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0 我国地理分区(64)

时间:2014-07-16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126.(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32)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见图11
中国地理分区,高考地理试题中国地理分区,高考地理试题
资料2:图12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资料3:表2是图11中A-B线上某乡的有关资料。
表2
自然环境 海拔高度(米) 1600
年降水量(mm) 350
≥10℃积温(℃) 2997
土壤侵蚀强度(吨/年·平方公里) 5200
植被覆盖率 1900年 较高
2005年 显著降低
灌溉面积(公顷) 0.0
人均耕地(公顷) 1970年 0.57
2005年 0.23
每公顷土地投入成本(元) 4185
土地产值(元/公顷) 5610
耕作方式变化 1955-1980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1981-2005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1)根据资料1,从B至A反映出_________和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穿过的经济地带包括_________。
(2)根据资料2,当年降水量小于300mm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_________。当年降水量在_________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450mm之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_________。
(3)根据资料3,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_________区,耕作制度是_________。
(4)根据上述资料,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协调?
【答案】(1)纬(经)向 经(纬)向 东南沿海地区一中部地区一西部地区
(2)较低(或弱,或不强) 300至450 增强
(3)半干旱 一年一熟
(4)存在问题:①降水量少(或半干旱区),降水季节不均(或年际变化大),气候灾害对农业影响大;②垦殖过度,土地贫瘠,土壤侵蚀强度大(或水土流失严重);③耕作不合理,土地收益低,土地生产力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或土地利用向恶性发展);④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减少;⑤农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水平低。
协调措施:①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草);②治理水土流失;③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④调整农业结构;⑤政府支持;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⑦控制放牧;⑧(适当)移民,缓解环境压力。
【解析】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可知,从B至A既有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又有从沿海到内地的地域分异;并且穿过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降水量多少、森林覆盖率高低决定降水的侵蚀力。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确定的,资料3所示地区应为半干旱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协调解决。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试题我国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分区
  • 上一篇: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分类
  • 下一篇: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分类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