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  )
	 A、冷锋天气   B、暧锋天气 ?C、地形雨    D、对流雨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  )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
	 A、食物链关系  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C、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锋面雨属于(  )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对流雨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  )
	 A、路南石林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云南滇池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  )
	 A、宁夏平原  B、河套平原 ?C、江汉平原  D、黄淮平原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  )
	 A、东风 B、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  )
	 A、降水垂直变化 B、热量垂直变化 ?C、光照垂直变化 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     D、华北平原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  )
	 A、黄山  B、庐山  C、泰山  D、华山
	 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葛尔盆地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  )
	 A、四川   B、青藏高原 ?C、福建   D、云贵高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  )
	 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  D、流沙瀑布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  )
	 A、山西省   B、北京市 ?C、江苏省   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  )
	 A、台北  B、南宁  C、贵阳  D、昆明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  )
	 A、黄山  B、庐山  C、泰山  D、华山
	21、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
	A、地球的大气圈  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D、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C 7、B 8、A 9、B 10、D 11、D 12、D 13、C 14、B 15、C 16、C 17、B 18、C 19、D 20、C 21、D