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 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23-25题。
23. 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2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读图7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减少,因此①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耕地的减少,农业劳动力只能减少,因此③错误;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政策的支持是粮食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由图7耕地面积有下降的态势,但粮食产量除2003可能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说明科技支撑和惠农政策的影响较大。安徽粮食主要是冬小麦和水稻,冬小麦受劳动力因素影响较小,季风稻田种植业虽为劳动力密集型,但科技兴农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业劳动力的可能性不大。综上选D.
24.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水源 B. 市场 C. 土壤 D. 机械化
24.B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市场的需求是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B
【解析】蔬菜瓜果受市场影响大,其播种面积变化也大。选B.
25.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作用。通过遥感,可以监测耕地面积、耕地质量等的变化,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状况估计粮食产量,可以调查农作物的分布,GPS可以跟踪产品的流向。
【答案】A
【解析】考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平台能动态监测耕地变化,调查农作物分布和病虫害,监测农作物长势而估测粮食产量等(产品的市场跟踪是GIS的功能),选A.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
① 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 ②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
③ 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密林 ④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孤立林
26.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A [解析] 读图可知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在距地面6米内风速最小(小于3千米/小时),因此防风效果最好。
【答案】A
【解析】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四地中,①地在距地6米内,水平减风速的面积(水平距离)最大。选A.
27.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B正确。
【答案】B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到华北平原整体性下植被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宜选B。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 28-29题。28. 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 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 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8.B [解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原因。根据“北水南调”判断,应该是北部水资源较丰富,南部水资源短缺,③④是南部缺水的原因,②是北部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D
【解析】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提取有效信息能力,①③④与区域特征相符,②项从北南气候类型差异: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降水量比较差别应该不大,说明背部地区湿润多雨作为调水地理不成立。
29.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 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 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29.D [解析] 关键是要认真分析表中信息。表中显示,1991—1994年间,只有1993年“水银行”没有运作,因此A、B不成立;水价高不是“水银行”不运作的根本原因;当年降水量增加,能够满足需要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