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上图,分析秦王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直道的主要目的是
A.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B. 巩固边防,加强国家的集权管理
C. 促进陕、甘、宁、内蒙古等省区的社会经济交流
D. 开发河套地区的土地资源
2.清嘉庆年间记载:“若夫南及临潼,北通庆阳,车马络绎,冠盖驰驱……”可见,秦直道的荒废仅是近一二百年的事。如今,部分完整的路段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文物。下列关于秦直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直达性特征显著,说明选线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小
B. 沿线地区荒漠成片,风沙肆虐
C. 秦直道的功能基本没有变化
D. 交通和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是其荒废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 河流
C. 耕地
4.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 线路过长
C. 易受洪水威胁
读“海西沿海铁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影响海西沿海铁路修建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C. 城市
6.海西沿海铁路修建的意义主要是
A. 缓解京沪铁路的运输压力
B. 缓解京广铁路的运输压力
C. 节省福建沿海城市物流运输成本
D. 加快福建沿海港口物流速度
兰新高铁(左图)于2014年12月底建成通车,右图为兰新高铁新疆段某防护措施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实现兰新高铁取道西宁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8.下列叙述不是兰新高铁建设的意义的是
A. 加快新疆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B.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C. 增加西北地区旅游景观类型,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D. 巩固国防安全,保障边疆稳定
现代高速铁路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图中四地“以桥代路”的作用是( )
A. ①—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
C. ③—避免山崩滑坡的危害
10.各桥梁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是( )
A. ①—干旱与洪涝
C. ③—冻雨与风沙
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全线贯通。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1.京广高速铁路沿线
A. 地势平坦,无需修筑隧道
B. 跨越江河,施工难度较大
C. 城市众多,选线时需绕行
D. 干旱影响大,洪涝影响小
12.京广高铁的建设,最有可能促进沿线
A. 人口的大规模南北迁移
B. 大城市地价、房价下降
C. 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D. 商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13.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如果在湘江上建一河港,最适合的地点是
A. M处的东岸
C. M处的西岸
下图为对应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1月和7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循环7月比1月活跃
B. 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C. 丁处河岸流水堆积作用最显著
D.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15.图中P处以南海岸线曲折适宜建港,但目前少大港,其原因可能是
A. 有河流注入,泥沙堆积严重
B. 资源贫乏,环境人口容量小
C. 山脉紧逼海岸,经济腹地小
D.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
16.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厦深铁路北起福建省厦门市,向南经漳州、潮汕地区至深圳,北接福厦铁路和在建的龙厦铁路,并与既有的鹰厦铁路相通,南连广深铁路和在建的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城际和深茂铁路,是我国规划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通道——杭(州)甬(宁波)深(圳)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纵线全程贯通后,将大大缩短浙江、福建、广东间的铁路运输距离,贯通中国经济“引擎”——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对带动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将极具意义。
材料二
(1)下列关于厦深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起点和终点都是我国的经济特区
B.建设厦深铁路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交通网和巩固国防
C.沿线地区人口稠密,很多地方被称为“侨乡”
D.有利于促进沿线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2)简述厦门港口发展的有利条件(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各写一点)。
(3)决定厦深铁路修建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厦深铁路的修建可从哪些方面促进厦门港口的发展?
参考答案
1.B
2.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1讲 用典例建模法复习交通运输布局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历史背景及直道经过地区分析,因地域辽阔,沿线地区人口稀少,所以主要目的不是经济的发展和开垦土地资源,而交通不便,难以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所以直道的修建可以巩固边防,加强国家的集权管理。故选B。
2.沿途地势起伏大,且气候干燥,风沙严重,所以选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直道所经过地区荒漠很少;历史上因交通线路较少,直道对联系南北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随着交通的发展,交通线路的增多,直道的功能逐渐减弱;因交通和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使直道的交通流量减少,所以是其荒废的主要原因。故选D。
考点:交通运输
3.D
4.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1讲 用典例建模法复习交通运输布局
【解析】试题解析:
3.图示天山地区河流短小,铁路线没有沿河修建,A错误;线路没有经过主要城市,主导因素不是聚落,B错误;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也是聚落主要分布区,C错误;铁路修建要尽量少穿等高线,图示铁路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的,不穿越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正确。
4.读图可知,兰新铁路在图示区域没有经过主要城镇,故选B。
5.D
6.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1讲 用典例建模法复习交通运输布局
【解析】试题分析:
5.海西沿海铁路的修建主要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输需求量的增加是该铁路修建的主要因素,而地形等自然条件一般是影响铁路修建的难度和成本。故选D。
6.海西铁路与京广线、京沪线的运输方向没有重合,也就起不到环节运输压力的作用,A、B错;原本附件沿海可能主要靠海运(或公路)运输,速度较慢,该铁路的修建加快沿海港口物流,C错,D正确。
考点:交通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其意义。
7.B
8.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1讲 用典例建模法复习交通运输布局
【解析】
7.考虑交通建设时,技术是保证、发展经济是目的。题干中“实现”兰新高铁取道西宁的主要因素,考查的是途径青藏高寒区时的技术保证,故选B。
8.兰新高铁建设可以加快新疆油气资源的开发
9.B
10.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1讲 用典例建模法复习交通运输布局
【解析】试题分析:
9.读图,①是京沪高铁,位于平原地区,以桥代路主要是减小铁路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少占耕地,A错。②是杭州湾大桥,位于海湾水面上,目的是为了缩短宁波到上海的距离,B对。③是贵州清水河大桥,经过喀斯特地貌区,是为了减小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C错。④是青藏北部清水河大桥,则是为了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错。
10.结合前面分析,京沪高铁经过水乡地区,不利因素是河湖众多,A错。杭州湾,C错。青藏地区生态脆弱,高寒缺氧,冻土广布,D对。
【考点定位】不同区域以桥代路作用的差异,区域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11.B
12.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1讲 用典例建模法复习交通运输布局
【解析】
11.京广高铁经过我国众多的大江大河,穿过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施工难度较大,洪涝、干旱对沿线地区影响都较大。
12.京广高铁大大提高了运营的速度,有利于沿线地区商业、旅游业的发展。
13.A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1讲 用典例建模法复习交通运输布局
【解析】试题分析:
河港的选址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河流的凸岸沉积作用强,船只靠岸易搁浅;凹岸侵蚀作用为主,不易淤积,水深,适合停靠船只。图中只有M处的东岸既处于凹岸,也有便利的铁路交通。
考点: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要求。
14.C
15.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1讲 用典例建模法复习交通运输布局
【解析】试题分析:
14.由经纬网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南半球40°--60°的属于西风带控制区,但是由于,西侧为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得该区域东部地区形成雨影区,降水少,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也是热季相对较水多,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河流的补给形式有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因而B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发育的是草原和荒漠。
15.海港建设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多方面的,一是港湾,避风效果好;二是水深,便于船只进出和停泊;三是港区平坦开阔,利于筑港,由此可见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港口建设。
16.(1)D(2分)
(2)纬度较低,港湾终年不冻;海湾内风浪小;港口经济腹地宽广;港口配套的铁路、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完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各答1点,1点
2分,共4分)。
(3)社会经济因素(2分);提高厦门港口周围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扩大厦门港口的经济腹地(服务范围),促进其经济腹地的发展(写出两点得2分)。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1讲 用典例建模法复习交通运输布局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1)厦深铁路所经过地区,并非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地区,故D项错误。(2)影响港口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陆域和水域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城市的依托和经济腹地方面分析。(3)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铁路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铁路建设主要改善港口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