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地理高考大纲对考点略有调整:
具体如下:
1.在“陆地”的考点中,表述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及其运动”,而去年的表述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的变动”。“陆地的运动”要比“地壳的变动”内容广,实际上是扩大了考点内容,考生不仅要掌握地壳的变动,还应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和水的循环运动。
2.“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考点中,要掌握“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去年则简单地表述为“资源问题”。这一调整充分切合了当今世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热点,从中也衍生出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考点更为明晰,考生的复习也更具针对性。
3.今年的考纲列出了“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这一考点,去年的表述为“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调整缩小了考查范围,就是说考生只用关注陆地自然资源,对中国近海的海底矿藏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没有做要求。
4.删除了“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考点,新教材在数年前就删除了这一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也未考到这一考点。
二轮复习建议:
1.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考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一般而言考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准确运用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2.加强区域定位与读图训练,注重热点渗透与薄弱点补缺。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同时,适当渗透社会热点,如中部崛起、长株潭地区、武汉城市圈、滨海开发区、云贵川地区、闽浙台地区、黑海地区等热点地区,再如“奥运”、“雪灾”、“地区冲突”、“农业”、“能源”、“交通”、“金融”与贸易等焦点问题,关注雪灾等时事热点。
备考建议
1、把握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 :地理考试大纲考试范围共分四大板块: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其主干知识包括十三个专题内容:(1)经纬网地图的应用分析;(2)各类等值线图的阅读分析应用;(3)日照图的判断分析与季节问题综合;(4)天气系统的分析:(5)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6)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7)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生态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9)人类在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0)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空间格局的区位分析;(11)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12)区域国土开发与整治;(13)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系统梳理知识,强化知识结构,构建起十三个专题的知识网络,这对学生后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完整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关注考纲变化,加强“双基”复习:近年来地理学科的试题围绕能力考查来命题,体现了能力立意的思路,体现了对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考查。所以后期的复习备考要对照考纲,对照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包括原理、概念、事实)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思路),以及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掌握和理解运用,并在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3、空间定位是关键,区域特征是重点:高考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一般是以区域为载体来实现的,空间定位是很多学生学习地理的瓶颈,备考复习时,考生应学会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空间定位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经纬位置来定位;根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来定位;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的轮廓或形状来定位;根据重要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分布来定位等等,关键是要多训练,多落实。定位落实了才能分析对区域特征进行表述,区位进行评价。
1.在“陆地”的考点中,表述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及其运动”,而去年的表述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的变动”。“陆地的运动”要比“地壳的变动”内容广,实际上是扩大了考点内容,考生不仅要掌握地壳的变动,还应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和水的循环运动。
2.“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考点中,要掌握“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去年则简单地表述为“资源问题”。这一调整充分切合了当今世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热点,从中也衍生出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考点更为明晰,考生的复习也更具针对性。
3.今年的考纲列出了“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这一考点,去年的表述为“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调整缩小了考查范围,就是说考生只用关注陆地自然资源,对中国近海的海底矿藏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没有做要求。
4.删除了“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考点,新教材在数年前就删除了这一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也未考到这一考点。
二轮复习建议:
1.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考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一般而言考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准确运用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2.加强区域定位与读图训练,注重热点渗透与薄弱点补缺。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同时,适当渗透社会热点,如中部崛起、长株潭地区、武汉城市圈、滨海开发区、云贵川地区、闽浙台地区、黑海地区等热点地区,再如“奥运”、“雪灾”、“地区冲突”、“农业”、“能源”、“交通”、“金融”与贸易等焦点问题,关注雪灾等时事热点。
备考建议
1、把握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 :地理考试大纲考试范围共分四大板块: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其主干知识包括十三个专题内容:(1)经纬网地图的应用分析;(2)各类等值线图的阅读分析应用;(3)日照图的判断分析与季节问题综合;(4)天气系统的分析:(5)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6)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7)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生态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9)人类在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0)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空间格局的区位分析;(11)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12)区域国土开发与整治;(13)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系统梳理知识,强化知识结构,构建起十三个专题的知识网络,这对学生后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完整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关注考纲变化,加强“双基”复习:近年来地理学科的试题围绕能力考查来命题,体现了能力立意的思路,体现了对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考查。所以后期的复习备考要对照考纲,对照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包括原理、概念、事实)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思路),以及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掌握和理解运用,并在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3、空间定位是关键,区域特征是重点:高考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一般是以区域为载体来实现的,空间定位是很多学生学习地理的瓶颈,备考复习时,考生应学会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空间定位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经纬位置来定位;根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来定位;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的轮廓或形状来定位;根据重要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分布来定位等等,关键是要多训练,多落实。定位落实了才能分析对区域特征进行表述,区位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