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由于地居温带,因而物产丰饶,促使人民富干玄想。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里安(Aryans)民族侵入北印度,他们最初带给当时西北部五河地方民族的宗教文化是“四吠陀典笈”,这时期宗教思想的特点是崇拜他们陆续塑造出来的神——多神教。公元前800年左右,吠陀时代的思想逐渐由西北方转向于恒河流域的中印度,而多神教的崇拜也转为一神教——即对所谓“梵天”的信仰。随着“梵天”的确立,他们又创造出“梵天生四姓”之说,即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毗舍(平民)、首陀(奴隶)阶级制度,十分严厉,作为掌握政权的刹帝利阶级,其重要决策及宗教大事还得听命于婆罗门阶级。“梵天生四姓”之说在当时的印度已占统治地位,但不满这一理论者仍在在有之,于是诸派哲学都应运而生,如数论、胜论、瑜伽、吠槽多……都有各自的不同宗教主张。后来,各派中的吠槽多派既远承古籍又有所发展,对纷歧的各派哲学作了调和,成为印度宗教思想的正统者,也称为印度教。
印度人民普遍信奉印度教,教民占人口90%以上;其次为伊斯兰教,佛教居少数。印度教主张万物有灵的“泛神论”,把许许多多大山大河,动物植物都敬奉为神,或当作精神的寄托,形成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梵文化”,处处体现人对自然的崇敬、感恩之情。钱币上印有三种动物:虎、犀和大象,国徽上有四种动物:雄狮、大象、骏马和公牛。
牛被印度人看作是神的化身,受到人们的保护不被宰杀。牛被称作“如意牛”,也代表幸福吉祥;印度人使用牛粪来治疗皮肤病和一般的外伤,疗效非常好。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她孕育了印度的文明,人们称天河,每年的许多节日和祭典都在恒河河畔举行,小孩子的成人礼也需要恒河水来淋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在恒河中洗浴身体,人们希望通过圣水消除疲劳、驱除疾病、洗净身体的罪恶。
印度无处不在的牛不仅数量极多,而且地位很高,简直到了“横行霸道”的程度。在那里,牛被奉为圣物,严禁屠杀,还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印度是吃不着牛肉的,但常常受到牛的恩惠:喝牛奶。
大街小巷到处闲逛的牛实际上是一种叫瘤牛的牛,这种牛肩上有瘤状突起,如同驼背。体毛乳白,双角高翘,两耳下垂,颈下垂肉晃了晃当,走起路来,昂首阔步,八面威风,俨然一个个牛魔王下世。但它们脾气平和,从不轻易攻击人,也不把公路上来往疾驰的汽车放在眼中,似乎知道没人敢碰它们。白天逛马路在路旁吃草,夜晚干脆巨石般地卧在马路中央,成为印度大街上不可或缺的一景。
印度人对这些牛也持不同态度,有送吃送喝,敬牛爱牛的;也有提出异议,要求驱牛的。有一些司机的车上常备一根竹棍,遇到“神牛”挡道,竟敢抡棍梆牛,但多数司机鸣笛示意,等牛不紧不慢地让道后才一踩油门,擦牛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