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A. 甲
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 甲→乙→丁→丙
C. 乙→甲→丁→丙
3.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容量
下图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和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 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 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5.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6.据新闻报道:2011年3月~5月, 利比亚约有70多万人迁往埃及、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这一时期利比亚出现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生态环境因素
读“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C. 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5.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6.据新闻报道:2011年3月~5月, 利比亚约有70多万人迁往埃及、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这一时期利比亚出现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因素
读“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下列各阶段中,人口总增长最多的是
A. 1949~1952年
C. 1964~1976年
8.有关合肥市各阶段人口变动的正确叙述是
A. 1949~1952年属于低增长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B. 1953~1957年自然增长率和自然增长人数均最高
C. 1958~1963年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迁入增长较大
D. 1986~1990年受60年代人口高峰影响生育率较高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 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 ①②
10.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因素
11.“闯关东”和“雁南飞”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 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
人均GDP与全 国平均值之比 |
城市化 水平(%) |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
全国 | 1.00 | 52.57 | 1.00 | 1.00 |
青海 | 0.86 | 47.44 | 0.14 | 0.95 |
河南 | 0.82 | 42.43 | 7.74 | 1.07 |
黑龙江 | 0.93 | 56.90 | 1.00 | 0.29 |
浙江 | 1.65 | 63.20 | 0.83 | 2.56 |
12.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 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3.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14.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新网12月31日电: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29日预计,2010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3亿零840万人,比上年增加260万多人,人口增长率为0.9%。美国每8秒钟有一人出生,每12秒钟有一人死亡,每14秒钟净增一个人。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是由________________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A.交通通达性提高
C.劳动力数量减少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科技、地区开放程度、______________等。
(4)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参考答案
1.D
2.D
3.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7讲用框图和坐标图梳理人口知识
【解析】试题分析:
1.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读图,在丁处,人口出生率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说明人口死亡率最高,D对。其它时期人口死亡率较低,A、B、C错。
2.根据人口模式演变特点,最初是高高低模式,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先是死亡率下降开始,形成高高较低的模式,高低高模式。最后是出生率下降形成三低模式。根据图中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分析,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丁→甲→乙→丙,D对。
3.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D对。人口容量、国际移民、国内迁移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原因,A、B、C错。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人口增长模式演变顺序及主要因素。
【名师点睛】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中原始型、传统型、过度型、现代型,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对照图中的曲线判断演变顺序。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B
5.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7讲用框图和坐标图梳理人口知识
【解析】
4.图中显示1980年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经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过程,所以人口增速经历了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又变慢的过程,故C错;图中显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0以上,故人口规模一直在增加,所以A、D错,B正确。
5.图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出生人口数先增后降,故A错;生育政策不变,则出生人口数量会持续下降,但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规模就不会下降,故B错;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数与目前相比,开始有小幅上涨,且在2022年后出生人口数与目前相比少,这说明人口出生率并没有持续上升,故D错;而放开单独二孩,与生育政策不变情况相比,出生人口数有所增加,故可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所以C正确。
6.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7讲用框图和坐标图梳理人口知识
【解析】试题分析:2011年3月~5月, 利比亚因政府与反动派之间发生内乱,而引起了人口迁移。故选B。
考点:人口迁移
点评:本题考查利比亚的人口迁移,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利比亚在2011年3月~5月发生的事件。
7.C
8.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7讲用框图和坐标图梳理人口知识
【解析】试题分析:
7.根据图示的人口自然增长和自然增长占人口增长总数之比,可直接计算各个时期的总人口增长数量,即人口总增长=人口自然增长/自然增长占人口增长总数之比。
8.结合我国的人口增长基本概况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1949年到1952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10‰,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不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A错误;材料显示人口自然增长人数最高为1964—1976年,B错误;1958—1963为我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济发展缓慢,C错误;材料显示1986—199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前一阶段高,主要受人口增长惯性60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影响,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图示和表示的基本信息,掌握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占人口总增长之比和人口总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我国建国后的人口增长基本特征等内容综合分析即可。
9.A
10.C
11.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7讲用框图和坐标图梳理人口知识
【解析】试题分析:
9.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山东省人口较多,土地压力较大,而东北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故出现了“闯关东”的人口迁移。
10.改革开发以来,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东北地区,故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而出现“雁南飞”现象。
11.结合上题分析,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人口迁移及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能结合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综合分析即可。
12.C
13.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7讲用框图和坐标图梳理人口知识
【解析】试题分析:
12.黑龙江的人均GDP水平比河南高,但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比河南小,表中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大于青海和黑龙江,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大。
13.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黑龙江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最小,且黑龙江平原面积广阔,适合发展生产规模较大的商品农业。青海经济较落后,科技水平低,不适合发展高科技产业,河南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很大,不适合发展耗水多的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
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4.(1)国际人口迁移(或“机械增长”) 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2)B
(3)资源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7讲用框图和坐标图梳理人口知识
【解析】试题分析:
(1)由美国的人口构成可以判断,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是由国际人口迁移(或“机械增长”)所致,原因是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2)国际人口迁入对美国的积极影响。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原因是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考点:主要考查了美国的人口增长、国际人口迁入对美国的积极影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的原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美国的人口增长、国际人口迁入对美国的积极影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