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人类劳动创造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广义的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物质文化是指源于自然环境之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变化节奏较快,具有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快的特点,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指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等意识形态文化,如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风俗、制度等,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而且发展变化节奏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二、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人类很少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影响的景观,又称原始景观。是自然环境原来的地理事物,是一种自然综合体,如高山、河流、彩云、瀑布、草原、沙漠等。文化景观是指人们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的景观,也称人文景观,如园林建筑、地名、书画题记、寺庙、纪念碑、音乐风格、校园、农田、道路、城市、村落、工厂等。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功能性和时代性。文化景观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三、自然区与文化区
自然区是指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构造、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相对一致的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元地区,是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按区域等级的从属关系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区,不同等级单位各有其相应的一致性标准。如我国根据自然环境的主要差异,可划分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文化区是指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由多种或特种文化事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如农业文化区、工业文化区、信仰文化区等。文化区与自然区不一定重合,其范围有大有小,边界有实有虚。
四、文化事象源地与文化系统源地
文化源地是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也称文明中心。根据文化对象的不同,文化源地可分为文化事象源地和文化系统源地两种。文化事象源地是指某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的产地,如革命圣地、起义地点、战争场所、农作物或驯化动物发源地、某种发明的最初产生地等。文化系统源地是指文化结构较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产生地,如旧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址、文明发祥地等。一般比较抽象,不如文化事象直观。
五、文化系统与文化体系
文化系统是指由许许多多简单的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构成的文化有机整体,也称文化综合体,如语言、习俗、服装、文学、艺术、饮食、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制度等文化要素构成的位于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位于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中游的仰韶文化、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等,他们是中国长江、黄河文化系统的发源地,通常具有文化结构完整、文化特征明显、文化抽象等特点。文化体系是指由若干个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系统或文化综合体构成的文化综合体系。一般它所分布的地区就是文化区,具有文化背景复杂、文化类型多样、文化历史悠久等特点,如中国的汉文系统或综合体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系统或综合体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或者说中原文化系统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系统构成了中华文化体系,它们所分布的地区就是中华文化区,文化分布广泛,文化历史悠久。
六、文化传承与文化扩散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文化传播过程,也称文化继承,如民间艺术文化的世代传递、语言文字的历代传递等,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人为性、时间性、延续性和继承性等特点,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扩散是指某种文化事象(事物或现象)从源地通过各种形式由一地到另一地的过程,也称文化迁移,如马列主义从欧洲传到亚洲、四大发明由中国传到欧洲、现代广播电视通讯传播到世界各地等。文化扩散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扩散的主体是人,根据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文化扩散可分为扩展扩散(短距离扩散)和迁移扩散(长距离扩散)两种。文化扩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没有文化传承与扩散就没有文化的发展。文化传承和文化扩散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是文化历史发展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