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 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 西北地区地势起伏,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C.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D. 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
2. 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C.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D. 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
【答案】1. B
【解析】试题分析:
1. 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2.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人口的合理容量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完成下列各题。
3. 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A. 生态环境因素
4. 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 ②③⑥
【答案】3. A
【解析】试题分析:
3. 老年人冬季怕冷,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对老人生活有利。

考点:人口的空间变化
下面两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示意图及该城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该城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的(
A. 西南郊
6. 据右图可以推断,近十年该城市(
A. 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 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答案】5. A
【解析】试题分析:
5. 我国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从大气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应在东北或者西南方向,为了减少对城市水源的影响,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流经城市的下游,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及风向考虑,应布局在西南郊,故选A。
6. 读图可知,图中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近十年来,该城市城区建设用地增加,为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A错。图示显示的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不能体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B错。郊区耕地面积减少,种植业面积减少,C错。郊区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增加,说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D对。故选D。
考点:城市合理布局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了l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产业转型升级
8. 与北京比,上海市(
A. 常住人口少
【答案】7. A
【解析】
7. 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升级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该区域的主要产业,即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外来常住人口的总体素质达不到要求,因此慢慢减少。
8. 与北京比,上海市常住人口多,服务范围小,政治职能弱,城市规模大,所以D正确。
【点睛】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多,但中心地数量少,彼此之间的距离远。反之,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少,彼此之间的距离近,中心地数量多。
下表是世界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9. 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明显的是(
A. ①地区
10. ①地区在四个地区中(
A. 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C. 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
【答案】9. B
【解析】试题分析:
9. 根据表格中的出生率、死亡率,可以计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②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为负值,所以人口老龄化最严重,B对。A、C、D错。
10. 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①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属于发展中地区。该地的地区生产总值最低,但是人口总数少,人均生产总值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A错。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但总人口少,年净增人口较少,B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儿童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C对。总人口少,劳动力资源不可能最丰富,D错。
考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
下图为上海市主城区三个区域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密度变化柱状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下列关于上海主城区常住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城区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 三个区域常住人口密度同步增长
12. 上海主城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空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增长率的空间差异
C. 教育、医疗条件的空间差异
13. 为缓解上海中心城区的发展压力,需要构筑的最佳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 )
A. 多核心
【答案】11. D
【解析】
11.
12.
13. 上海市土地面积有限
下图是①、②两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 水稻种植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15. 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 四川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答案】14. D
【解析】试题分析:
14. 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地区商品率高,畜牧业比重高,可能为乳蓄业,所以D正确。
15. ②地区畜牧业和种植业比重大致相当,且商品率很高,应为典型的混合农业生产区,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与②地区相似,所以D正确。
考点: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生态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来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因素是( )
A. 土壤
17. 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收益,因为它有助于( )
A. 减少灰霾污染
C. 削弱紫外辐射
【答案】16. D
【解析】试题分析:
16. “屋顶农庄”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商家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蔬果,因此对这种农事活动的市场需求是商家调研的重点。A正确。
17. 开设屋顶农庄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植被对城市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如对气温、空气湿度的调节,可减轻城市热岛效益和雨岛效益。B正确。
【考点定位】现代农业的发展区位、热岛效益。
【名师点睛】试题以最新的一种种植方式“屋顶农庄”为材料,要求学生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地理信息、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这一目的是吸引居民租借种植,所以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屋顶农庄的市场需求。而后的提示“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说明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使得商厦室内气温下降了,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因而是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
冀中南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棉花产区之一,每年3、4月份为棉花播种期、5——8月为生长期,9、10月为采摘期。位于冀中的容城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有北方“中国服装之乡”的美称,是中国唯一的“中华国服生产基地”。全县拥有服装企业920家,其中外资企业29家,年生产能力达4.5亿多件,服装出口到全世界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河北容城县服装产业与上海对接联手,共谋发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冀中南棉花生长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 播种期降水量大
19. 容城县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因素( )
A. 原料
20. 河北容城县服装产业与上海对接联手,主要是为了利用上海的( )
A. 广阔的市场
【答案】18.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和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学生要熟悉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影响的主导因素,熟悉不同工业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
18. 每年3、4月份为棉花播种期,此时正值春旱,降水少,A错;土壤肥沃不是气候条件,B错;成熟期日较差大对棉花生产影响较小,C错;9、10月为采摘期,雨带向南移,采摘期晴天多减少对棉桃的伤害,D对。选择D。
19. 容城县所在地区盛产棉花,容城县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因素洁具原料产地,选择A。
20. 上海是我国科技比较发达的地区,河北容城县服装产业与上海对接联手,主要是为了利用上海的先进的生产技术,选择B.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22. 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 地形和水分
23. “硅谷”以微电子工业著称,这里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美国乃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据此回答下题。
对美国“硅谷”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硅谷”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B. 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
C. 高等院校多,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崛起中起了关键作用
D. 便捷的交通条件,有航空线和公路与各地相联系
【答案】21. B
【解析】
21. 香蕉是热带地区的水果,该地种植香蕉,说明位于热带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雷州半岛位于热带地区。
22. 该地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变化大,在不同的地形区水分条件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海拔最高的地方营建经济林、用材林,坡度较陡的地方种植香蕉,山麓种植蔬菜,地势地平、水分充足的地方种植水稻,低洼处发展鱼塘,因此主要改造的是地形和水分条件。
23. 硅谷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高等院校多,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崛起中起了关键作用;便捷的交通条件,有航空线和公路与各地相联系等。硅谷以高技术工业为主,受廉价劳动力影响小(该地劳动力价格高)。
【点睛】立体农业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的一种措施。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下列各题。
24. 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 原料地
25.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存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 接近原料产地
26. 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竟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 原料生产环节
【答案】24. A
【解析】
24.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主要因素。柑橘作为果酱的原料,是一种失重和容易腐烂变质的原料,为了保持柑橘的新鲜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应该布局在原料产地。故答案选A。
25.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材料反映S州的面积不大,说明不是因为该州大量生产柑橘而布局工厂。但该州拥有大型港口,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可见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其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故选D项。
26. 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得出布局在S州的主导因素是交通,曾经出现的地位下降也是因为交通。故答案选C。
27. 农区是指“耕作区”,水土流失一般不太严重;以“圈养”方式进行的农区畜牧业可以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为饲料,并为耕作业提供肥料故选B。
点睛:本题以巴西柑橘果酱的生产与发展位背景,考查工业的主导因素以及交通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在课本中学习了水果罐头厂的布局,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第一题是容易题,从题目的文字材料中可以看出柑橘果酱生产主要是用轮船出口,得出第二、三道题的答案。主要考察学生的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7. 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 市场指向型
28. 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 环渤海地区
【答案】27. C
【解析】
27. 试题分析:读图可知:甲类工厂原料投入所占比重最大,按主导因素划分,所以甲类工厂属于原料指向型。故选C。
考点:工业类型
点评:本题考查按主导因素划分的工业类型,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理解按主导因素划分工业类型的方法。

考点:工业布局
点评:本题考查结合图示考查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结合图示判断工业类型,然后对比四个地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
29. 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公平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B. 持续性原则—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C. 共同性原则—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D. 阶段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可持续发展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地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A正确;发达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体现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原则同上;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以保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属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体现了持续性原则。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基本原则的含义。
30. 下列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是
A. 淮河流域水质变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淮河流域水质变坏,主要是工业生产排污造成,A错。土壤的盐碱化可能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B对。全球变暖、酸雨主要是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造成的,C、D错。
考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31.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
(2)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
(3)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地;从环境角度考虑,化学工业布局在E处的合理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等。
(4)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请你为缓解该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等。
【答案】(1)地形、河流 (2)文教区
【解析】(1)该城市空间形态沿河谷方向延伸,说明早期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形和河流。
(3)大型批发市场条件有二点:一是城市外围,地租水平低;二是交通便利。化工厂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因此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和河流下游。
(4)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措施可从二方面分析:一是合理规划,二是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辆。
【点睛】风频图又称风向玫瑰图,用以表示一个区域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由坐标图和曲线构成。图中曲线上各点距原点的距离越大,表示从该点吹向原点方向的风在一年中出现的频率越大;反之,曲线上各点距原点的距离越小,表示从该点吹向原点方向的风在一年中出现的频率越小。
32. 读“我国12月某日11时天气形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风向为
(2)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
(3)图中A天气系统为
【答案】(1)西北风
【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风向。风向看风的来向,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风向的画法,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水平向东,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北风。丙地是高压中心,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2)风力比较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气压梯度力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甲、乙两地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3)A处天气系统,看符号可判断出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大风、降温、阴雨等。
【考点定位】风向与风力比较、天气系统与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