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分析:
1.考试范围覆盖全面 突出主干知识未变
《考纲》考试范围沿袭传统的四大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考点基本覆盖了初中、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部内容。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自然地理:⑴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⑵大气运动;⑶气候形成因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气象灾害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具体分析;⑷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⑸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影响;⑹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⑺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⑻地域分异规律等。人文地理:⑴人类各种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分析和评价;⑵人地关系出现的问题、危害、原因和解决途径;⑶人口、文化和旅游的有关知识等。区域地理:⑴区域空间定位;⑵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⑶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⑷中国国土整治。
2.四大目标三级要求 突出能力考查未变
《考纲》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文科综合考试的四项考核目标,其根本点在于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考查目前考生欠缺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地理语言表达能力。
⑴.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纲》对地理目标要求是考生能够从地理高考试题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在此基础上分析、整合、组织运用地理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2009 年高考试卷命题将以文字表述、各种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表数据等形式承载地理背景信息。高考地理试题的信息,虽源自教材以外,却主要考查内容则来自地理教材。在备考过程中,要对地理试题的各类信息载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准确提取训练,如对题组内的选择题,一定要有两次提取信息的过程,首先对提供的图文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判断,根据信息激活头脑中的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再针对题干问题和题支的四个选项进行甄选。同时还要注意不同题干对某些原有信息提供条件的修改和重新设定条件,注意题组中的几道题目间的某些因果联系和同一信息的反复利用。
⑵.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纲》要求是将学生所学教材中的知识与地理试题提供的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和信息,认识、说明、分析解答地理问题。2009年高考命题将以地理空间定位、地图图表运用、同类知识迁移、地理计算技能、综合分析评价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来体现。考生经过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后,已储备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运用能力。在今后的复习中,自然地理重在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考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地理主干知识进行梳理,考生必须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人文地理重在原理和观念的运用和建立,考生必须准确运用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地理观念重在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区域地理重在区域空间的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对区域内的气候、地形、水文、人文地理、资源总体或要素的特征问题应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答题的基本“公式”。
⑶.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纲》要求是能够正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现象及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进行正确的解释。2009年高考命题将以区域地图呈现地理事物,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求考生正确使用地理术语描述地理事物的现象,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用文字的形式解答问题。因此,考生在复习中应经常回归教材,掌握教材中的地理语言,要求考生对某一问题的解答,应规范、条理、准确、简练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和阐释,提高文字描述和阐释的科学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