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09年重庆文综卷,10~11题)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l~2题。
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2009年山东文综卷,5~6)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2009广东文综卷,9~10)“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6.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
(2010全国文综卷Ⅱ,4~5)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8.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2009年海南地理卷,2~4)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10.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11.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二、综合题(共2大题,合计56分)
12.(36分)(2009年安徽文综卷,33)根据材料和题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10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2分)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4分)
13.(20分)(2008年四川文综卷II,)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稳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裁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文”。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京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泗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垅,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2)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①处海拔较高;②处颗粒较大;③土壤发育好,有地下水的补给;④处邻近沙漠。
因此,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
2.D 该区域河流以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流量大,越向下游流量越少,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因此径流年际变化小。
3.A 据图可知,从1.1万年到现在艾丁湖水位不断降低、面积不断缩小且等深线都在-100m以下,所以判定艾丁湖湖泊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升高、湖面低干海平面;北面的等深线稀疏,南面的等深线密集,所以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
4.D 由于时间跨度大,所以得从自然原因方面分析,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是气候变暖。
5.B 根据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可知图示地区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流总体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
6.A 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
7.C 将选项逐一对照示意图,易排除A、B和D。从图中可知,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故选C。
8.B 1984年以来径流量的变化表现在1998年左右径流量突然升高,这很可能是由于降水量增多导致;输沙量的变化非常明显,总的来看呈现出递减趋势,这应该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等。故选B。
9.C 1~7月流域降水量并非持续增加,3月份出现一个低值区;夏秋季节入库水量逐渐减少,水位先增加后减少;冬春季节水库水位减少,说明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6~12月水库水位与流域降水并非正相关。
10.D 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主要考虑雨季来临,水库水量增多,为了防洪通过人为放水腾出库容。
11.C 根据月入库水量主要在7、8月份,说明雨带位于华北地区,故水库可能位于江苏北部。
二、综合题
12.(36分)(1)地势逐渐降低。(2分)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4分)老湖岸线海拔较高,新湖岸线海拔较低。(4分)(也可以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的整体;(4分)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动;(4分)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4分)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地制宜的进行综合开发。(4分)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关系(4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6分)
13.(20分)(1)汛期,黄河补给以降雨为主,(2分)(此时)降雨的强度大(降雨集中),冲刷(水土流失)强烈,泥沙含量大。(3分)平时,(伏汛以外),降雨较少,(2分)地下水补给河流比重加大,泥沙量较少。(3分)(2)凌汛(冰凌洪灾)。(2分)季节:冬初(入冬)与初春(开春);(2分)原因:河流自南向北流,就是较温暖地区向较冷地区流,冬初下游已冻结,上游未冻;(3分)初春上游已解冻但下游尚冻结。(此两种情况下)上游的河水(与冰块)壅塞河道可导致溃堤(形成危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