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

时间:2012-09-18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南水北调工程的由来】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原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同志关于引江济黄的设想汇报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
195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再次提出引江、引汉济黄和引黄济卫问题。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并发出了《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地,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这是“南水北调”一词第一次见之于中央正式文献。
1958年到1960年3年中,中央先后召开了4次全国性的南水北调会议,制定了1960年至1963年间南水北调工作计划,提出在3年内完成南水北调初步规划要点报告的目标。
1959年2月,中科院、水电部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研究工作会议”,确定的南水北调指导方针是:“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
197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就南水北调问题专门写信给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建议广泛征求意见,完善规划方案,把南水北调工作做得更好。同年10月,水电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南水北调规划工作的通知》。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1979年12月,水电部正式成立了部属的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
1987年7月,国家计委正式下达通知,决定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项目。要求1988年底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初步研究报告;1990年底,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雅砻江调水线路的规划研究报告;“八五”继续完成通天河和大渡河调水线路的规划研究工作,并于1995年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研究综合报告。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
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
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
【南水北调的方案】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00亿m3,特枯年有7600亿m3。1997年全流域实际用水量1737亿m3。长江的入海水量约占天然径流量的94%以上,从长江流域调出部分水量,缓解北方地区缺水是可能的。
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调西线工程、南水北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考虑到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水土资源的分布与组合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经过近50年的勘测、规划和研究,在分析比较50多种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形成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图,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接的四横三纵总体格局。利用黄河贯穿我国从西部到东部的天然优势,通过黄河对水量重新调配,可协调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关系,达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目标。
东线、中线、西线三项工程的年调水总规模约380~480亿m3,相当于黄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增加一条黄河的水量,可基本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这个总体布局是合理的。
澜沧江、怒江等西南诸河水资源量丰沛,大部分流出国境,水利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组织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从这些河流调水可能性,工程难度很大。从发展战略上考虑,合理调配水资源在地区间的不平衡,补充我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不足,从澜沧江、怒江等西南诸河调水,远景可能是需要的。水利部在研究西线工程的后续水源时初步考虑了从这些河流调水的方案,构成西线工程的远景设想,是总体布局的延伸。根据西北内陆河地区发展规划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在2030年以前尚不需要从这些河流调水。从雅鲁藏布江调水的大西线设想没有现实的技术可行性。
东、中、西线共同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线路既有各自主要的供水目标和合理的供水范围,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实现我国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在一定条件和时间内三条线可相互利流,尤其可通过适当调整黄河水量分配,使南水北调工程与北方东、中、西部水资源相互补偿。
东线或中线工程的兴建,可替换出黄河下游的30-40亿m3引黄水量,增加黄河中上游供水量,暂时代替西线工程的部分供水;同样,西线工程实施后,当汉江、淮河出现严重缺水,中、东线供水不足时,由国家统筹安排,西线工程的调水量也可通过黄河向华北补水。东线、中线都可向白洋淀供水,补充海河流域生态用水。因此南水北调各条线路的修建,可共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将起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从扬州江都和丹江口水库分别到达山东威海和北京团结湖,近期工程静态投资1548亿元人民币,2003年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贯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将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1548亿元中,主体工程投资1240亿元,配套工程投资308亿元。其中东线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320亿元,包括治污投资140亿元。东线第一期工程工期5年,主要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工程规模为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亿立方米,其中新增供水量39亿立方米。同时加强污水治理,完成江苏、山东两省治污及截污导流项目,于2006年到2007年实现东平湖水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的目标。
中线第一期工程工期8年,投资920亿元。丹江口水库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70米一次加高,随着水库蓄水位逐渐抬高,分期分批连续安置移民。兴建从陶岔渠首闸至北京团城湖全长1267公里总干渠和154公里天津干渠。在汉江中下游兴建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改扩建沿岸部分引水闸站、整治局部航道工程4项治理工程。多年平均年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需加强丹江口水库周边及其上游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保证水库水质安全。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 上一篇:《水法》的概念与内容
  • 下一篇:世界水日与我国水周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