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人要求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心理表现,它对于顺利取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和推动不断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而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由于受非中考课程的影响,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因而针对于此,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成绩,当务之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1 利用地图,课本插图,地理挂图组织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广,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借助地图,强化记忆。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例如: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北方地区中的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挂图上,指出:该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要求学生把挂图和地图册相对照),接着就讲黄土高原上深厚的黄土层,是很早以前从蒙古高原与中亚一带的干旱地区吹来的粉沙尘土形成的。同时,再引导学生参看课本上“黄土堆积和基层地形”的插图。在讲到黄土的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作为住宅时,考虑到学生没见过窑洞,就再引导他们参看课本上“窑洞”的插图。在讲到黄土高原在很早以前,由于森林、草原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时,把它和华北平原的成因两层知识联系在一起讲述,并结合参看“华北平原上的冲积扇”插图,学生就很容易弄懂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因而对“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和“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这两个内容也就容易理解了。同时,再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一段文字的阅读,他们就更进一步理解华北平原沉降带是我国储藏石油丰富地区等一系列地理知识都豁然贯通了。这节教材虽然内容较多,但由于有计划地恰当地运用地图和插图,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讲世界地理中东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并有计划的运用课本插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首先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五海(里海 、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 )、三洲(亚洲、欧洲、非洲)的位置,接着再指导学生找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中东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中东地图左上角土耳其海峡小图上,查找伊士坦布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和恰纳卡莱海峡的位置,学生就很自然地懂得土耳其海峡是从黑海到地中海的门户了。接着,再讲中东“富饶的石油资源”教师首先讲中东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在讲到中东石油输出问题上,指导学生在图上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着再引导学生参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看: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输出的油量是较大的大量的输出则是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湾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日本或澳大利亚去。从而引伸到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充分利用地图,本节这两个重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