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进行高三地理总复习, 是长期从事毕业班地理教学的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怎样从宏观(整体复习方案)微观(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学法等方面进行调控,以提高复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笔者在近几年高三地理总复习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谈谈自己的浅见,可望与同行共勉。
一、把握知识线索,掌握主干知识
强化学科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高三地理内容多,知识面广,这给复习带来一定难度,学习中首先要掌握知识线索,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掌握主干知识,然后整合、充实具体的知识点,
对本部分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与当前高考命题的趋势相适应。为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重在理解;二是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以干带支,重在贯通;三是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四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重在智能训练。
二、明确学科重点,学会举一反三
毫无疑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设定的内容,都是高考命题的范围,但一些学科内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则是考试的重点。不回避重点,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有些考点的重现率很高,对这些考点,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复习,反复训练,做到系统掌握,熟练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地理图像,归纳总结规律
地图既是学习的工具,也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地理知识的考查核心是图表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以最新资料为背景进行试题设计,一些既能表现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分布、规律与动态变化,又能进行“图与数的转化”的地理等值线图、坐标图、结构图、平面图组合等,已成为近年高考地理命题的主要形式。重视地理图像的解读,凸现信息的获取和判断能力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学习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典型图表类的专题训练,充分利用各种地理图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读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而应进一步分析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成因。地理图像不仅能反映地理事物的现象和分布,还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学科准确、完整、稳固的表象,树立牢固的地理空间概念,达到获取地理知识的目的。
四、重视区域地理,强化空间思维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地理能力要求的主导方向之一。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反映区域地理内容的试题占有相当的比重。复习中,我们应对区域地理有足够的重视。如世界和我国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可利用经纬线、河流、地区轮廓建立的地理现象的空间参照体系,加强空间概念的培养并以区域为中心把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加以整合。
五、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倡导生活化地理,而社会热点的选择则体现了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这在高考命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 如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大气与水污染、环境资源和区域发展等问题, 学会用基本原理和规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热点问题应具备时间上影响的长期性和空间上影响的全局性。复习时应注意这类社会热点问题,但又绝不能把地理课变成时政课。
六、研究高考母题,提高训练效果
精选习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是巩固记忆、启迪思维、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应试能力的灵丹妙药。但面对茫茫的题海,许多同学有些不知所措。其实,高考命题并非无规律可循,绝大多数的高考试题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题目演变而来的。这些最基本的题目又被人们称之为“高考母题”,选择这些题目进行训练,可以帮助你澄清概念、把握原理、掌握规律,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飞跃,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选择学习方法,挖掘学生潜力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加速运动。高三复习不仅要研究教法,同时还要研究学法。教学和复习方法应多元化、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自学和讨论两种方法的运用,选择应用开放性的题目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载体,精选一些新颖的、信息含量大的、有创造性的好题,加强训练,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