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特征 B. 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 垂直地带性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 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 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 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 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在乌兹别克斯坦某灌溉良好的绿洲上,土壤表面日平均温度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13~15℃,近地表(0.5~1.0m)的日平均气温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3~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备选答案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合理的是
A. ①土壤热容量增大 ②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 ③空气湿度增大 ④降水增多
B. ①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 ②空气湿度增大 ③降水增多 ④土壤热容量增大
C. ①空气湿度增大 ②降水增多 ③土壤热容量增大 ④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
D. ①降水增多 ②土壤热容量增大 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 ④空气湿度增大
4.关于干旱地区灌溉农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合理灌溉使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调节区域小气候
B. 合理灌溉能促进植被生长,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C. 可能会增强流水侵蚀作用,加重水土流失现象
D. 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引发土地盐渍化现象
读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从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6.影响A→B→C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土壤
下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当野生动物大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控制
A. 西风带 B. 信风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赤道低气压带
8.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A. 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 B. 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
C. 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 D. 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
9.形成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地形
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 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11.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 天山天池湖滨 B. 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 桂林漓江沿岸 D. 武夷山九曲溪边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回答下面小题。
12.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 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C. 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1月份M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13.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A. 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 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C. 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 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14.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海陆分布 D. 降水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 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 内蒙古大草原
16.下左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和排序正确的是
A.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B.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2015年江苏)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右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牧民转场主要受
A. 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 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 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 聚落分布的影响
读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某段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山地的地理纬度最可能是
A. 5°N B. 10°S
C. 30°N D. 30°S
20.该段山脉东坡雪线比西坡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东坡
A. 光照弱 B. 降水多
C. 气温低 D. 气压低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山地南坡属于
A. 阳坡和背风坡
B. 阴坡和背风坡
C. 阳坡和迎风坡
D. 阴坡和迎风坡
22.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 高山草甸 B. 高寒荒漠
C. 针阔叶混交林 D. 高山针叶林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3.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
A. 甲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 B. 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C. 甲图山脉海拔高度较高 D. 相同的自然带,在甲山脉出现高度低
24.下列关于甲、乙两山脉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山脉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B. 甲图山脉位于北半球,北坡是阳坡,热量较高
C. 乙图山脉南坡的雪线高于北坡
D. 乙图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二、双选题
下图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 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 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 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 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③
26.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自然带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集中体现,左图为侠盗罗宾汉的活动区域,右图为我国自然植被分布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侠盗罗宾汉和同伴们常穿行的森林
A. 是亚寒带针叶林 B. 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 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与图11中C地的森林较为相似
28.右图中
A. AB沿线植被景观秋季差异较为明显 B. CD沿线植被景观夏季差异较为明显
C. AB沿线植被景观夏季差异较为明显 D. CD沿线植被景观冬季差异较为明显
三、综合题
29.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代表的自然带是 ,其气候特征表现为 。
(2)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 ,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 ,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 和 。
(3) 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特征 B. 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 垂直地带性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 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 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 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 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在乌兹别克斯坦某灌溉良好的绿洲上,土壤表面日平均温度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13~15℃,近地表(0.5~1.0m)的日平均气温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3~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备选答案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合理的是
A. ①土壤热容量增大 ②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 ③空气湿度增大 ④降水增多
B. ①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 ②空气湿度增大 ③降水增多 ④土壤热容量增大
C. ①空气湿度增大 ②降水增多 ③土壤热容量增大 ④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
D. ①降水增多 ②土壤热容量增大 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 ④空气湿度增大
4.关于干旱地区灌溉农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合理灌溉使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调节区域小气候
B. 合理灌溉能促进植被生长,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C. 可能会增强流水侵蚀作用,加重水土流失现象
D. 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引发土地盐渍化现象
读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从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6.影响A→B→C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土壤
下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当野生动物大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控制
A. 西风带 B. 信风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赤道低气压带
8.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A. 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 B. 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
C. 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 D. 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
9.形成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地形
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 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11.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 天山天池湖滨 B. 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 桂林漓江沿岸 D. 武夷山九曲溪边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回答下面小题。
12.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 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C. 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1月份M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13.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A. 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 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C. 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 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14.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海陆分布 D. 降水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 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 内蒙古大草原
16.下左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和排序正确的是
A.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B.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2015年江苏)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右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牧民转场主要受
A. 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 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 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 聚落分布的影响
读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某段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山地的地理纬度最可能是
A. 5°N B. 10°S
C. 30°N D. 30°S
20.该段山脉东坡雪线比西坡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东坡
A. 光照弱 B. 降水多
C. 气温低 D. 气压低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山地南坡属于
A. 阳坡和背风坡
B. 阴坡和背风坡
C. 阳坡和迎风坡
D. 阴坡和迎风坡
22.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 高山草甸 B. 高寒荒漠
C. 针阔叶混交林 D. 高山针叶林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3.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
A. 甲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 B. 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C. 甲图山脉海拔高度较高 D. 相同的自然带,在甲山脉出现高度低
24.下列关于甲、乙两山脉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山脉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B. 甲图山脉位于北半球,北坡是阳坡,热量较高
C. 乙图山脉南坡的雪线高于北坡
D. 乙图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二、双选题
下图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 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 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 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 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③
26.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自然带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集中体现,左图为侠盗罗宾汉的活动区域,右图为我国自然植被分布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侠盗罗宾汉和同伴们常穿行的森林
A. 是亚寒带针叶林 B. 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 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与图11中C地的森林较为相似
28.右图中
A. AB沿线植被景观秋季差异较为明显 B. CD沿线植被景观夏季差异较为明显
C. AB沿线植被景观夏季差异较为明显 D. CD沿线植被景观冬季差异较为明显
三、综合题
29.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代表的自然带是 ,其气候特征表现为 。
(2)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 ,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 ,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 和 。
(3) 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A
2.C
【来源】2015届江苏宿迁青华中学高三上一检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图示P环节表示亚热带气候对红壤贫瘠的影响,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故物理、化学分解速度和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故有机质分解快,导致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少,即红壤贫瘠。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表现,并能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分析,注意掌握土壤肥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进而能抓住气候与有机质分解作用的关系判断。
3.A
4.C
【来源】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满分冲刺(十六)自然带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3.灌溉使土壤湿度增大,从而使土壤热容量增大,使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土壤湿度增大也使地面蒸发增多,空气湿度增大;还使得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增强,降水增加。
4.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山区。
5.B
6.A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判断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主要看自然带更替的方向,南北更替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东西更替的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东西更替,南北延伸,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选择B。
6.沿纬线延伸,连纬度更替,属于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影响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选择A。
7.D
8.A
9.B
【来源】2016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7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7.野生动物主要向水热充足、草地茂盛的地方迁移,图中区域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分别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达甲地时为甲地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故D项正确。
8.乞力马扎罗山地虽处赤道附近,但由于山地海拔高,热量相对减少,形成热带草原带;②在山顶,海拔高形成冰川带,故A项正确。
9.乞力马扎罗山的北坡,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两侧的自然带有差异,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主要自然带的分布,考查非地带性及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非地带性因素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这些地理现象称之为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
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
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水分变化
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
4.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
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5.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
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6.局部环流和洋流
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
7.局部地热异常
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8.人为作用
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上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10.D
11.B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
10.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选D。
11.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故选B。
12.C
13.D
14.A
【来源】【百强校】2016届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调研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2.根据右图分析,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且7月份气温低,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该海域洋流位于大陆西岸,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对。7月份降水多,受西风带控制,B错。结合前面分析,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错。1月M地区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D错。故选A。
13.根据材料,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不是阳坡、阴坡的差异,A、B错。结合气候类型及分布位置判断,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C错,D对。故选D。
14.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所以主导因素是地形,B对。洋流、海陆分布、降水不是主导因素,A、C、D错。故选B。
【考点定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洋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15.A
16.B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熟悉我国各地地理环境的特征,掌握我国主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5.从晓明所带的物品可以看出,小明考察的目的地光照比较强,气候寒冷,所给的四个选项当中,8月至10月,只有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符合条件,选择A。
16.据图判断,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和排序正确的是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选择B。
17.C
18.A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牧民转场要选择坡度和缓的线路;牧民的转场主要是因为牧草的变化。
17.转场最好选择地势较为和缓的线路,尽量不要通过地势陡峭的地区,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③,选择C。
18.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夏季山上草类茂盛,牧群转移到山上,冬季山上寒冷,有积雪,草类死亡,牧民就将牧群转移到山下温暖的有草的地区,选择A。
19.A
20.B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主要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更替,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根据山麓的自然带判断热量带。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热量因素和降水因素。
19.都可以看出安第斯山脉的基带为热带雨林,说明纬度比较低,位于赤道附近,选择A。
20.该段山脉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山的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一般来说,山坡降水多雪线低,所以该段山脉东坡雪线比西坡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东坡降水多,选择B。
21.C
22.B
【来源】2016届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1.仔细读图,注意图中指向标,注意等高线、等温线、雪线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一般山地迎风坡水汽较充足,降水较多,雪线分布比背风坡低一些;由图可知相对于北坡来说,南坡的气温较高(海拔4800米处7月气温高于3℃),为阳坡,而雪线分布较北坡低(南坡在海拔5500米处),应该为迎风坡,故选项D正确。
2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两地之间的地区位于山地背风坡、阴坡,太阳光照时间少,雨水少,而且①②之间海拔大约是在4800---6000米、温度是0—3℃,高寒不利于植物生长,应该为高寒荒漠,故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等值线图判读、指向标定向、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诊断提升】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⑴气温:气温高,雪线高;气温低,雪线低。①纬度:山地雪线从低纬向高纬递减。②季节: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③山地向阳坡与背阴坡——山地向阳坡雪线高;背阴坡雪线低。⑵降水: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此处降水主要指降雪),注意总结规律,应用于实际训练。
23.BD
24.AD
【来源】2016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3.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的多少来判断。
根据图示: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A对;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乙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B对;甲图山脉海拔高度较低,C错;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D错
24.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A对B错;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纬度和降水。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乙图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雪线低。故C错D对。
总结: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考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25.CD
26.AC
【来源】2016届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5.图中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③,CD正确。
26.①地山麓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为荒漠带,③地年降水量小于1500mm,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C正确;②降水量500mm左右,是温带季风气候,景观是温带落叶阔叶林;④降水大于1500mm,是热带季风气候,景观是热带季雨林。
【考点定位】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对应自然带
27.BD
28.AB
【来源】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7.读图,侠盗罗宾汉和同伴们活动区域在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穿行的森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C错,B对。 与右图中C地的森林较为相似,D对。
28.右图中 AB沿线植被景观因秋季差异较为明显,北方落叶林,南方是常绿林,A对。CD沿线植被景观夏季差异较为明显,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B对。AB沿线植被景观夏季都茂盛,差异不明显,C错。 CD沿线植被景观冬季枯黄,差异不明显,D错。
考点: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主要自然带类型。
29.(1)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 热带荒漠带 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 地形 洋流
(3) 纬度低;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1) 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A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其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 从纬度位置可以判断B代表热带荒漠带,主要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由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部沿海气候只局限于沿海地区,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3) 主要从纬度位置、洋流、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
1.A
2.C
【来源】2015届江苏宿迁青华中学高三上一检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图示P环节表示亚热带气候对红壤贫瘠的影响,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故物理、化学分解速度和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故有机质分解快,导致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少,即红壤贫瘠。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表现,并能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分析,注意掌握土壤肥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进而能抓住气候与有机质分解作用的关系判断。
3.A
4.C
【来源】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满分冲刺(十六)自然带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3.灌溉使土壤湿度增大,从而使土壤热容量增大,使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土壤湿度增大也使地面蒸发增多,空气湿度增大;还使得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增强,降水增加。
4.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山区。
5.B
6.A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判断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主要看自然带更替的方向,南北更替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东西更替的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东西更替,南北延伸,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选择B。
6.沿纬线延伸,连纬度更替,属于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影响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选择A。
7.D
8.A
9.B
【来源】2016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7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7.野生动物主要向水热充足、草地茂盛的地方迁移,图中区域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分别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达甲地时为甲地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故D项正确。
8.乞力马扎罗山地虽处赤道附近,但由于山地海拔高,热量相对减少,形成热带草原带;②在山顶,海拔高形成冰川带,故A项正确。
9.乞力马扎罗山的北坡,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两侧的自然带有差异,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主要自然带的分布,考查非地带性及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非地带性因素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这些地理现象称之为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
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
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水分变化
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
4.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
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5.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
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6.局部环流和洋流
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
7.局部地热异常
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8.人为作用
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上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10.D
11.B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
10.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选D。
11.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故选B。
12.C
13.D
14.A
【来源】【百强校】2016届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调研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2.根据右图分析,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且7月份气温低,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该海域洋流位于大陆西岸,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对。7月份降水多,受西风带控制,B错。结合前面分析,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错。1月M地区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D错。故选A。
13.根据材料,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不是阳坡、阴坡的差异,A、B错。结合气候类型及分布位置判断,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C错,D对。故选D。
14.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所以主导因素是地形,B对。洋流、海陆分布、降水不是主导因素,A、C、D错。故选B。
【考点定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洋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15.A
16.B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熟悉我国各地地理环境的特征,掌握我国主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5.从晓明所带的物品可以看出,小明考察的目的地光照比较强,气候寒冷,所给的四个选项当中,8月至10月,只有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符合条件,选择A。
16.据图判断,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和排序正确的是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选择B。
17.C
18.A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牧民转场要选择坡度和缓的线路;牧民的转场主要是因为牧草的变化。
17.转场最好选择地势较为和缓的线路,尽量不要通过地势陡峭的地区,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③,选择C。
18.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夏季山上草类茂盛,牧群转移到山上,冬季山上寒冷,有积雪,草类死亡,牧民就将牧群转移到山下温暖的有草的地区,选择A。
19.A
20.B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主要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更替,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根据山麓的自然带判断热量带。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热量因素和降水因素。
19.都可以看出安第斯山脉的基带为热带雨林,说明纬度比较低,位于赤道附近,选择A。
20.该段山脉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山的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一般来说,山坡降水多雪线低,所以该段山脉东坡雪线比西坡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东坡降水多,选择B。
21.C
22.B
【来源】2016届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1.仔细读图,注意图中指向标,注意等高线、等温线、雪线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一般山地迎风坡水汽较充足,降水较多,雪线分布比背风坡低一些;由图可知相对于北坡来说,南坡的气温较高(海拔4800米处7月气温高于3℃),为阳坡,而雪线分布较北坡低(南坡在海拔5500米处),应该为迎风坡,故选项D正确。
2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两地之间的地区位于山地背风坡、阴坡,太阳光照时间少,雨水少,而且①②之间海拔大约是在4800---6000米、温度是0—3℃,高寒不利于植物生长,应该为高寒荒漠,故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等值线图判读、指向标定向、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诊断提升】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⑴气温:气温高,雪线高;气温低,雪线低。①纬度:山地雪线从低纬向高纬递减。②季节: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③山地向阳坡与背阴坡——山地向阳坡雪线高;背阴坡雪线低。⑵降水: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此处降水主要指降雪),注意总结规律,应用于实际训练。
23.BD
24.AD
【来源】2016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3.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的多少来判断。
根据图示: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A对;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乙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B对;甲图山脉海拔高度较低,C错;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D错
24.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A对B错;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纬度和降水。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乙图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雪线低。故C错D对。
总结: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考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25.CD
26.AC
【来源】2016届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5.图中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③,CD正确。
26.①地山麓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为荒漠带,③地年降水量小于1500mm,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C正确;②降水量500mm左右,是温带季风气候,景观是温带落叶阔叶林;④降水大于1500mm,是热带季风气候,景观是热带季雨林。
【考点定位】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对应自然带
27.BD
28.AB
【来源】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7.读图,侠盗罗宾汉和同伴们活动区域在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穿行的森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C错,B对。 与右图中C地的森林较为相似,D对。
28.右图中 AB沿线植被景观因秋季差异较为明显,北方落叶林,南方是常绿林,A对。CD沿线植被景观夏季差异较为明显,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B对。AB沿线植被景观夏季都茂盛,差异不明显,C错。 CD沿线植被景观冬季枯黄,差异不明显,D错。
考点: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主要自然带类型。
29.(1)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 热带荒漠带 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 地形 洋流
(3) 纬度低;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作业
【解析】(1) 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A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其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 从纬度位置可以判断B代表热带荒漠带,主要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由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部沿海气候只局限于沿海地区,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3) 主要从纬度位置、洋流、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