弱,科技相对落后。
(2)匹兹堡附近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武汉附近为季风水田农业。匹兹堡附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阴冷,热量较少,武汉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热量丰富,雨热同期;匹兹堡附近土壤贫瘠,武汉附近为肥沃的水稻土;
(3)大力发展科技(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效益);政府提供支持(实现工人再就业,提供就业机会);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
【来源】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工业的分布特点、形成的区位条件、治理改造的措施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区位的比较。据图分析两地的原料和能源差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两地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差距。读图分析可知,匹兹堡附近有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而武汉附近缺少煤炭资源;匹兹堡附近缺乏铁矿资源,武汉附近铁矿资源丰富;匹兹堡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武汉工业基础薄弱,科技相对落后。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既要比较自然区位差异,还要比较社会经济区位差异。匹兹堡位于美国的东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经济发达,市场广阔,适合乳畜业的发展;武汉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水稻土广布,适合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3)从图中可以看出,匹兹堡采取了大力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等复兴措施,同时还有政府提供支持。
37.(1)西气东输 (2)广西壮族自治区 可再生,清洁无污染。该地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处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4)常规能源缺乏;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5)丰枯互补,水火并济。
【来源】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是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其中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为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该地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处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3)改输煤为输电,一方面可以改善输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输入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水电作为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更是对环境产生了巨大贡献。
(5)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电量大,水电站发电量受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影响大,需要火电予以适当补充。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 响: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从输出地、沿线、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描述),如下表所示:
|
对调入地区 |
对调出地区 |
资源 |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
促进资源开发 |
经济 |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
社会 |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
生态环境 |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
38.(1)山西 煤炭
(2)
|
A省 |
B省 |
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
黄土高原 |
江南丘陵 |
农业发展中面临的 |
水土流失 |
(3)①
(4)经济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社会方面: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环境方面:在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工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来源】2013届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第(1)(2)(3)题根据平时所学的中国中部六省经济的崛起的相关知识可以判定图中的A B分别是山西与江西;所在主要地形单元分别为黄土高原、江南丘陵,这两个地形单元都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量最大,江南丘陵一带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量不比黄土高原的损失量小。山西的煤炭资源丰富,以此成为我国著名的能源重工业基地。注意我国的秦—淮线是一条重要自然分界线,包括了它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对应的就是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线。所以图中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①区域。第(4)题安徽省承接来自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从经济、社会方面来看,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等,但也可能在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工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故对此存在一分为二的影响。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点评:本题以中部六省(特别是安徽)的经济的崛起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带的划分、地形单元的特点、区域突出的自然资源及其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