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州以上黄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2.下列不属于黄河兰州段河道清淤的主要目的的是( )
A.改善水质 B.提高防洪能力
C.改善航运 D.便于人们寻找黄河奇石
3.“黄河奇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内力作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1选C,2选D,3选C。第1题,兰州以上黄河段补给量最大的是大气降水。第2题,黄河兰州段清淤可以降低河床,拓宽河道,既可以改善航运,也可以提高防洪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河水中的泥沙和污染物,改善水质。虽然客观上便于人们寻找黄河奇石,但不是河道清淤的目的。第3题,“黄河奇石”的形成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
下图是某区域产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该区域可能位于 ( )
A.吉林 B.甘肃
C.山西 D.广西
5.甲、乙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 )
A.化学工业和棉花生产 B.造纸工业和粮食生产
C.造纸工业和棉花生产 D.化学工业和粮食生产
6.图中箭头代表物资运输,其中适合长途水运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4选D,5选B,6选B。第4题,甘蔗制糖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布局在原料产地。甘蔗产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四省区中只有广西盛产甘蔗。第5题,甲示意为生产粗糖的副产品,为蔗渣,蔗渣可以用来造纸;乙为糕点提供原材料,糕点的生产需要粮食。第6题,因水运速度较慢,长途水运耗时较长。甘蔗长距离、长时间运输会腐烂,糕点长距离、长时间运输会变质,所以适合长途水运的是粗糖与精糖。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功能分区及主要道路网布局。据此完成7~9题。
7.假如城市向河流以北发展,则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是 ( )
A.联系主城区的干道太少
B.发展空间狭小
C.地形崎岖
D.劳动力不足
8.道路监控系统显示甲路口比乙路口的车辆更加拥堵,主要是因为甲路口
( )
A.居民区集中,汽车拥有量大,交通流量大
B.位于主城区西北部对外联系的公路干道上
C.附近工业相对集中,公路运输量大
D.靠近河流,河流运输和公路运输的客货中转量大
9.在该城市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重要意义有 ( )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增强居民生活安全感
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7选A,8选B,9选C。第7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河流南岸的城区与北岸只有一座桥梁相连,说明河流南北两岸联系不便,这是制约城市向河流以北发展的主要障碍。第8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甲路口位于城市通向河流西北部唯一的一条公路干道上,车流量大,易出现交通拥堵问题。第9题,在城市中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小区内部的道路作为公用街道,也提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率。
读图甲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与图乙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分析 ( )
A.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大
B.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
C.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
D.阔叶林带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11.该区域 ( )
A.地势总体南高北低
B.自然带分异的基础是水分的差异
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D.河流治理的核心是水污染防治
【解析】10选D,11选B。第10题,图乙显示侵蚀强度并未随人口密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大。图乙给出了侵蚀强度与人口、植被的相关性,并非指侵蚀强度与其他因素无关,比如降水。由题目给出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出现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通过中国地理的学习也可判断此选项错误。阔叶林带人口密度最大,说明阔叶林带自然条件更优越,比如降水更丰富,土壤更肥沃,环境人口容量更大。第11题,图甲中河流流向表明区域内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黄河中游河流治理的核心是防治水土流失;本区是传统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地带,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区域内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由渭河平原的半湿润气候逐渐过渡到陕北的干旱气候,因此自然带分异的基础为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