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意义重大。近几年,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出现加剧趋势,严重的水土流失已对中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土资源安全构成威胁。
一、水土流失现状
(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t,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t和4.91亿t。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形式多样且类型复杂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三)土壤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最直接的表现是土壤的被侵蚀流失。据统计,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 5.0× 109t。 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 2.4× 109t, 其中上游地区达 1.56× 109t,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 1.6× 109t。
(四)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
植被破坏,造成水源涵养能力减弱, 土壤大量“ 石化”、“ 沙化”,沙尘暴加剧。 同时,由于土层变薄,地力下降,群众贫困程度加深。 中国 9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一)土地退化严重
作为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水土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当地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加剧干旱程度;地表活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生产力严重下降,造成沟头延伸和沟岸扩张,沟壑面积扩大 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当地群众的贫困。近 50 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 2.67× 106hm2,平均每年 6.7×104h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 沙化、 碱化草地约 1.00× 106km2。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 50%。进入 90 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 2460 km2。
(二)加剧洪涝灾害
由于大量泥沙下泄, 淤积江、 河、 湖、 库, 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洪能力,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黄河年均约 4× 108t 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每年抬高 8- 10cm,形成著名的“ 地上悬河”,增加了防洪的难度,亦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1998 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暴雨径流的汇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